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94年的6月7日,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签署了《托德西利亚斯条约》,这个条约的主要内容是瓜分欧洲之外的世界领土,以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处为分界线,以东属于葡萄牙,以西属西班牙,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处即是西经46度37分线。哥伦布第一次到达美洲的时间是在1492年,最后一次离开美洲的时间是在1504年,也就是说,当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瓜分世界时,他们并不知道美洲的存在,因为哥伦布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到达的地方与日本所在的位置非常接近,下一步就能达到日本,因此,哥伦布将美洲的土著居民称之为“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其实就是印度人的意思,南美洲与北美洲之间的海域中的岛屿,欧洲人则称之为“西印度群岛”。欧洲人什么时候才知道美洲的存在的呢?直到1507年,欧洲的地图上才将“新大陆”标注为“亚美利加”,1499年至1502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在对美洲大陆进行了几次探险之后,认为这是一块新大陆,而不是亚洲,欧洲人最终通过亚美利哥·韦斯普奇的信件,知道了美洲的存在。

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签订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瓜分的是欧洲之外的世界,当然也包括中国和印度,因为欧洲人进行海外扩张时,坚信自己有权将异教徒的土地占为己有,罗马教皇对于任何非基督教统治者所拥有的土地均有分配权,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才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调节下瓜分了世界,尽管他们的地理知识有限,连一个完整的世界地图都没有绘制出来。

15世纪至16世纪的欧洲人,都相信地球是圆形的,只不过对于地球的大小不甚了解而已,西班牙人向西航行,可以找到中国,葡萄牙人向东航行也能找到中国,那么,向北航行能不能找到中国呢?英国人坚信向北极航行,一定能找到中国。1496年,英国国王亨利七世派遣约翰·卡伯特朝大西洋北部航行,英国人向北航行的目的,就是寻找到通往中国的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英国人为什么向北航行呢?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英国的地理位置有关,英国位于欧洲的西北部,对于英国人来说,如果能从西北方向或者东北方向一直航行并穿越北冰洋,前往亚洲的话,那么,这条新航路将会给英国的商人带来巨大的利润,而且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并不会影响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贸易,而事实上当时的西班牙帝国与葡萄牙帝国已经垄断了欧洲与东方国家的贸易路线,葡萄牙人发现了好望角之后,长期是秘而不宣,不让任何人知道通过非洲的最南端可以到达印度,这样一来,他们就能长期垄断与印度的香料贸易。

红线是东北航道,穿越北冰洋

从理论上来看,英国人一直向东北或者西北航行,穿越北冰洋,确实可以找到中国,从东北方向,穿越北冰洋,经过白令海峡南下,再经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航行至日本的北海道,就可以找到中国了。从西北方向航行,穿越大西洋,经格陵兰岛的南部,再进入北冰洋,然后,沿着白令海峡、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航行,到达日本列岛,同样,也可以找到中国,但是,地球北极圈附近的海域有大量的海冰,是无法通行的,所以,英国人无论是向西北航行,还是向东北航行,都会遇到一座又一座的冰山和大量的浮冰,还没深入北冰洋,航线即已中断,事实上,直到今天,北冰洋都是无法通航的。

尽管寻找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的任务困难重重,但是,英国人一直坚信这条航道是存在的,从1496年到1616年,他们坚信了一百多年。然而,英国人开辟新航路的努力,却获得了意外的收获,那就是鳕鱼和皮毛。

1553年,休·威洛比爵士和理查德·钱塞勒,率领一支远征队,离开英国,向东北方向航行,他们沿着挪威北部、瑞典北部和芬兰北部的海岸线航行,成功进入到白海,并在此登陆,北冰洋的巴伦支海常年被冰层覆盖,但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海岸线附近是不结冰的,俄国的摩尔曼斯克港虽然位于北冰洋沿岸,但是,终年不冻。理查德·钱塞勒率领的英国远征队,在白海登陆,由于冬季临近,理查德被困在了当地,无法原路返回到英国,出人意料的是,他们与俄国沙皇伊凡四世取得了联系,并受到了俄国沙皇的友好对待,从此以后,英国与俄国建立了直接的贸易关系。那么,休·威洛比公爵的船队去了哪里了呢?休·威洛比和理查德·钱塞勒的船队在挪威北部的罗弗敦群岛遭遇了一场风暴,他们二人走散了,在此之前,两人相约,如果在航行途中走散了,那么,他们就在挪威的瓦尔德海湾汇合,然而,休·威洛比到达瓦尔德海湾之后,并未等到理查德·钱塞勒,他遂独自离开,继续向东航行,并发现了新地岛,由于北极圈附近的夏天是非常短暂的,休·威洛比并未继续前行,而是原路折返,他计划在挪威的瓦尔德海湾越冬,然而,他没有想到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冬季有多么的寒冷,冬季来临之后,严寒夺走了所有船员的生命,休·威洛不幸遇难。

