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勢頭強勁 政策聚焦市場擴圍“佔比”突圍

來源:上海證券報

立足跨境人民幣業務,政策紅利持續釋放。9月18日,人民銀行等六部門下發相關征求意見稿,擬從推動更高水平貿易投資人民幣結算便利化、進一步簡化跨境人民幣結算流程等方面,進行政策優化。

與此同時,人民銀行正在抓緊建設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資產轉讓平臺,進一步便利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促進人民幣跨境使用。

政策接連聚焦跨境人民幣業務爲哪般?在業內人士看來,滿足隨着人民幣跨境使用增長而日益豐富的市場主體需求,解決人民幣跨境貿易使用佔比的增長瓶頸,助推人民幣在國際市場被使用範圍更寬、更廣,或是近期政策連續出臺的主要動因。

市場主體需求愈發多元

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發展勢頭不可小覷。

“近年來,人民幣跨境使用保持快速增長,特別是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貿易、金融及經濟的背景下,人民幣跨境使用仍保持韌性並呈現增長。”人民銀行日前發佈的《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2019年,銀行代客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19.67萬億元,同比增長24.1%,收付金額創歷史新高。

作爲最主要的跨境人民幣業務,跨境人民幣結算的基礎也得到充分鞏固。人民銀行在對超過3300家境內外工商企業及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的情況進行的市場調查顯示,2019年,約有69%的受訪境外工商企業打算使用人民幣或進一步提升人民幣的使用比例,這一佔比接近歷史最高水平。

在此背景下,加快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豐富跨境人民幣業務產品體系,以滿足市場參與主體日漸多元的業務需求,乃大勢所趨。這也是近期政策的一大落腳點。

以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資產轉讓平臺爲例,從市場參與主體的角度來說,該業務對於盤活境內銀行資產、引導資金流入,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和價值。“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該平臺的推出有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業務效率,解決貿易融資中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滙豐中國環球貿易及融資業務部董事總經理陳佩營稱。此外,對於機構來說,金融機構加入該平臺後,能更好地服務企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立足深遠,陳佩營認爲,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資產轉讓服務平臺的推出,對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升“一帶一路”服務能力、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也具有重要意義。

挑戰與機遇共存

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的強勁勢頭,亦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大表現。當前,人民幣國際化也在穩步推進中。

“人民幣正處於從外圍貨幣向次中心貨幣、從區域性國際化貨幣向全球性國際化貨幣、從支付結算貨幣向計價和投融資貨幣的邁進階段。”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稱。

在這個過程中,挑戰亦隨之而來。比如,人民幣跨境使用佔比的進一步提升遇到了瓶頸。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爲,在當前中國跨境貿易中,人民幣的使用佔比穩定在三成左右,難以出現明顯提升,使用主體對於持有人民幣似乎尚未完全“敞開心扉”。

這一方面是因爲人民幣作爲被廣泛認可的國際貨幣地位尚未完全確立。連平認爲,人民幣跨境使用比例和國際貨幣兩者形成了“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複雜關係,人民幣跨境使用比例上升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但又需要以人民幣已經國際化作爲前提。“在這一層面進行突破,將是下一階段工作的核心。”

同時,連平認爲,人民幣資本項目未完全開放,也限制了人民幣的諸多功能。比如,限制了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而離岸金融產品供應不足,降低了境外主體持有人民幣的需求,從而影響了人民幣的“外循環”暢通。

對於企業本身,其慣性思維也亟須改變。渣打中國環球人民幣應用策略中國區主管王永東表示,交易幣種的改變,意味着企業要把現有的跨境貿易、投融資貨幣從美元等傳統國際貨幣轉成人民幣,這對於企業內部的風險管理、財務系統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政策春風拂面的當下,雖有挑戰待解,仍有機遇催生。“今後一段時間,一些新的金融基建、金融產品以及相關政策有望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程度達到更高水平。”花旗銀行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劉利剛認爲,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成果令人欣喜,這些政策使得業內對於人民幣下一步的國際化進程更爲樂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