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虎嗅Pro 投研組

作者 | 陳嘯雨

據彭博社報道,在美國時間本週四,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向包括Epic(堡壘之夜)以及Riot(英雄聯盟)等有騰訊持股的遊戲公司致函,要求提供數據安全協議中,涉及美國用戶個人數據方面的信息。

消息一出,昨晚騰訊控股(ADR)尾盤直接跳水,截至收盤下跌2.4%,又在今日開跌1.33%,顯然市場多少還是受到了這一消息的刺激,不過最終收跌0.38%,反應倒也不是非常強烈。

特朗普政府本次針對騰訊的理由與8月份別無二致,彼時他就連發兩封行政令,放出狠話要禁止微信在美交融交易,理由都是耳熟能詳的“威脅國家安全”。

非常值得回味的一點是,當時行政令還特別指出,這一禁令不涉及騰訊的遊戲業務,然而不過一個月有餘,特朗普就再次施展了變臉戲法調轉了槍口。

繼TikTok之後,本屆美國政府怎麼又和騰訊過不去了呢?

騰訊都投資了哪些遊戲公司?

現如今的騰訊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遊戲發行商,投資組合中包括了超過300家公司,牽扯之多之廣十分驚人,下文覆蓋的僅僅是騰訊在遊戲領域投資中最爲重要的幾家工作室。

拳頭遊戲 100%持股 代表作《英雄聯盟》

2011年,騰訊以4億美元收購了拳頭公司93%的股份,又在四年後以未知價格完成了對剩餘7%股份的收購。僅在2019年一年,《英雄聯盟》就在全球範圍內貢獻了超過14億美元的收入,儘管運營了超過10個年頭,它仍然是全球範圍內最爲火爆的端遊,也象徵着騰訊極其強大的運營能力。與此同時,騰訊即將推出手遊版《英雄聯盟》,這勢必將會帶來一波新的熱潮。

Epic Games 40%持股 代表作《堡壘之夜》

也許在此前國內用戶對Epic並不瞭解,這與《堡壘之夜》在國內市場並不是一款非常流行的產品有關,然而在經歷過近期與蘋果一場血腥的紛爭之後,國內網民一下子就知曉了這家在海外頂流級的遊戲公司。2012年,騰訊向Epic投資3.2億美元,而Epic創始人Tim Sweeney除了拿了這一大筆錢之外,也將“服務型”遊戲的理念帶到了海外市場,即用國內玩家很熟悉的“免費遊戲內容”搭配付費增值服務作爲營收模式,而非彼時仍是絕對主流的買斷制遊戲銷售模式。

這一理念下誕生的《堡壘之夜》是現如今最爲火爆的電子遊戲,橫跨個人電腦/主機/移動終端,席捲全球吸金無數,僅在2019年就創收24億美元。

藍洞 11.5%持股 代表作《PUBG》

顯而易見,騰訊不可能放過近年大火的《PUBG》製作方藍洞(Bluehole)工作室,其在2017年即開始了對這家韓國工作室的投資,據稱這11.5%的股份讓騰訊掏了約5億美元,更有進一步傳言稱騰訊正在尋求全面持股藍洞。有趣的是,騰訊同時持股藍洞以及Epic實際上很複合其內部賽馬的企業文化,因爲《PUBG》和《堡壘之夜》實際上是直接競爭對手,都是“大逃殺”題材的產品。

Supercell 84.3%持股 代表作《部落衝突》

在2016年,騰訊以86億美元投資了這家芬蘭移動遊戲開發商,這是遊戲歷史上最大金額的收購案之一。考慮到騰訊遊戲業務的核心支柱一直都是移動遊戲,而Supercell製作的《部落衝突》即使在運營了5年後仍是全球年營收榜前十的強勁產品,這顯然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投資。

育碧 5% 代表作《刺客信條》、《全境封鎖》等

法國遊戲公司育碧是當今業界最重要的遊戲公司之一,旗下產品包括《刺客信條》、《孤島驚魂》等知名系列作品。騰訊與育碧的合作最有趣的一點是,前者不但幫助後者擺脫了來自威望迪的惡意併購,同時還特別強調騰訊只會做“隱名股東(silent partner)”,不會增加投票權或是股權,只是爲與育碧建立進一步的合作關係。

