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原國家工信部部長李毅中:爲什麼中國工業不能被邊緣化、空心化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紫宸 9月20日,在由中國商業經濟學會主辦,商務部中國流通三十人論壇(G30)、中國國際品牌觀察中心協辦的“2020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原國家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表示,中國工業切記不可邊緣化、空心化,同時他分享了對當前中國工業與服務業如何協調、融合發展的看法。

2020年上半年中國工業在經濟總比例中佔據33.4%,製造業約佔29%。李毅中指出,中國工業、製造業佔GDP比重在2008年之後明顯下降。

數據顯示,在過去20年中,最高比例是在2006年,工業佔據GDP比重爲42%,製造業約32.5%,此後二者所佔比例均持續性下滑。

在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經濟結構演化上,表現出兩種不同的發展路徑:從美、德、日、韓四國看,其實現工業化分別是在1955年、1965年、1972年和1995年,到2016年,四國製造業分別佔據GDP比重爲11.6%、20.8%、20.7%和27.6%。

這其中,美國近兩年比例略有上升,在高端製造上,美國仍然佔有優勢。德國提出,2030年工業佔比有23.1%擴大到25%。目前中國製造業與韓國的比例相當,但人均GDP只有韓國的三分之一。

李毅中認爲,對於工業的發展,和對一二三產的協調發展,應持有一種更加科學的態度,把工業邊緣化是不符合實際的。

“儘管,積極發展服務業符合經濟規律,因其能耗低、污染少、吸納就業能力強。但要清楚,工業爲服務業提供了物質和市場,經濟仍然要靠工業、服務業一起拉動”,李毅中在會上說。

李毅中分析,疫後國內的經濟正在復甦,二季度工業增加值增幅4.4%,拉動了GDP由負轉正,服務業的增加值的增長只有1.9,最終拉動GDP增長3.2,當下我國經濟仍然是靠工業服務業共同帶動。

對於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協調、融合發展,李毅中認爲,工業經濟在數字化轉型的同時,還要向服務化轉型。

過去,國有企業重組改制,發展了服務業。實踐證明,改革的方向是對的,效果也是明顯的。

對企業而言,要進入市場,不能鎖定在“微小曲線”的中段,也就是說,要向兩端延伸,建立自己的研發設計隊伍,同時完善自己的營銷網絡。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協力提升國家制造業的競爭力。這其中,研發設計要加強產學研結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在這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差距依然明顯。

向生產服務化轉型,還發展現代物流,降低物流成本。全國物流費用與GDP之比十年來由18%降低到了15%,仍儘管這樣,仍然是發達國家的2倍。

新銷售、新業態聯通了產銷,活躍了市場,尚需整頓治理市場秩序。這包括,工、貿、金融相結合,線上線下一體化,保護消費者權益,提升工貿產業鏈現代化,保障循環暢通,提供高效通關便利,打通外貿流程堵點等。

“我們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在出口的貨物中工業品佔95%,其中主要是機電、電子和紡織。在進口物資中,我們是世界第二大進口國,進口的物資裏,72%是工業品和公有物資,因此要提供高效便利的通關流程,這方面已經做了很多改進。但是我們的出口企業還是有點意見,把通話流程能不能更快一點,更便捷一點,進一步改進服務,打通外貿流程的堵點,這樣才能促進國內外雙循環。”李毅中說。

李毅中認爲,金融需賦能工業,仍需堅守爲實體經濟服務。這包括,要優化信貸結構,合理提高比重。用“基金”帶動民間資本、社會資本支持先進製造、支持“新基建”。降息減費,降低企業財務費用。支持小貸公司、擔保公司,改進業務,幫扶小微企業。證券、債券市場更多關注工業企業,產融結合,深化互信。

“金融是服務賦能工業的重頭戲,我國的金融增加值佔了GDP的8%,高於美國日本一個百分點。金融業在深化改革,改進服務,給工業製造業很大的支持,我們仍然需要堅守爲實體經濟服務的宗旨。”李毅中說。

對此,李毅中認爲,一要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多年以來,在全部貸款餘額中,工業佔多少呢?工業在GDP中佔比年年下降,但是現在還有34%,但在地方,工業貸款可能只佔總量的15%~18%,這是需要優化的。”李毅中說。

二要通過基金帶動民間資本社會資本來支持工業轉型升級,支持經濟建設,支持先進製造,支持創新發展。三要有序降息減費,降低企業的財務費用。四要通過支持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銀行自身的業務改革來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五要發展企業融資、證券、債券,要更多的關注工業企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