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21日,时任民国副参谋总长的白崇禧亲自率领桂军主力第四十八军驰援淞沪战场,而这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桂军部队的首次出场。

在白崇禧率领第四十八军前往淞沪战场之前,民国中央军可谓精锐尽出,无论是德械军团还是税警总团都已经伤亡过半。

蒋介石为了支援淞沪前线,甚至下令将全国各地经过民国军政部整编的“中央化”杂牌军悉数调往上海参加淞沪大会战。

抵达上海的日军

然而由于日本统帅部接连三次增兵,上海日军总兵力已经超过五个师团,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对国军防线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就在蒋介石无兵可援的危急关头,白崇禧挺身而出,表示桂军还有一战之力,愿意亲自披挂上阵,率领桂军主力赶赴上海参战。

桂军自明代开始便有“广西狼兵”之称,倭寇肆虐之时明代皇帝向来喜欢征召桂军前往东南沿海抗倭,因此有了“广西狼兵雄于天下”的说法。

到了清朝末年,以桂军为主体的天平天国除了湘军之外几乎无人能敌,而北伐战争时期桂军击败湘军,成为公认的最强部队,号称“钢军”的第七军便是李宗仁的桂军。

然而李宗仁、白崇禧二人与蒋介石向来不和,双方自北伐战争时期便频繁发生冲突,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桂系才与蒋介石握手言和。

但即便如此蒋介石依然无法直接指挥桂军部队,因此在淞沪会战的初始阶段,民国统帅部始终没有动用以骁勇善战而闻名的桂军。

白崇禧主动提出要带领桂军前往一线作战,令众人欣喜若狂,纷纷认为以桂军部队的实力,再加上“小诸葛”白崇禧的指挥足以奠定胜局。

白崇禧率部抵达淞沪前线后,很快便决定在庙行地区对日军发起突袭,但是白崇禧却对于桂军的实力盲目自信,在制定作战计划时没有预留任何的后备部队。

白崇禧认为以桂军的实力必然可以一战功成,根本不需要预留后备力量,此举引起了陈诚的极力反对,陈诚认为白崇禧根本没有和日军交战的经验,太过于轻敌。

日军前线阵地

事实上,白崇禧的计划并没有得到实施的机会,因为日军在白崇禧实施突袭计划的十二小时之前便抢先对桂军发起了突袭。

桂军猝不及防之下承受了巨大的伤亡,而此时白崇禧才发现桂军的战术的确不适合与日军作战,桂军主力所用战法仍旧停留在中原大战时期。

在战场之上,桂军部队作战十分英勇,常常昂首挺胸的手持刺刀向日军发起冲锋,这一战术在北伐战争以及中原大战时由于双方火力不强而十分有效。

日军前线阵地

但是日军的火力远超中原大战时期的各路杂牌军,桂军的冲锋战术彻底失去了应有的威力,反而令桂军精锐损失惨重。

而且因为白崇禧在战前没有预留后备部队,前线桂军在溃败之时无人接应,直接引发全线崩溃,甚至需要周边的国军部队帮助收拢败兵。

白崇禧看到战报之后内心痛苦不堪,一连数日粒米未进,陈诚只得接手前线指挥,下令前线所有部队收拢防线。

放弃了进攻计划后,桂军的顽强在防御阵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负责进攻的日本金泽师团伤亡达到六千余人,师团主力折损过半。

而协助金泽师团进攻的日本新设第101师团则更为不堪,整个师团伤亡九千余人,基干部队已经所剩无几,这令松井石根更加恼怒。

自松井石根接手淞沪日军指挥权后,日军在淞沪战场上的伤亡人数已经接近六万,而经过数日的激战后,桂军也几乎损失殆尽,陈诚只得下令将桂军撤到后方休整。

参考资料:《抗日战争》、《大东亚战争全史》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