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最近幾年比較火,而且大都是小成本製作,依靠故事的創意性和邏輯深度取勝,很多電影在中國取得了非常不錯的口碑。反觀中國電影總喜歡大手筆投入,靠明星大碗、恢宏的場面來迎合觀衆,再配上燥熱的宣傳力度,中國新電影的票房一般都不會撲街,但藝術價值卻日漸走低。超高的票房始終無法塑造出一些偉大的藝術形象,不妨回頭想想:2019年的電影人物形象,有幾個還能留在腦袋裏?

電影以創意取勝,塑造的人物個性鮮明,藝術水準蠻高的。其中,《三傻大鬧寶萊塢》就是角色塑造的巔峯。相信全世界人民都記住了謎一樣的天才蘭徹,熱愛攝影的法罕,還有出身貧窮每日祈禱的拉加。當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屬古板的“病毒”教授,他曾經如此傲慢權威,利用權力踐行着自己的價值觀,踐踏着學生的價值觀,沒承想被蘭徹搞得一地雞毛,而教授女兒以及喜歡“估價”的準女婿也令人深刻。好的電影除了人物塑造之外,還要看故事的新穎程度,《三傻》設置了很多新穎的橋段,如蘭徹的身份之謎,帝國理工學院學長享受新生屁股,還有病毒教授大女兒的難產和“幸孕”,結局蘭徹的身份曝光,更是經典的包袱,不得不佩服印度人的腦洞。

有些題材的電影一經大師拍攝就不會再留給其他導演空間了,《三傻大鬧寶萊塢》作爲一部電影堪稱完美,故事引人入勝,兩個半小時的長度愣是沒有令觀衆覺得拖沓,這得益於大量輕鬆、幽默、新穎的喜劇元素和蘊含的深刻哲理。唯一的瑕疵是電影名字取得很隨意:相比於《三傻大鬧寶萊塢》,我更願意叫它是《尋找蘭徹》,而電影的主線之一也是在尋找蘭徹,尋找一種天才般的力量和屬於自己的人生。

靈性十足,體制困不住真正的天才

《尋找蘭徹》講的是印度故事,但能妥妥地映射到中國現實。其中,主流的觀點是:大家認爲蘭徹是一天天才,敢於叫板帝國理工學院的權威和制度,靈性十足。於是,一些不愛學習的觀衆則以此爲幌子,放棄傳統學習,轉而去打遊戲。

但是筆者不得不提醒,蘭徹會反抗制度,同病毒教授整蠱,都是建立在自己能夠“搞定學業”的基礎上。其實,電影爲了標新立異,不得不重點描述蘭徹的不拘一格和破壞舊秩序上來,但我們不得不說:電影導演還是留了一手,蘭徹在對抗病毒教授和帝國規則時,亦能連續考學院第一。他是那種僅僅花一半精力就能搞定“體制教學”的人。平心而論,蘭徹有如此天賦,可和他一起大鬧帝國理工學院的拉加、法罕卻沒有如此幸運,他倆鬧夠了,也鬧爽了,卻只能徘徊在及格的邊緣,以至於,病毒教授發誓:如果拉加能找到工作,他就剃掉鬍子!而且在畢業之後,拉加和法罕的生活條件看上去也很一般。相比之下,蘭徹在偏遠地區支教,享受着生活和心靈的平靜,同時,他又是全球最富有盛名、最富甲一方的工程師之一。總之,蘭徹在古老制度和新秩序中間都能遊刃有餘,也使得其形象光芒萬丈,成爲那種人人崇拜的大神級偶像。

蘭徹身邊的“二傻”則更多的是普通人的寫照。顯然,我們普通人也能察覺出傳統教育制度的古板,也懂得人生的枯燥,但普通人僅僅是應付規則就早已捉襟見肘,基本再沒有精力想着破壞規則、創造新世界什麼的。正如拉加,有一個病重的父親,每天都要喫藥。貧窮之所以應該遭到詛咒,正在於,它不僅讓人的物質生活拮据,更會令人的精神崩潰。拉加每日禱告,說明他經常處在崩潰邊緣,而當他遇到無法處理的事情時,利益和良心拷問他的時候,拉加只能選擇跳樓自殺,這也是普通人的一聲嘆息!

