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项羽,后世皆对这一西楚霸王叹惋不已。项羽一生勇猛好战,虽然战场威风凛凛,但一生却极为短暂。在与刘邦的对决之中,项羽兵败垓下,霸王别姬也成为了不少人心中可歌可泣的爱情佳话。不过关于项羽的生涯中最令人扼腕叹息还是其自刎乌江。项羽的这一举动,历来引得各家争辩。有人认为项羽此乃大丈夫英勇不屈的气节,然而也有人认为项羽应当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隐忍,以求有朝一日能够卷土重来。但若项羽选择逃回江东,最终是否能够卷土重来尚且存疑。

项羽兵败(影视剧)

项羽兵败垓下,陷入刘邦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项羽在这一情况之下突围是颇为困难的,不过凭借项羽的勇猛。再加上当时乌江亭长对项羽的认可,自愿拥其为王,甚至派船接应。因而项羽若打算回到江东是有很大机会的,不过他却并没有选择这条路,而最终自刎而亡。虽然项羽一死就应经注定复出的希望也就胎死腹中,但实际上,根据当时的形势来看,即使是项羽回到了江东,也难以改变其气数已尽的事实。

乌江亭

此时项羽兵力已经所剩无几,缺乏了兵力的支持,他主帅的地位就形同虚设,影响力也自然大打折扣。如果项羽回到江东也不一定能够重新组建起自己的军队。因为项羽自刎前有提及八千江东子弟兵,因而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这样说来,其实项羽原本的兵力就是从江东带出去的,此刻非但没有壮大队伍,反而这些兵力都折损殆尽。即使他回到了江东,也恐怕难以集结这些兵力。

率兵作战

而且江东的百姓不一定会再次拥立项羽,甚至可能将项羽交给刘邦论功行赏。因为刘邦成为天下的君主,已经是大势所趋。且不说项羽已经兵力尽损难以与刘邦抗衡,而且项羽的威望已经不及刘邦。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自己的生活安定往往才是最为重要的。后世提及对项羽的敬仰,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其英雄气概的赞扬,但比起治世之才,项羽是远不及刘邦及其身边的谋士的。包括乌江亭长,关于史书记录当中只有依稀的记载体现了乌江亭长对项羽的崇敬,愿意帮助其脱困。但并非亲身经历当时的场面,也不明是否其是真心支持还是只是想稳住项羽,从而将其拿下项羽到刘邦面前求得功名赏赐。

民心依附是极为关键的,而这些人当中也不免有对项羽产生怀疑的。跟随项羽征战沙场的将士,都因为项羽的败局已定而投靠刘邦一方。更何况这些可能还未能与项羽谋面之人,可能在项羽还没有来得及重建自己的力量就应经成为了刘邦的阶下囚。

项羽战场杀敌

即使项羽能够招募自己的兵力,但是却没有能征善战的将军和谋士之才能够对其进行辅佐,这两类的人才并不是人数的问题,而是千金难买。他之所以败给刘邦就是其队伍之中没有可堪大任的文臣武将,即使有也没有得到他的重用而错过了。而反观刘邦一边,萧何和张良是文臣谋士,而韩信和樊哙又是得力的武将。项羽凭借一己之力又怎可敌得过刘邦?

当项羽渡过乌江,凭借他楚国后人的身份以及抗击秦朝的功绩,或许会有不少武将会响应项羽的号令。但是项羽识人的功力是远不及刘邦的,有抱负的贤能之人自然会选择一个可以让自己展现才华的机会。如果项羽身边没有得力的谋臣和武将,即使招揽了兵力也难以走得长久。

西楚霸王插画形象

除此之外,除了项羽自身的原因,更不能忽视天下时势。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当项羽逃回了江东,刘邦能够任其发展而坐视不理吗?就算刘邦答应,其身边的谋臣、也不能认同。放任项羽回到江东也就是在放虎归山,所以刘邦必然会采取追击项羽。项羽不仅没有时间东山再起,反而会四处藏匿陷入被动之中。

项羽墓

其实项羽与刘邦之间并不是兵力之间的差别,所以回到江东也并没有多大的优势。刘邦最后在争霸之中得胜,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善于用人,譬如当时的韩信本来投于项羽的麾下,但却没有得到重用,之后项羽的军队反被韩信打败。仅在这一点上,项羽就已经难与刘邦相抗。不过项羽凭借其英雄气概,倒留下了个西楚霸王的威名。

参考文献《史记·项羽本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