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瑩

編輯|友 子

豆瓣開分8.8。

作爲愛奇藝迷霧劇場今年的壓軸之作,9月16日晚上線的《沉默的真相》品質不負衆望,不少人期待着它再次打破國產懸疑劇的天花板。

《沉默的真相》改編自知名推理小說家紫金陳的小說《長夜難明》。作爲紫金陳“社會派”推理系列的最後一部(另外兩部爲《隱祕的角落》原著《壞小孩》和與劇集同名的《無證之罪》),《長夜難明》在豆瓣讀書上的評分高達8.5,被不少讀者視爲最能代表紫金陳水準的作品之一。

從前四集來看,無論是對原著的還原努力還是樸實的影像風格,又或是廖凡、白宇、寧理等的表演,《沉默的真相》都做到了讓觀衆挑不出毛病。

懸疑劇毫無疑問是今年暑期檔表現最突出的賽道。數娛夢工廠統計,從6月到9月中旬,三大視頻平臺共推出9部懸疑短劇集,其中愛奇藝迷霧劇場5部,優酷懸疑劇場3部,騰訊視頻1部。

今年連推五部作品的愛奇藝迷霧劇場,光是《隱祕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兩部足以代表今年國劇水準的作品,已經讓這一深耕懸疑賽道的品牌深入人心。

不過數據顯示,大批懸疑劇扎堆播出,觀衆的興趣並沒有形成持續走高的態勢。口碑大爆的《隱祕的角落》,一開始百度指數還不如《十日遊戲》。之後播出的《摩天大樓》《非常目擊》並未能借勢,開播熱度平平無奇。有話題人物鹿晗領銜的《在劫難逃》,熱度反而在開播後下滑。其他更多劇集,劇情還沒來得及展開,就很快被下一部同類作品搶走了風頭。

國產優質懸疑劇湧現雖然讓懸疑愛好者欣喜,但同類作品短期內密集來襲也讓觀衆應接不暇。

面對三個多月不間斷的上百集內容,觀衆要如何避免審美疲勞?出品方要如何才能讓自家作品在短暫播出週期裏得到應有的關注?面對普遍短小精悍的懸疑劇,以往幾十集大劇的宣發節奏合適嗎?一個剛剛崛起的國產劇新賽道,或許應該有更適合的節奏。

《沉默的真相》高分壓軸

迷霧劇場品牌穩住了

《沉默的真相》是揹負着重重期待開播的,但值得慶幸的是,表現並沒有讓觀衆失望。

劇集的原著《長夜難明》講述了一個檢察官在疑點重重的案件裏,用七年的時間探尋真相,在通往真理的路上堅守正義,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

作爲紫金陳“社會派”推理系列的第三部,《長夜難明》在豆瓣讀書得到了8.5的高分,遠高於7分出頭的《無證之罪》和《壞小孩》。

9月16日開播前,《沉默的真相》豆瓣標記想看人數高達4.1萬,愛奇藝預約人數爲64萬,無論是原著粉還是其他懸疑劇愛好者,對這部劇的高期待都顯而易見。

原著的評價之高讓《沉默的真相》未播先火,而觀衆的高期待也給影視改編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尤其是原著對於社會問題的揭露。

儘管能看出更改配音的痕跡,《沉默的真相》對原著的經典場面已經儘可能地實現了還原,如開場張超地鐵拋屍和當庭翻供、李靜陽臺“驚魂”以及江陽和陳銘章的多場對手戲,都與原著如出一轍。

《沉默的真相》中加了不少人物和故事線,但改編部分符合原著邏輯,也能自圓其說,不僅獲得了原著粉的喜愛,也得到了原著作者紫金陳的高度認可。

改編的成功呈現也離不開優秀的選角。

繼《無證之罪》和《隱祕的角落》後,《沉默的真相》中出現了第三個嚴良,被戲稱構成了“嚴良宇宙”。但比起《隱祕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中的嚴良和《無證之罪》中的聯繫更爲緊密,這部作品講述的是嚴良在偵破“雪人案”之後的故事。

