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哈尔滨一对衣着简单朴素的老两口,在几名年轻人的陪同下来到银行,办理转账业务,一开始,工作人员并未注意到这里的情况,以为只是简单的转账业务,但大堂经理在指导老两口填写申请单时,却意外地发现,老人在转账金额一栏中填上了300万的数字,在反复确认后,大堂经理感觉到了不对劲,一边指示柜台先接待着,一边果断地打电话报警,因为300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当公安来人后,只是简单询问核实了一下情况,就立即让在场众人,对两个正襟危坐的老人报以无比崇敬的目光。

原来这两名老人的真实身份并不简单,马旭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家乡木兰县解放后,应征入伍,成为我军光荣的一名女兵,曾随军参加过解放东北的战斗,还在建国后随军奔赴异国他乡参加过战斗,被分配到了黄继光的连队,虽是女儿身,但巾帼不让须眉,浴血沙场,逢战必争先,为国家解放与和平统一事业,做出积极的突出贡献,并多次立功授勋。

建国后,马旭被国家保送到军医大学深造学习,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军区总医院工作,而也就是在这里,她认识了丈夫颜学庸,婚后,二人在工作中互帮互助,生活幸福,1961年,马旭因单兵素质出色,被上级领导选派为我国首批女空降兵,负责跳伞训练的后勤和随军军医的工作任务,1962年,马旭第一次登上蓝天,人生中第一次跳伞,强大的心里素质,让她的表现甚至超过了一些男同志,而此后20年时间内,马旭也在部队中创下多个记录,她是我军中第一个跳伞的女兵,也是我军中跳伞年龄最大、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而且,马旭还在业余时间,总结归纳了自己的跳伞经验,为现代化军队建设,起到了榜样带头作用。

90年代初,马旭离开奋斗一生的部队,在军营的旁边,买下一座小院,与丈夫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利用自己跳伞的经验,设计研发出了充气护踝和高原供氧背心,为我国空降兵事业增光添彩,并荣获国家专利,至2018年,马旭和丈夫一起来到银行,将毕生的积蓄全部捐出,支持家乡木兰县的教育事业,而那几个随行的年轻人也不是坏人,而是家乡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后来,马旭又先后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捐出了700万元,共计1000万全部无偿捐给了国家。

马旭和丈夫宁愿自己过得苦一点,也不愿意苦了年轻一代,这样崇高的革命情操,让所有得知内情的人忍不住动容落泪,而她始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有国才有家,国家强大,人民才会幸福,能让人记住和认可她的坚持,那她这辈子就没白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