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歐洲二次疫情兇猛:沒有“徹底抗疫”難有“全面復甦”

歐洲疫情倘若不斷反覆、久拖不決,也會嚴重拖累其他大洲的疫情防治和經濟復甦,嚴重拖累全球產業鏈、人流、物流和各項國際交流活動的恢復。

近日,歐洲感染新冠病毒人數持續增加,引發各界對疫情反彈的擔憂,多國不得不再度強化保護措施。

9月18日,法國一天新增感染病例13215例,創下疫情暴發以來的最高紀錄。從9月16日起,德國連續多日新增病例在2000起左右;而西班牙馬德里部分地區將於9月21日起重新封鎖,影響逾85萬人。英國首相約翰遜稱,他擔憂英國出現第二波疫情“不可避免”。9月17日,世衛組織歐洲分部主任克魯格也援引WHO監測表指出,歐洲各國日新增確診人數,“應給所有人敲響警鐘”。

起初,疫情在被報道時,歐洲曾普遍對“是否需要採取疫情應對措施”提出質疑,或認爲只要關閉自己和東亞國家間的往來通道,便可置身事外。這在很大程度上白白浪費了一些國家用生命爭取來的寶貴預警時間,最終釀成疫情在歐洲全面大暴發,一個個歐洲國家“淪陷”,被迫手忙腳亂地採取各種疫情應對措施。

並且,在疫情業已氾濫後,歐洲各國的應對態度、表現也參差不齊,而一些和疫情應對背道而馳的思想、行爲,也令歐洲各國在第一階段防疫過程中走了更多彎路,付出更多代價。

至6月、7月間,確診及死亡數據似乎出現拐點,歐洲各國普遍覺得“總算過去了”,繼而紛紛將注意力轉向“重啓”。這原本也可以理解。但“重啓”並不意味着可以放鬆對疫情之警惕,更不意味着可以就此“放縱”——於是,在歐洲各國“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氛圍裏,我們很快就在暑假結束、新學年開始之初,看到了被WHO大聲示警的令人擔憂一幕。一些公共衛生專家更言簡意賅地指出:歐洲的第二輪疫情“事實上已經開始了”。

令人擔憂的是,此時此刻,一些歐洲國家還心存僥倖:儘管WHO和許多公共衛生專家一再呼籲“尊重14天隔離期規則”,但越來越多歐洲國家開始不耐煩,奧地利、斯洛文尼亞、瑞士、愛爾蘭和英國自說自話地將隔離期縮短爲10天,法國和比利時更縮短到7天,而“第二輪疫情”最早暴發的西班牙,其衛生大臣伊拉在WHO發出告誡前正極力鼓吹“縮短隔離期是絕對必要的”。

正因如此,WHO才一而再、再而三對歐洲發出警告。該組織負責緊急事務的官員斯瑪特伍德告誡歐洲人,“縮短隔離期的唯一依據只能是科學,如今科學給出了相反的答案”。

當然,也有一些歐洲國家終於開始重新警醒:8月17日,愛爾蘭重新收緊一度放鬆的“防疫禁令”,9月15日更是將禁令適用範圍擴展到都柏林等三個郡,並宣佈關閉餐館、咖啡館和酒吧。這是此前疫情禁令都未曾有過的內容。

但就整個歐洲範圍論,重新緊張起來並付諸行動者還很少。即便愛爾蘭,也在“二次禁令”出臺第二天,就發生了愛爾蘭議會高爾夫球俱樂部週年晚宴、82位高官“頂風聚集”的惡性事件,導致包括歐盟貿易專員霍根、愛爾蘭農業部長卡萊裏等多人辭職。

歐洲是洲內國家間旅行最爲方便的大洲,在全球化時代,歐洲疫情倘若不斷反覆、久拖不決,也會嚴重拖累其他大洲的疫情防治和經濟復甦,進而嚴重拖累全球產業鏈、人流、物流和各項國際交流活動的恢復。正因如此,WHO和公共衛生專家們的擔憂、警告恰逢其時。

爲此,歐洲各國也必須正視“二次疫情”的現實,爲他人、更爲自己重新警醒和緊張起來,以免弄巧成拙、害人害己。

□陶短房(專欄作家)

責任編輯:祝加貝 SN23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