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高跟鞋如今已经成为了现代时尚的宠儿,女性的代表。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最初高跟鞋发明的时候,和时尚两个字根本没有任何关联,甚至和女性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高跟鞋的起源,传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那时的屠夫为了避免被动物的鲜血弄脏双脚,就为自己的鞋子增加了高度。不过,由于没有文献资料和文物记载,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而现代普遍认同的说法是,最早的高跟鞋起源于十五世纪的波斯。

古代的波斯骑兵,为了方便骑乘马匹,特意将鞋子根部加高,便于更好的卡住马镫。这样,骑兵在马上作战时就不会轻易摔下马了。而且,这样的鞋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避免骑兵陷入成堆的马粪中。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现代的高跟鞋源于当时威尼斯上层阶级流行的软木厚底鞋。这种厚底鞋用 7-8 英寸的软木塞和木头做鞋底,有 17-20cm 高!威尼斯人认为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鞋跟的高度直接与统治和服从建立联系。

不过,这样的说法,支持者并不多,因为从外形上来看,现代的高跟鞋更像波斯骑兵的鞋子。而像威尼斯软木厚底鞋这样的鞋子,我国古代同样也有。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由著名的晋文公发明。

晋国重臣介子推在自己大腿上割肉让流亡在外的晋文公重耳充饥,后来晋文公分封功臣时忘了,但是介子推不愿同其他夸功邀赏的人在一起共事,便背母入绵山(山西介休)。晋文公发觉后很后悔,为了找到介子推,便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死不出,后来母子皆在一棵大树下被烧死。

晋文公悔恨异常,便伐取那棵大树做了一副木屐,走起路来咯吱咯吱响,用来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晋文公励精图治,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了纪念介子推被烧死那天,晋国全国禁火,吃凉食,这个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了“寒食”节,由此还创造了“足下”这个古代常用词汇。

后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木屐更是风靡贵族阶层,隋唐时期传入日本之后,就成为了日本常用的鞋子了。

所以,木屐和高跟鞋之间,应该并无直接关系。

真正让高跟鞋发扬光大的,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路易十四是以为伟大的国王,被称为“太阳王”的他励精图治,文治武功都是当时的顶尖。不过,他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身高太矮,只有一米六出头。(好像厉害的法国国王/皇帝个字都不高,拿皇也是小个子)

为了显示自己英明神武,路易十四特意给自己的鞋子加了两厘米的鞋跟,并将鞋跟涂成了红色。

国王都这么穿了,下面的贵族自然有样学样,一时之间,红色高跟鞋成为了欧洲贵族们的标准装扮。

不过,很快人们就发现了不对的地方。对于男人来说,平常经常要做一些重体力的事情,而高跟鞋对于这些重体力的事情而言,尤其不方便,比如贵族的日常格斗训练。而女性则发现穿上高跟鞋之后,会显得自己的身材更为修长。

久而久之,高跟鞋就成为了贵族女性必备,而男性则基本放弃。

到了法国大革命前夕,随着启蒙思想传遍欧洲,原本只在上层贵族之间流行的高跟鞋也进入了平民百姓的视野,受到了广大女性的欢迎。之后,高跟鞋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女性的专属,一种时尚的代名词。

不过,近些年来,由于某些设计师和品牌的关系,高跟鞋也开始逐渐向奢侈品演变。比如以下三款特殊的高跟鞋,基本上没有实用价值,完全就只能充当收藏了。

鞋跟0.1厘米的高跟鞋

Christian Louboutin红底鞋是世界上最细高跟鞋,是由法国著名高跟鞋设计师克里斯提·鲁布托所设计,其鞋跟的直径仅仅只有0.1厘米。

这款鞋对女性的体重有很大要求,首先体重得少于100斤、还要能够忍受住对“脚”的折磨,两者都符合之后,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去尝试着穿穿看。不过因为鞋跟太细所以无法承受太大的重量,很容易出现走着走着就断根或者摔倒的情况。

虽然从外形上看起来这双高跟鞋确实挺美,不过再美的鞋子,也要能穿上脚才行啊。

高度超过50厘米的高跟鞋

目前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所认证的世界上最高的高跟鞋是一款是由英国高跟鞋制造商LadyBWear公司所制作的,名为“詹姆斯Syiemiong平台靴”的高跟鞋。其鞋跟高度达到了50.8厘米,穿上这样的鞋就像是在“踩高跷”一样。

穿上这样的鞋子,根本就没有美的感觉,万一摔倒,那可是轻而易举就能骨折的。

价值超过一亿的高跟鞋

这是一双由英国伦敦著名的奢侈品设计师设计的高跟鞋,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贵的高跟鞋,价值150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大约是1.3亿元,全世界仅此一双,这双高跟鞋是他全程纯手工打造的,花费了数百个小时的时间打造而成的。

这双世界最贵的高跟鞋,是由24K黄金涂料漆过的皮料,加上18K金线缝合而成,而且在这双高跟鞋上还镶嵌了世界上极其罕见的红钻石和蓝钻,光这些宝石就价值1300万美元,不仅如此,鞋子的周围还包括了4颗3克拉、无瑕疵的白钻,以及1000颗小钻石围绕着某些类似裹了糖霜的蛋糕的点缀物,鞋子的革面和拉链都是由纯金制造的。

这样的一双鞋,恐怕平常都不可能穿出门吧,谁会脚下踩着一套北京四合院到处溜达呢?

其实高跟鞋说到底也是一双鞋,不管设计再怎样,最终还是一双鞋,还是要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如今流行的所谓“鞋文化”,炒作鞋子的价值,本事就是一件很有讽刺性的行为。鞋子是一般生活必需品,任何人都要使用,正确的“鞋文化”应该是鞋子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好处,而不是鞋子品牌的书写的故事。

就像阿迪的BOOST系列,经由阿迪的品牌故事加工之后,价格就来到上千元。相比之下,小米就显得良心多了,同样的爆米花云弹技术,米家运动鞋4仅仅只要199。

小米这样的行为,就是在帮助鞋子厂商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中来,鞋子本质上只是日用品,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让用户穿得舒心才是正途。难怪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小米,这样的小米,谁又能不喜欢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