俄国沙皇伊凡四世与理查德

由于理查德成功开辟了与俄国的直接的贸易路线,英国遂在1555年成立了莫斯科公司。莫斯科公司后来也聘用了一些航海家,探索西北航道。

1607年至1611年,英国航海家亨利·哈德逊、威廉·巴芬先后率领远征队,沿着西北方向,寻找中国。当时的英国人认为太阳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有3个月是可以晒到海冰的,阳光足以融化这些冰层,因此,通过北极圈,是可以到达中国的,哈德逊先后三次,向西北航行,今天加拿大北部的大部分地方都是哈德逊勘探的,为了纪念哈德逊,哈德逊湾、哈得逊海峡和哈得逊河都是以亨利·哈德逊的名字命名的。1610年,哈德逊在最后一次航行中,绕过了格陵兰岛的南部,进入到哈德逊湾,他认为自己找到了西北航道,继续向前,即可到达亚洲,进入到11月份,哈德逊湾南部一带,飘起了大量的浮冰,哈德逊的船队被困在浮冰之中,他们不得不上岸过冬,1611年的春季来临之后,冰雪开始融化,哈德逊决定进一步探寻西北航道,但是,他的船员都希望能够早点回家,于是,发动了叛乱,罗伯特·朱埃和亨利·格林将哈德逊和他的儿子约翰以及其他六名船员,放逐到了一艘小船上,罗伯特·朱埃和亨利·格林知道他们到达英国以后,一定会受到审判,于是,在航行的途中,就故意甩开了这艘小船,哈德逊从此不知所终,他既没有回到欧洲,也没有任何一个欧洲人在北美洲看见过哈德逊。发动叛乱的船员回到英国后被逮捕,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受到惩罚,因为他们带来了新大陆的宝贵资料,英国人对于西北航道的资料是如此的渴求,以至于这些叛乱者都被无罪释放了。

被困在小船上的哈德逊

1616年,英国航海家威廉·巴芬为探寻西北航道,再次航行至北美洲,深入哈德逊湾,并且围绕巴芬岛航行了一周,巴芬岛位于北极圈内,为了纪念威廉·巴芬,这座岛屿被命名为“巴芬岛”,格林兰岛与巴芬岛之间的海湾,也被命名为“巴芬湾”,巴芬岛现在是加拿大最大的一个岛屿。

英国人在1496年至1616年,希望通过西北航道、东北航道穿越北冰洋,到达中国,但是,均未获得成功,因为他们对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夏季的温度估计得太高了。但是,英国人对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的探寻,却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纽芬兰、哈德逊湾、巴芬岛的位置

纽芬兰岛位于加拿大的西北部,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相会,在地球上,寒流与暖流相会的地方,往往是大型的渔场,因为寒流和暖流交汇的地方,海水经常扰动,底层的营养物质能够翻涌到海面,大量的营养物质聚集在海洋的表面,浮游生物会繁荣起来,而浮游生物的聚集,往往又吸引着大批的鱼群前来觅食,英国人探寻西北航道意外地发现了纽芬兰渔场,当年的纽芬兰渔场有多少鳕鱼呢?欧洲长期流传这样一个传说:“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虽然有些夸张,但从侧面反映了纽芬兰渔场渔业资源的丰富。在15世纪至16世纪,欧洲的农业产量并不高,人们在冬天往往要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纽芬兰渔场的发现给欧洲带来了一个大粮仓,鳕鱼成为了欧洲人越冬的粮食,英国人在鳕鱼贸易中获利颇丰。北冰洋沿岸,盛产皮毛,其中尤其以美洲大陆的皮毛最为丰富,英国人控制了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也就控制了美洲大陆北部的皮毛,英国人从皮毛交易中获利巨大。

西北航道,穿越北冰洋

所以,英国人的海外扩张,其实很早就开始了,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几乎是同时的,西班牙人是向西航行,葡萄牙人是向东航行,而英国人则是向北航行,虽然英国人寻找前往东方的新航路失败了,但是,却有了意外的收获,那就是鳕鱼和皮毛。

英国人发现北冰洋难以通航,于是,就转而争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1588年,英国海军与西班牙海军在英吉利海峡爆发了一场大战,西班牙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之后,英国人和荷兰人开始大肆闯入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在美洲、印度、东南亚等地,建立贸易据点。17世纪是荷兰人最活跃的世纪,18世纪则是英国人和法国人互相竞争的世纪,1756年至1763年,英国和法国爆发了七年战争,七年战争以英国人的胜利而告终,从此之后,法国人被逐出了加拿大和印度,此时,大英帝国成为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殖民帝国,面积仅次于西班牙帝国。

冰天雪地的巴芬岛

1610年,当英国航海家亨利·哈德逊绕过格陵兰岛的南部进入到哈德逊湾时,中国正处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1756年,英国和法国爆发七年战争时,中国正处于清朝乾隆二十一年,当时的乾隆皇帝正值盛年,1793年,当乾隆皇帝80多岁时,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以祝寿为名,派遣乔治·马戛尔尼来到中国,希望进一步扩大贸易,但被乾隆皇帝拒绝。1799年,乾隆皇帝去世,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而此时距离康乾盛世不到50年的时间,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英国人强行占领了香港岛。

北冰洋的冰墙阻挡了英国人的提前到来,如果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可以通航的话,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也许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就纷纷来到中国了。

红线为西北航道

现在,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融化,若干年以后,在全年的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北极圈附近的海域都是可以实现通航的,往返于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船只,如果直接可以通过白令海峡的话,那么航程会大幅度缩短,并且不需要经过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西北航道的航运价值会越来越大,人类在16世纪和17世纪期望的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也许在21世纪真的会通航,然而,这或许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北冰洋海冰的融化,是人类向大气层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破坏地球生态环境而导致的,并不是地球自然演变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