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野生中国豹重现传统栖息地

新华社太原9月18日电(记者吕梦琦、王劲玉、刘扬涛)一度濒临灭绝的中国豹,时隔二十多年后重现传统栖息地。

长期跟踪监测的动物专家说,受益于空前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力度,中国豹的野生种群数量持续恢复,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大公豹在风雪中继续巡视自己的领地,它们冬季膘肥体壮,能够抵御寒冷。受访者供图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进步。中国豹的命运转折恰是证明之一。

知名动物专家黄巧雯说,2013年以来,小五台山、驼梁等地陆续监测到中国豹活动。

“最近一次是在今年8月20日,一只中国豹出现在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巧雯说。

小五台山和驼梁分别距北京市100多公里和300多公里。

豹将尾巴翘起,释放求偶的气息,它们用气味进行交流。受访者供图

中国豹,又称华北豹,是中国独有的金钱豹亚种,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中国豹曾广泛分布在北京、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

上世纪后半叶,由于森林砍伐和肆意捕杀,中国豹数量急剧下降。一项评估显示,截至2008年,分布范围减少80%,种群数量不足500只。

“20年前,中国豹在北京附近山区几乎消失了。如今重现踪迹,令人兴奋。”资深动物保护者宋大昭说。

豹毛发的颜色和斑纹能与山林里的落叶融为一体,增强隐蔽性。受访者供图

横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的太行山是中国豹的主要传统栖息地。1994年太行山绿化工程全面启动,如今,工程区内730多万公顷土地重新披绿,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22.4%以上。

“人类活动的减少和森林植被的增加,改善了中国豹的生存环境。”资深动物保护专家杨晓东说。

其他传统栖息地也陆续发现数量不等的中国豹种群或个体。

一只雌性中国豹带着两只幼豹在山林里“悠闲穿行”。去年初,红外相机在山西省和顺县山林里拍到了这一幕。这也是2018年以来当地第4个中国豹繁殖记录。近两年,和顺县一共记录到6次中国豹的繁殖,共有15只幼豹出生存活。

“仅在一年时间里,我们就在和顺县识别出44只中国豹,说明当地的野生种群数量较为乐观。”黄巧雯说。

夏天,母豹叼着刚出生的小豹,寻找一个安全的巢穴。受访者供图

此前,已知最大的中国豹种群在陕西子午岭,研究人员估计至少有28只。

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中国豹继续“收复失地”。

例如,一些地区专门修改了公路规划线路,并开辟了动物通道。一些地方专门拨款给农户提供1000元至2000元的中国豹伤畜补偿。

北京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蚂蚁金服等民间机构也积极参与,建立中国豹保护地,并推进野外监测、反盗猎和生态补偿等。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