“洶洶倭寇踏華門,弒我同胞血海深。不忘當年國恥日,長空泣血祭亡魂。”

經過種種努力,日本終於吞下了夢寐以求的朝鮮,從豐臣秀吉時代就開始的野望終於變成了現實,但是日本這個海洋上的狹長國家好像是一隻永不滿足的海怪,他們把下一個目標落在了富饒的中國東北。

東北王

如果談到日本對中國東北的侵略,就不能不提到張作霖這個名字。張作霖與兒子張學良一直出現在日本的戰略報告裏,也是日本“援華派”勢力爭論和制定戰略的焦點。“援華派”非常希望張氏父子可以爲自己所用,成爲日本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代理人,爲日本的利益服務,一步一步從實質上讓日本掌控中國東北。與“援華派”的觀點對立的便是“侵華派”——“侵華派”的想法粗暴直接,他們希望直接殺掉張作霖,然後直接侵略東北,在這個問題上兩派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瀋陽張氏帥府舊址

再說張作霖方面,張作霖深知日本人對於侵略中國東北已經是蓄謀已久,尤其是在農業和經濟方面更是深耕多年,日本勢力在中國東北已經是樹大根深,自己只能是拖延,出身草莽的張作霖熟諳豹變無常的技巧,最大程度上的和日本人互相利用,而並沒有單純的依附於日本勢力。

張作霖的這種表現顯然對“援華派”極爲不利,以少壯軍人爲代表的“侵華派”逐漸佔據了上風,製造了“皇姑屯事件”,直接殺死了張作霖。

▲“皇姑屯事件”舊照

“東北王”張作霖在一聲爆炸後失去了生命,他最心愛的小兒子,也就是日後聲名鵲起的張學良接過了掌管東北的權杖。張學良在父親被日本人殺死後明白了日本人狼子野心,根本靠不住。與日本人相處只有兩條路,一是當漢奸,二是像老爹一樣被日本人殺死。

▲張學良舊照

張學良所面臨的困境遠不止日本人,東北軍的內部也在“大帥”張作霖死後變得微妙了起來。

東北少帥

另一方面,隨着“馮蔣大戰”開始,蔣非常需要幫手,與此同時,張學良也在急切地尋找關內的盟友。二人一拍即合,蔣決定支持張學良,更重要的是能夠以此獲得張學良身後的那支軍隊支持,二人一度稱兄道弟,甚至想要義結金蘭。“東北易幟”發生了,“青天白日滿地紅”掛上了中國東北的城頭。

▲關於“東北易幟”的報道

“東北易幟”一發生,日本的“援華派”就徹底完了,苦心經營東北多年,換來的是張學良一夜之間轉向了國民政府。“援華派”的失敗代表了“侵華派”的崛起,日本侵略東北已經僅僅是時間問題了。

皆爲利來

蔣如果不在這個大爭之世,他會成爲一個完美的商人,他的性格底色有一種趨利性和冷酷堅定。蔣與張學良一度以兄弟相稱,是因爲張學良在“馮蔣大戰”的關鍵時刻挺了他一把。

如果張學良不幫助蔣,蔣將陷入兩難的困境,即使能獲得戰爭勝利但必定元氣大傷,桂系一定會反對自己,倘若戰爭失敗,桂系更是會反對自己。但是張學良爲他解開了這個局,張學良讓蔣得以兵不血刃的取得勝利,而且西北軍也自我瓦解,蔣可以說是一石二鳥,如釋重負。

▲瀋陽張氏帥府內景

第二點就是張學良這個人有一種天生的魔力,就是招人喜歡,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都很難抵擋張學良的個人魅力。而且蔣一生狡詐,他知道他和張學良越親密,就越能震懾住桂系勢力,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然而,中國這邊勢力整合得越快,日本就越是急切得要入侵中國。石原莞爾來到了東北,日夜盼望着自己侵略中國東北的計劃可以實施,而且隨着“援華派”的衰落,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侵華派”的陣營裏。

事變

“九一八事變”的情況大家都很熟悉,但是有兩個疑問一直困擾着後人。爲什麼日本大本營對於日軍的行動不聞不問?以及讓張學良背上罵名的不抵抗就丟失了東北地區?

▲石原莞爾舊照

日本大本營代表着日本的核心戰略,日本的核心戰略就是奪取中國東北地區,“援華派”失勢之後,日本大本營對於“侵華派”採取了縱容的態度,說白了就是假裝不知道,這種假裝不知道保持了日本在戰略上的靈活性。

入侵中國東北是一件非常冒險的事情,中國東北地區的態度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蘇聯與歐美各國的態度。日本抓住了一個難得的戰略機遇,就是在同一時期,歐洲各國都在緊張提防着納粹德國的崛起,沒有精力照顧亞洲的利益分配。蘇聯在此時期正在以“大清洗”的方式提高着組織度,蘇聯並不會干預日本,甚至還要協防遠東,以防日本冒險進攻。

▲二戰蘇聯紅軍作戰舊照

只剩下了美國的態度,爲什麼美國不對日本的擴張進行干預呢?因爲美國已經開始謀劃着一個巨大的陷阱來徹底獵殺日本了。

張學良一生最受人詬病的就是把東北地區幾乎是對日本人拱手相讓。原因就是前文提到的日本在東北早就層層佈局,樹大根深,在軍閥混戰時期,經濟情況不佳的北方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武器,日本就是抓住了中國內部的混戰,一步一步成爲北方軍閥們最大的債主。長期的在中國工作,讓這些日本人對於中國東北地區瞭如指掌。

▲在東北進行“殖民開拓”的日本人

日本“援華派”希望中國的軍閥們獨立,這樣日本就能夠以援助的名義進入中國,就可以擺脫侵略的嫌疑。可是中國千年以來的大一統思想影響了每一個人,各大軍閥只混戰不獨立,誰也不願意擔上分裂國家的千古罵名,這樣“援華派”的計劃就落空了。不過,“援華派”在東北各個行業內發展的勢力,這時卻派上了用場,成了“侵華派”的幫手,侵華派進入東北如同一馬平川。

“九一八事變”爆發的當天,張學良正在北京的戲院聽戲,其實張學良已經預感到了將有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日本人就要來了,可是他只能看着舞臺上的悲歡離合,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將比舞臺上的更加風急雨驟

▲“九一八事變”舊照

晚年的採訪張學良總是迴避這個問題,只是一句淡淡的“沒想到”。張學良至死,都沒有回到過中國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其中的千般滋味與萬般緣由,也許只有張學良自己知道吧。

張學良爲什麼要直接不抵抗撤進關內呢?就是因爲張學良無法徹底信任自己的軍隊,而在張作霖死後,軍隊也信不過這個老帥口中的“小六子”。軍隊裏有幾個願意跟隨張學良出生入死,又有多少私下裏與日本人苟合的,張學良根本不清楚。

▲奉系士兵舊照

面對着侵佔自己家鄉並且於自己有殺父之仇的日本人,張學良卻一動不能動,因爲他知道這場戰爭的結局已是註定的。留在東北,自己不僅會失去一切,還會背上“漢奸”的罵名。

就這樣,在這個初秋,東北的天氣已經微涼,年輕的少帥帶着自己的軍隊離開了故土,如果他知道這是他最後一次看到家鄉,現在每走一步便離家遠了一些,不知道他會不會停下來。如果他知道幾天之後,這片土地上的所有看着他長大的鄉親父老將國破家亡,他會不會回頭再看一眼。

從“九一八事變”這天開始,抗日戰爭正式爆發了。

參考資料:

《九一八研究》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編

《九一八事變》宋希濂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