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敏:5G繁荣时代需要协同共进、创新致远

新浪科技讯 9月21日下午消息,由新浪科技、新浪5G联合主办的“Refresh Your Life”新浪5G Open Day今日开幕。华为无线营销副总裁朱慧敏在技术变革分论坛演讲中分享了她对5G网络建设规律及应用的见解。她表示,5G的主要商业成功是需要构筑在to C应用上的,但如果没有to B业务,也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商用成功。

朱慧敏提到,当前中国5G发展与商业应用是“两步走”的方式,首先是继承了4G的部分to B应用及常规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如短视频等。在她看来,随着5G部署和发展,预计到2020年年底,短视频的720P视频源会超过50%,1080P视频源将占比15%。也就是说,短视频业务体验受益于网络能力的支撑,会逐步得到提高。此外,AR/VR应用也在孵化中,预计2022年或2023年,AR/VR应用会在中国成为一种趋势。

在朱慧敏看来,to C业务对5G商用成功大有助益,但没有to B业务也不能称为真正的商用成功,否则在业务角度而言,5G与4G并无太大差别。当然,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挑战,但“与其担忧不如担当”。

朱慧敏强调,5G本身不只是一个通信产业方面的升级。正因为5G的能力如此强大,可以重塑我们熟悉的如云、AI、计算及垂直行业,而它们是结合可以将AI带到每个角落,让我们的每个联接具备智能,促使行业应用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所以5G等于5‘机’,相信在5G时代,我们会有更多的新价值由此产生。”她说道。

欢迎持续关注新浪5G Open Day,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国际电信协会(ITS)常务理事、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白杨学者赵子忠,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璞,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小冰公司CEO李笛等院士专家、领军企业高管共话5G新机遇。(何畅)

以下为朱慧敏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华为无线营销副总裁朱慧敏,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主题是“协同共进,创新致远,共举5G繁荣时”。

首先来回顾一下5G的发展,我们经常说5G的发展远超预期,这个比较是相对于过去4G的发展。我们知道,4G最早是在2009年发布首张4G商用网络,那真正得到大的发展、万站以上的建设规模也是两年以后。再看5G,中国是2019年6月发放牌照,2019年年底正式宣布商用,截止到目前,2020年的最新数据,中国已经建设了近50万个基站,预计年底会有近80万个基站的规模。我们覆盖的城市规模也在200多个城市,年底会有300多个城市。今年5G覆盖的人口会达到60%左右,预计5G覆盖人口达到90%是在两年后,2022年年底,预计在整个中国、遍布城乡郊区都会有5G覆盖,人口覆盖也能够达到99%以上。

从现在看,因为各省市有不少先锋城市开始部署5G网络,我们做了大量的商用测试,就第一波商用测试以及商用网络数据, 5G的体验基本达到了我们经常说的Gbps everywhere。回顾过去,在UMTS也就是3G时代,我们经常讲无处不在的1M。那么到了5G时代,我们在讲无处不在的1Gbps,这里从目前网络部署的实际情况看,基本能够达到这个预期。

咱们今天讲解的这个材料里边,右边就可以看到某一个城市,我们现在的5G峰值速率是在1.6Gbps,均值大概是在900M左右。因为现在5G构筑在中频频段,那么跟LTE 1.8G的频段相比,大概在体验上达到了20~30倍,因此5G定义的基础能力,速率达到了预期。

接下来我就谈一下目前我们整个业界对于5G比较关注的几个话题。第一个就是5G的网络建设。

从目前来看,5G网络建设基本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先看频谱,5G网络选择什么样的频谱来建设?从中国来看、以及海外的大部分客户来看,第一波5G建网大多数选择了中频,也就是大家听得比较多的C-band,3.5G左右,以及中国移动使用的2.6G,我们称之为中频,这是相对于2.1GHz以下的sub 3G的一个低频来讲的。那么中频有什么样的特点?中频可用的带宽比较大,我们叫大带宽。比如说3.5G,它的可用带宽从3.4G~3.7G,大概300M,一个国家如果有三个运营商的话,每一家运营商都可以获得100M这样的一个大带宽。当你手里具备了100M的可用带宽,同时结合5G的一个关键技术,也就是Massive MIMO、大规模的天线阵列技术以后,我们说的产生20-30倍的体验增益,5G相对于4G,这个技术就能够得到支撑。