《無證之罪》中,秦昊所飾演的嚴良早已深入人心。從秦昊手中接過角色,對一般演員的壓力可想而知。爲了維持作品的水準,《沉默的真相》邀請了柏林影帝廖凡飾演嚴良,儘管需要稍稍適應,但廖凡的實力很快就讓觀衆進入了劇情。

再次邀請在《無證之罪》中扮演大反派李豐田以及在《隱祕的角落》中客串的寧理出演,也爲“嚴良宇宙”的打造加了不少分。熟悉的演員吸引觀衆快速進入劇情,而張超人物的複雜性和亦正亦邪也通過寧理的表演展現地淋漓盡致。

故事中另一核心人物,也就是劇中追求真理的檢察官江陽則由白宇扮演。江陽的赤子之心是故事的起因,也是貫穿全劇的核心,而這也導致了江陽這個人物最後的悲劇性。

開篇即死的江陽在故事的開頭就賺滿了原著粉的眼淚,而後續看着意氣風發、原本前程似錦的江陽一步步走向尋找真相和真理的坎坷道路,觀衆感嘆的同時也不免悲傷。

爲了平衡劇中的沉重氣氛,劇集改編在江陽和其女友吳愛可的戲份上做了功夫,用前期的陽光和甜蜜彌補了後期的悲傷,而這樣的對比也更加重的江陽的悲劇性。無論是前期陽光燦爛的江陽,還是後期歷經滄桑和磨難的江陽的呈現,白宇的表現都可圈可點。

紀實的風格也是該劇的一個亮點。《沉默的真相》的製作團隊好記影業是成立於2017年的一個新人團隊,這部作品也是青年導演陳奕甫的第一部劇集作品。

基於前幾集的表現的符合預期,以及對原著後續以及劇集目前走向的信心,不少觀衆期待《沉默的真相》能打破目前懸疑劇的天花板,不僅是作品的口碑上,更也是從懸疑劇題材的創作空間層面。

此外,從排播上也可看出平臺對《沉默的真相》質量的信心。

《隱祕的角落》之後,《非常目擊》和《在劫難逃》都沒有采取會員超前點播的策略,而《沉默的真相》不僅宣佈會員可在劇集播出三天後超前點播,還在規定時間段推出了一次性購買6集服務。

三個月九部劇打擂

扎堆排播適合懸疑劇嗎?

從6月到9月,從《十日遊戲》到《沉默的真相》,霸屏3個多月的迷霧劇場即將進入尾聲。

5部作品平均分7.4,儘管《非常目擊》和《在劫難逃》後期表現讓人稍顯失望,但整體來說,迷霧劇場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第二部作品《隱祕的角落》全網大爆,讓迷霧劇場一戰成名。

迷霧劇場以6月3日《十日遊戲》播出開局,“12集、兩週”爲一個排播週期。儘管在6月16日《隱祕的角落》播出之後,《非常目擊》的播出延遲到了8月19日,但《在劫難逃》和《沉默的真相》緊隨其後無縫接檔,不難猜出這樣的連續排播本應是迷霧劇場的正常節奏。

若是沒有中間的延期,6部作品從6月開始到8月底應該能正常播完,那便是完整的暑期懸疑劇場。

而這也正符合愛奇藝早前提出的劇場化策略,即依照季節和檔期的變化在全年鋪設四個劇場。暑期檔懸疑劇集體上線,無疑是懸疑愛好者的福音,也爲炎熱的夏天帶來一絲涼意,相信這也是其策劃背後的初衷。

但除愛奇藝迷霧劇場外,這個暑期其他平臺也帶來了不止一部懸疑劇集。優酷同期推出的懸疑劇場,在6月初上線了《失蹤人口》,緊接着分別於7月和8月上線了《刺》和《白色月光》,騰訊視頻在8月上線的《摩天大樓》也“無意間”加入了暑期懸疑劇的競爭。

同一類型劇集集中排播可謂罕見,在推進劇場化打造以及類型劇製作水準上升的同時,長期高密度的推出也給觀衆帶來一定的審美疲勞。

數娛夢工廠注意到,3個多月內愛優騰三個平臺共上線9部懸疑類劇集,但隨着時間的往後推延,觀衆的審美疲勞也相對明顯。

儘管《隱祕的角落》最終在豆瓣上有77萬人打出8.9的高分並得以大爆,但前期的數據並不亮眼。在《十日遊戲》打頭陣迷霧劇場,外加秦昊坐鎮的基礎上,《隱祕的角落》在開播首日的百度指數僅爲11萬,遠不及《十日遊戲》的15萬。

