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9年美国方面发布“实体清单”以来,我国的多项技术领域开始走入自研快车道,其中最为核心的两大领域就是半导体芯片和桌面操作系统,这两大领域一个代表了我国对于芯片技术的期待,一个代表了系统自主可控的渴望。

半导体芯片方面,9月16日中科院方面已经正式宣布将在半导体产业链的最核心部件,光刻机领域做出研发投入。

另外再加上华为等我国科技巨头在EDA软件、高纯度硅晶片等领域的努力,相信用不了太久我国就能够打造出一条高度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链。

而在国产操作系统领域,早在2019年两大操作系统巨头就承担起了国产操作系统发展的重任,一家是由国内多家操作系统巨头联合成立的统信软件,主推UOS系统,一家是由天津麒麟收购中标麒麟后全新成立的麒麟软件公司,主推麒麟系统。

现如今两套国产操作系统除了在磨合系统UI之外还在努力搭建生态,毕竟操作系统除了本身的系统优化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软硬件生态的搭建,如果没有强大的生态,那么这套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失败了。

而在最近一段时间里,UOS系统不断传来好消息,9月17日消息显示,UOS已经适配了富士通旗下的148款主流打印机,这也就意味着在办公领域,UOS系统将变得越发完善。

在完善硬件生态的同时,9月18日UOS这套国产操作系统再次收货喜讯,据悉现如今UOS龙芯版已经全面预装了搜狗输入法,而作为国产输入法市场上用户体量最大的输入法,不得不说这一次UOS在系统办公领域走得更远了。

但是就在外界都为UOS系统的成绩感到庆贺时,外媒方面的一则消息,则让大众清醒过来,根据外媒表示,除了软件生态以外,想要追赶上Windows系统,现如今我国的操作系统还差非常关键的一步,而这一步将决定国产操作系统发展的水平。

这一步就是底层的架构,就拿UOS系统来说,软件的适配安装被分得非常细,有基于龙芯的,有基于鲲鹏的,有基于英特尔、AMD的,这些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麻烦的事情,不像Windows系统那么统一,直接就是一个基于英特尔和AMD的。用户根本不需要考虑自身CPU是什么牌子的。

而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的芯片厂商底层指令集架构不够统一,MISP、X86、ARM过于混乱。

在这种情况之下,外媒的评价就显得很真实了,想要给用户带来方便,那么统一底层的指令集架构将显得尤为必要。

而这个问题,目前中科院正在努力解决,根据最新消息显示,当下中科院正投入资金研发我国自主的指令集架构,一旦研发成功,那么未来我国的CPU将得到统一,无论是UOS系统还是麒麟系统都将变得更加好用。

Windows+Intel的模式已经发展多年,这种默契配合助力了双方市场份额的壮大,而这种模式值得我国操作系统学习,这种软硬件结合的发展模式也有利于我国操作系统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国产操作系统软件生态的适配效率。

你觉得国产操作系统在国内市场有没有可能完全取代Windows系统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