左边有一张表,什么叫Massive MIMO?通常我们说的多通道64、32都属于Massive MIMO的两种产品形态。从目前我们建设建网,不管是在中国区还是海外,像中东、亚太、欧洲,我们5G的中频采用的大部分都是64T64R或者是32T32R这种Massive MIMO的产品形态,获得的速率相较于通道数比较低的16T、以下的8T,差距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首先5G用中频,再加大带宽,再结合Massive MIMO实现无处不在的Gbps,是完全得到了市场以及技术的验证的。那在完成了中频的建设后,就是C-band,我们说的是一个中频,还包括2.6G是个中频,相对于对于sub 3GHz,也就是我们熟悉的700M、800M、900M、1.8G、2.1G,那中频的频段还是比较高的。频段比较高,我们能够做到一个比较优质的室外体验。但是客观讲中频在穿墙以后、穿到建筑物以后,室内的体验还是有一定的挑战,尤其是上行,因为我们用了手机做发射,一个手机的发射功率只有200毫瓦,相对基站侧我可以不断加功率,所以手机往上传到基站的这部分是受限的,也就是说中频在上行会受到一个限制,覆盖受限,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会考虑采用FDD,也就是中频建完以后,再用FDD频段做两件事情,一个是做到广义的覆盖,出于成本的考虑,在郊区或农村,采用FDD做一个全网的5G覆盖,同时补齐中频频段室内弱覆盖的weak point,做到室内深度覆盖的增强,这就是FDD频段跟TDD频段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协同机制,TDD做一个有体验的覆盖层,FDD做一个广义的甚至到达农村和郊区的广域覆盖,同时做强室内的深度覆盖,这就是我们讲的TDD频谱和FDD频谱协同组网产生的组网效应,通过这样一个协同组网,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网络的体验,可以具备杀手级体验的网络特征。

刚才讲到了,在过去我们经常说在布网时,TDD频段和FDD频段要协同。FDD频谱,刚才说了它的深度覆盖能解决问题。另外我们还发现在过去一年到现在5G建网时,上行在速率上面,面向行业应用,存在一定瓶颈。我们来看,行业应用里有遇到大量的机器视觉,还有视频回传,从而在向下做一些视频监控类的应用。那么上行存在一定的瓶颈,刚才说了TDD频谱,尤其是在边缘覆盖受限,而且上行容量也受限,那怎么来解决上行速率的瓶颈?我们也提出了SUL上行增强的技术,把FDD频段用于做一个SUL,帮助TDD非对称使用,突破了FDD对称使用的规则。可以非对称使用FDD频段,通过使用FDD的上行和TDD的上行,进行一个全时隙调度,实现整个上行吞吐率的增加。那么当FDD频谱用于上行以后,剩下的问题就是FDD的下行频谱怎么用,那么它可以非常灵活地进行组合,可以选择跟C-band或中频的TDD下行频谱进行载波聚合,本身下行TDD频谱自身还可以做载波内的载波聚合,或者说是带外的载波聚合,在用SUL提供上行体验的基础上,下行还可以通过灵活的载波聚合,大幅提升下行的体验。右侧反映的是我们在深圳电信做的SUL以及灵活的载波聚合的实验室数据,我们也做了一个测试。从测试数据反馈来看,我们的上行平均速率达到了近500M,下行通过载波聚合能够突破2.4Gbps,这个体验还是非常不错的。