除了上面這幾家公司之外,騰訊同樣還持有美國的動視暴雪(持股5%);新西蘭工作室Grinding Gear Games (持股80%);日本工作室Platinum Games(持股未知)等諸多遊戲廠商的股份。

可以看到騰訊採取了一種廣撒網的投資策略,投資既不限於一地,也不限於某類特定遊戲,同樣對被投公司的規模也沒有太高要求,頗有些葷素不忌的意思。

而且騰訊對於遊戲業務的出海投資另一個特點是非常樂於當“甩手掌櫃”,甚至對控股公司的業務都很少進行干涉。此前有很多新聞都有指出玩家擔心騰訊的參與會導致遊戲內容變質,但最終都由公司出面澄清表示騰訊從未對公司發展有什麼影響,再加上出手大方,這也是爲什麼很多遊戲工作室頗爲樂意接受騰訊投資的原因。

騰訊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目前我們對特朗普政府接下來的具體措施並不清楚,也不知道當局想要實現的目標究竟是什麼,但從發函機構來看,本次針對騰訊的其實是“投資行爲”而非“遊戲業務”本身,接下來走向可能是質詢進一步向接受騰訊投資的非遊戲領域公司擴散,同樣要求這些公司供述如何處理用戶信息。特朗普政府相應的訴求也許是向騰訊施壓,令其出售在美投資的股權,或是禁止其進一步的對在美公司進行投資。

但總得來說,本次施壓不完全是指向遊戲業務本身的,至少看起來和運營與發行的關係不大,接下來騰訊收到的很可能也是一封和當初威脅封殺微信時一樣措辭極爲模糊不清,故意混淆解讀的行政令,以便留出足夠的操作空間。

而且從上文也能看到,騰訊的遊戲投資業務範圍很廣,各個國家的工作室都有涉及,而且遊戲行業和芯片行業不同,美國並不掌握核心技術,行使長臂管轄也不太可能。再加上真要像威脅TikTok那樣要求騰訊關閉在美業務,即遊戲停服面臨的輿論壓力也會非常大,所以這一輪突如其來的衝擊,很可能要比針對字節跳動的威脅小得多,更不可能和華爲相比。

怎麼總是“國家安全”?

本屆特朗普政府最爲人熟知的,就是其顯著的不確定性,朝令夕改堪稱司空見慣,以及對“極限施壓”這一手段的偏愛。而這一切在進入2020年愈發明顯,尤其以“國家安全”爲由的行政令頻出,劍鋒直指中國企業。

那麼這一切背後的基礎邏輯是什麼?

實際上,特朗普政府的一切行爲,都需疊加大選這一大背景看待,其任何行爲的基本目的都是爲連任服務,美企商業利益/國家安全反倒是次因,若過於糾結氣候商業邏輯很容易產生誤判。若將思考建立在這一前提之上,則能夠發現特朗普政府的許多行爲更加容易解釋。

首先衆所周知,特朗普代表的是目前美國政治光譜中的保守勢力,因此強硬的對外路線對拉高支持率最爲有效,這也是爲何特朗普會在市場看不到正收益的情況下頻頻用類似針對加拿大鋁徵收報復性關稅,強令TikTok出售業務等行政手段強行加壓,哪怕這其實與美國一貫奉行的新自由主義相當不一致,甚至有破壞基本原則之嫌。

這種孤立主義的背後實際上仍然是選票,而在抗疫不利,國內騷亂不斷,選情告急的情況下,這些強硬的對外態度是特朗普最爲有效的拉動民意的工具。

這也是爲何我們可以看到,儘管此前當局的言辭相當之嚴厲,可隨着時間推移卻對TikTok的施壓越來越少,皆因這實際上對解決特朗普的燃眉之急幫助不大,這就導致他對這件事的興趣逐漸降低,態度也逐漸軟化。畢竟對實用主義過頭,萬事不喫虧的特朗普而言,如果這事兒產生不了收益,他也就不再願意投入太多精力。

反正俗話說得好,有棗沒棗打三杆子,有棗當然最好。

若是沒用,俗話不還說了,如果你沒了鞋,自然就不怕穿着鞋的人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