從電影裏回到生活,天才和普通人的差距同樣非常殘忍。比如,總有認爲馬雲是學渣,並以此鼓吹“讀書、學校、學歷無用論”,但也不想想大帥的英文是如此流利,而自己不讀書連個四級都考不過;另兩位巨頭馬化騰和李彥宏,則都是學霸出身,他們和蘭徹一樣僅僅用50%的精力就完成了體制內的學習任務,同時,又依靠自己的天才力量顛覆舊規則、創立新秩序。天才,是從來都不懼怕體制、應試高牆的,他們能輕鬆地抽身出來,包括比爾蓋茨、扎克伯格都懶得去完成體制學業,但他們卻誠心勸誡年輕人:不要輕易放棄學業,畢竟,它們會是普通人一生的衣食父母和精神支柱。總之,普通人在嚮往天才的瀟灑時,必須要提前審視自己,是否有能力去面對世俗世界的殘酷競爭。如果沒有,蘭徹的瀟灑就只能是普通人的一個高光時刻而已。或許,我們能在一兩秒內達到“天才”境界,但蘭徹真不是我們的人生,所以,該考四級考四級,該報培訓班,報培訓班。

自我剖析,尋找自己的天才力量

毫無疑問,蘭徹在電影中的人設是天才,而且不止於學校的專業,他在剖析體制、洞悉人性,鼓勵他人,甚至做生意方面都很有一套。蘭徹的家庭在普通人看來是不幸的,但對於天才來說,他又是幸運的,因爲沒有父親的願望來左右和束縛。於是,蘭徹早早地就能依照自己的想法來規劃人生,最終成爲全球最優秀的工程師之一。

類似蘭徹能把“熱愛”變成工作,而且能賺到大量錢財的人,全球人口中也不到1%,包括比爾-蓋茨、扎克伯格、喬布斯、馬斯克、馬化騰、李彥宏等等,都是這樣的天才。人家李彥宏現在研究人工智能、增強現實技術,只是因爲自己想念已經去世的父親,希望能通過技術實現“父子相見”,而馬斯克已經有足夠的財富,地球上的生意已經不能滿足其胃口,於是,他創立Space X,旨在幫助人類尋找第二個生命之地。相比之下,99%的人都不清楚自己的“天才力量”,即便是對這種力量有一些認識的人,也常會因家庭、工作、體制而逐漸模糊,電影裏的第二男主人公法罕就是芸芸衆生的代表。顯然,法罕心裏清楚自己的天賦在於攝影,但做攝影的意識不夠強烈。所以,在面對父親的要求、生活的壓力時,法罕還是會選擇不喜歡的工程學科,這是他父親的願望,也漸漸成爲其自己的願望。我們不用否認,絕大多數的普通人都是被一種所謂“父權”的東西同化,漸漸弄丟自己的天才力量。如此人生不能說是失敗,但肯定不會波瀾壯闊。

演講的時候,也曾談到這個話題,他的建議非常明確:希望學生們都要搞清楚自己的天才力量,然後,選擇對應的專業和就業。因爲世界上總有熱門的東西,也總有冷門的東西,這是無法控制的,有先熱後冷的風險,但自己的天才力量可以通過長期思考、實踐、驗證逐漸搞清楚。這個確認的過程越早開啓越好。事實上,中國父母與其讓孩子學大量的古詩、樂器、畫畫什麼的,倒不如把這些培訓班的主軸更換成:尋找孩子的天才力量。而一旦搞清楚了,孩子的未來至少是衣食無憂,且終身快樂的。(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