如果說《非常目擊》和《白色月光》的數據與導演、主演陣容的流量有一定關係,那麼由五百執導,王千源、鹿晗主演的《在劫難逃》在開播首日百度指數居然只是稍稍超過新人導演劉紫微的《白色月光》,也進一步說明着觀衆的“應接不暇”。

儘管只有短短十多集,但是懸疑劇更爲複雜燒腦的劇情,要求觀衆注意力高度集中,嚴肅沉重的氣氛也需要更多時間消化、緩衝。

單部劇集短時間內放出全集,有利於觀衆一次性看完整個故事,獲得良好的視聽體驗,但是多部懸疑劇扎堆排播甚至是同檔期對陣,在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下,導致很多觀衆根本跟不上平臺的播放。

在第三部上線時,有些觀衆連第一部還沒有補完,而此時社交平臺的輿論點早已轉移。單部劇集的後期效應得不到完整發酵,觀衆對劇集的關注也因此下降,熱度週期也被迫縮短。

國產懸疑劇類型化趨向成熟

原創劇本仍有待提升

從今夏播出的9部國產懸疑劇來看,無論是子類型的多樣化,還是在影視製作工業化的發展上,行業的進步都有目共睹。

如《白色月光》和《摩天大樓》主打的女性懸疑、《非常目擊》的詩意懸疑、《在劫難逃》的哲學思辨以及《隱祕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對社會現實問題的關懷等,都爲常被批評單薄、懸浮的國產劇增添了難得的厚度。

在對新人導演和年輕團隊的支持和培養方面,今夏的懸疑劇證明了是很好的切口。

《隱祕的角落》導演辛爽、《非常目擊》導演楊苗、《白色月光》導演劉紫微、《沉默的真相》導演陳奕甫都是資歷較淺的青年導演,而《沉默的真相》的製作團隊好記影業也是成立於2017年的新人團隊。

在迷霧劇場的五部作品中,有三部作品《非常目擊》《在劫難逃》和《沉默的真相》的拍攝地都是在重慶,與拍攝場地長期合作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有利於壓低成本。而這也進一步體現了影視製作工業化的進步。

畫面電影感、演技炸裂、BGM舒服……逐漸成爲評價一部作品的關鍵詞,但對於劇集,尤其是強類型的懸疑劇而言,好的故事是基礎,也是根本。

骨朵數據顯示,儘管《隱祕的角落》開播熱度僅爲52.63,但由於其品質的優勢,播放兩週後全網熱度達到77.59,百度指數也從開播的11萬飆升至47萬,這一數據沒有其他懸疑劇可以超越。

《白色月光》和《在劫難逃》在劇情上的高開低走,數據上也有很明顯的體現。《白色月光》開播百度指數爲12萬,但在兩週後跌至3萬,豆瓣評分也由開分的7.4跌至6.5。《在劫難逃》的表現則更爲明顯,首播百度指數13萬,兩週後僅爲2萬,豆瓣評分都開分7.8跌至6.3。

在9部懸疑劇中,4部口碑最好的作品都是改編而來。《十日遊戲》由東野圭吾小說《綁架遊戲》改編,《隱祕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改編自紫金陳小說《壞小孩》和《長夜難明》,《摩天大樓》改編自作家陳雪同名小說。

剩下的五部作品都是原創劇本。儘管都有引人入勝的主打概念,其中《非常目擊》改編自導演楊苗的原創故事,《在劫難逃》也有聯合導演甄福羣的原創故事爲藍本,但最終口碑都在6分上下。

而其中原因,在人才的培養層面,或許也可窺其一二。無論是五元文化的幾部作品,又或是幾部改編作品,大多主打青年導演,編劇的提及少之又少。

優秀IP的改編固然風險小,但原創纔是更考驗行業能力的地方。儘管推動原創的口號已經提了很多年,但目前來看盡管制作水準不斷提升,但優秀的原創故事依然是國產劇的短板,也是下一步影視公司需要重點填補的重要領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