作为长期耕耘在移动通讯领域里的从业人员,我仍然认为5G的主要商业成功是需要构筑在to C应用上,也就是说for people这样一方面的application,目前我们分析几组数据,韩国是去年4月发布5G。从发布5G商用到现在,三个运营商,包括LG U+、SKT、KT,从最新的年报数据可以看出,每一家相对于过去,盈利都实现了增长,这里有一个数据,LG U+的收入和利润相比较,2019年的Q1还没有发布5G时,增长了12%,那么再来看如何支撑U+或者是韩国运营商究竟在5G上做了什么,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很简单,其实对韩国运营商,因为它们本国国民的一些用户习惯,他们非常喜欢eMBB类的业务,从整个韩国应用来讲,他们的商业case基本上聚焦在to C类的应用case上,比如说AR/VR,他们将大量的投资成本注入到AR/VR内容的开发上,国家政策也支撑了AR/VR以及相关云技术的衍生。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AR用户在5G网络发布后用户数的增长,在4G时代,整个4G用户的构成里,使用AR的用户不到4%。因为这一年多以来,在AR/VR应用上的推拉动作,我们可以看到现在AR/VR在整个用户中的占比达到了20%,那么这些新应用包括360度直播,还有一些创新应用,现在的韩国5G的DOU增长了差不多三倍,4G时大概在9.4G左右,现在大概在27.9G。那么相应匹配的资费套餐的设计,这是背后的原因,为什么LG U+还有SKT、KT都能够实现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在中国,当前5G发展以及商业应用也是两步走,首先还是继承了4G的一些to B应用,包括常规的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当然也在悄然发生一些变化。目前手机上大家用得最多的是短视频应用,比如说抖音、快手,那么过去在4G网络里用的最多的快手视频源、抖音视频源或其他短视频类的视频源,都是基于480P的,720P的占比也不多,1080P更是不到1%,但随着5G部署发展,我们有一个预测,到2020年底,720P预计会超过50%。1080P,我知道很多App如抖音都在推1080P视频源,这个预计在年底会占比15%,480P会进一步降低占比空间,也就是说随着5G网络的部署,短视频业务的体验因为网络能力的支撑会逐步得到提高,这一部分通过商业变现,也能够帮助运营商客户获得商业成功。当然在中国,我们仍然在孵化一些类似于像韩国的AR/VR应用,客观来讲目前AR/VR尤其是内容制作方面,在中国的发展相较于韩国还是稍微慢了一点,预计再到2022年或2023年,AR/VR的应用会在中国会成为一种趋势。

谈到了我们认为真正能够帮助5G商用成功的to C业务以外,但是没有to B业务,我们也不能说是真正的商用成功,否则在业务角度来讲,5G跟4G就没有太大差别了。在to B应用上面,客观的说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小的挑战。当然对于设备商来讲,对于华为来讲,我们也在说一句话——与其担忧不如担当,因此在to B业务的探索上,我们是一马当先,跟着我们的客户一起在往前冲,探索商用成功的路径。那谈到5G to B的商用成功,我们也是分两拨来看,这两拨是哪两拨,一波就是目前已经开始批量商用的一类行业应用,这一类行业运用聚焦在比如说是医疗、教育、商文旅这些行业应用。这一类行业应用有一个特征,我们把它行业里边把它叫to C to B,也就它其实是利用了成熟的eMBB的能力,把在行业里像医疗行业或教育行业,还有其他的商业文体类的行业应用里率先做到规模商用,因为它是借用eMBB的能力,所以不管是从技术还是商业空间和商业模式上,以及标准准备度来讲,都是相对成熟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几组数据,5G部署以后,到2020年7月已经有300多家医院部署了5G网络,有10多家学校部署了5G网络,为什么这些to C to B类的应用能够得到率先的批量复制或者批量商用?我们刚才从几个维度看商业模式,因为它属于to C类延伸,所以商业模式来讲它不复杂,很快能够实现变现。技术上又属于利用成熟的eMBB业务,大部分我刚才提到这些行业应用的场景,当前的5G网络只要结合5G的室内解决方案,或者说再加上边缘MEC就能够满足这些应用的基本技术需求。再看标准,医疗也好,还是安防也好,相应的行业标准都已经出台了,我们可以说从商业技术标准这些领域来看,这些都具备了规模复用或规模商用的基础。当然在这些行业应用进一步扩大规模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过程,比如说生态,目前我们正在跟卫建委合作,继续推行在医疗行业的5G相应的标准,也就是把5G网络能力的标准纳入到医疗系统里。我们过去已经推进了医疗行业的5G接入标准,接着还在推医疗行业的5G终端标准,也就是在医疗行业的类似于PDA、移动机器人做护士站、还有一些诊疗设备能够植入5G终端,能够用5G终端作为5G的联接,作为固网连接的另外一个选择,这是我们正在医疗行业推的一个生态。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医疗行业生态圈里画了一个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阶段,但我们正在和运营商和相应的管制机构协同往前面去走。当然另外一部分还有包括我们一些标准,像住建委,我们说商文旅或者是5G SOHO住建楼,我们现在跟建筑设计院也在沟通,把5G的安装标准纳入到建设规范里去,留足购的通道和安装环境部署5G。

那么最后讲到了5G本身,不只是一个通信的产业升级,因为5G的能力如此强大,它也可以重塑我们熟悉的比如云、AI、计算以及垂直行业,重塑这些行业。那么5G和联接、云、计算这一类的应用的结合,可以把AI带到每一个角落,可以让我们的每一个联接具备智能,那么可以让我们的行业应用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所以5G等于5“机”,相信5G时代我们会有更多的新价值由此产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