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大裁員又來了?這家國際大行宣佈裁員2000人,年內行業裁掉60000人,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成趨勢

因疫情擱置裁員計劃的外資銀行,隨着疫情稍微趨緩,又重新開啓了裁員模式。

9月15日,據彭博社和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花旗銀行近日宣佈將從本週開始恢復裁員,此次裁員預計約爲2000人,受影響的員工佔該行全球員工總數的1%。花旗銀行表示,由於該行今年招聘了2.6萬名員工,該行整體員工數量將不會下降。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花旗集團的員工總數約爲20.4萬人。

近期還有多家外資銀行宣佈裁員計劃,瑞典商業銀行未來兩年內擬裁減約1000名員工;勞埃德銀行也宣佈重啓因疫情擱置的裁員計劃,計劃裁撤639個工作崗位。

今年以來,花旗銀行、滙豐銀行、富國銀行、摩根士丹利等投行都因爲疫情的蔓延,承諾對裁員計劃暫時擱置,但經濟低迷、低利率環境影響這些大行收入,不少外資銀行又將裁員提上了議程。

今年6月,滙豐銀行重啓3.5萬人的裁員計劃,以削減45億美元的成本,並凍結幾乎所有的外部招聘。5月,德意志銀行成爲首家恢復因疫情而暫停裁員計劃的主要外資銀行。

今年全球銀行業裁員總數超6萬

彭博彙總的數據顯示,全球銀行業今年宣佈的裁員總數已經達到6.38萬人,而去年全球銀行業裁員近8萬,是2015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裁員,預計今年可能超過往年。

據彭博報道,從全球銀行業整體上看,歐洲、北美到亞洲、非洲,今年有30多家銀行計劃裁員。數據顯示,其中歐洲地區的銀行裁員數量遠高於其他地區,將裁員4.97萬人,而亞太地區位居其次,將裁員0.93萬人,北美地區銀行將裁掉0.46萬人。

但實際上,被裁員的人數可能更高,因爲有許多銀行在不披露計劃的情況下裁了員。

據外媒網站NS Banking報道,作爲瑞典最大的私營商業銀行,瑞典商業銀行於9月16日宣佈,未來兩年內裁減約1000名員工,同時計劃裁撤180家分支機構,也就是該行近一半的網點。

此前,富國銀行也宣佈,在8月初恢復因疫情暫停的裁員行動。勞埃德銀行渣打銀行也於近期傳出消息稱,公司部分崗位將會被裁撤。

同時,全球銀行業因疫情導致的資產質量惡化將逐步暴露。外資銀行重啓裁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一背景。信用評級機構標普於7月發佈的報告顯示,由於疫情會對銀行資產質量造成嚴重而持久的衝擊,今年全球銀行壞賬將達到1.3萬億美元,而到2021年底,全球銀行壞賬預計高達2.1萬億美元。

節省管理成本,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彭博報道稱,許多銀行將減少開支,用於抵禦疫情導致的信貸資產惡化風險,或加大對銀行監管合規及數字技術方面的投入。

花旗集團今年已在改善風險管理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資。該集團在1月份宣佈,將僱用2500名程序員來研究該銀行的交易員和投資銀行家使用的技術。

9月16日公佈裁員計劃的瑞典商業銀行也表示,該銀行將加大金融科技投資力度,計劃在新技術上投資約1.13億美元,以提升對客戶提供的數字化服務。

“外資銀行在機制上很靈活,有的業務不賺錢或成本高就會進行削減,未來這個業務好了可以再重新招聘擴張。”中銀香港金融研究院經濟學家丁孟指出,很多交易是可以數字化技術或由人工智能代替來降低成本的,也有很多業務本身沒什麼發展潛力,比如近幾年的大宗商品交易業務。

中國銀行研究院發佈的《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指出,近年來,由於管理成本居高難下,裁員成爲銀行的管理手段。發達國家銀行業成本收入比普遍處於較高水平,2018年主要大型銀行的成本收入比達到60%左右。縮減員工規模成爲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

上述《報告》認爲,部分大型銀行的員工人數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連年下降,如花旗、滙豐、蘇格蘭皇家銀行、巴克萊、意大利裕信銀行等;一部分大型銀行的員工人數則呈現先升後降的趨勢,如摩根大通、美國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德意志銀行等。

花旗銀行一份報告預計,2015至2025年間,銀行僱員將減少30%,且下跌速度會由近些年的每年2%上升到3%。金融科技正在影響未來銀行業的經營模式——未來銀行機構可能會更多專注在諮詢和顧問業務,而非交易業務。

中國銀行研究院的報告指出,成本效率將成爲未來銀行業轉型關鍵。在利息收入受寬鬆政策侵蝕,非利息收入不振的背景下,銀行從收入端“發力”的空間較小。從成本管控上改善利潤成爲危機以來全球銀行業的普遍策略。

具體來看,銀行業將進一步加大裁員和薪酬制度改革,降低人事費用,該費用能夠佔到銀行非息費用支出的50%以上;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和使用,通過渠道網點電子化轉型,降低物理網點的運營成本,通過監管科技的使用,降低監管合規成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