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西藏自治區成立55週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雪域高原迎來了一羣特殊的客人——“新時代·邊疆行 西藏篇”採風團。他們克服高寒缺氧、晝夜顛簸不適,只爲尋找小康路上那一株株惹人喜愛的“格桑花兒”。

人們說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我說幸福路上最甜最密的是脫貧攻堅的故事。亞東縣位於西藏自治區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麓,總面積4306平方千米,屬喜馬拉雅山高山地貌,平均海拔3500米,在堆納鄉和帕裏鎮之間有一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的山麓衝擊平原。就在這一方稀缺的衝擊平原上,人們憑藉勤勞的雙手和和智慧的大腦,在國家扶貧政策和援藏單位的支持下,發揮本地特有的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魚羊生鮮,幸福小康節節高的致富之路。

崗巴羊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無羶味,在西藏享有很高的知名度。2016年,亞東縣政府出資1200萬元在古汝村建立了崗巴羊養殖基地,並註冊成立了卡吉崗巴羊養殖合作社。經過4年多培育和發展,目前合作社已初具規模。據古汝村工作人員介紹,合作社養殖基地總面積900平方米,名下有人工種草2200畝,員工15人。通過適齡羊抵價入股方式,將全村羊羔由合作社集中管理、統一銷售,徹底改變傳統“小”“散”的養殖方式,直接帶動本村75戶、432人就業。僅2019年實現純利潤62萬,每家平均分紅是4700元。與此同時,受惠於合作社集中放養管理,很多村民從傳統養殖方式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參與附近的工程建設,在不離土不離鄉的前提下,實現勞務創收。“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一隻只肥美的崗巴羊讓古汝村看到了希望,走向了小康。

亞東鮭魚又稱“花點魚”,屬亞東特產魚,西藏自治區二級保護動物,有“後藏江南的水中瑰寶”美譽。近年來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帶動下,亞東人依靠科技的力量走出了一條既保護稀有動物,又合理適度開發的綠色生態之路。2015年亞東縣政府積極與上海海洋大學合作,成立了亞東鮭魚產學研基地,有效得解決了亞東鮭魚在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中的難題。2017年,上亞東鄉亞東生態產業園開始建設,2020年1月正式投入運營。當地政府引進專業生態科技公司負責品牌宣傳、冷鏈運輸、後期銷售、產品開發等市場運行業務。今年年初該產業園又適時引入世界先進設備實現了循環池養殖,將零散戶手中的魚苗集中收購,統一控溫、孵化、養殖,大大縮短了鮭魚的生長週期,經濟效益顯著提升。“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今,這一“沉睡的財富”正在產業扶貧、鄉村振興政策的護航下煥發新生,成爲西藏的特色“招牌”,走上了國內外“餐桌”。

魚羊生鮮,世人皆知。然而,將“世界第三極”高山深處自然惠贈,經過現代科技、儲藏手段等,變爲產業升級後的美食,送入尋常百姓家。發展生態有機農牧產業,讓昔日的羊倌、漁民搖身一變成了現代化的漁牧業管理者。實實在在的收益讓亞東本地農牧業的轉型之路越來越有信心,讓艱苦奮鬥的亞東人越來越有奔頭,真所謂是幸福生活節節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