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三秒钟就增加一个阿尔茨海默病人,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同样也是老年痴呆患者基数庞大的国家。21日是第27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这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会不断降低患者的认知和能力,“倒流”回到婴儿期水平,并伴随各种精神症状,带给家庭和社会严重的负担。

为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和关注这种疾病,推进广东省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工作,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专家于当天开展线上线下科普讲座活动。


全世界GDP的1%用在了对抗老年痴呆上

“年龄越大,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越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主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老年神经科副主任刘军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统计学数据显示,该病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0%,而8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则已接近50%。“按照年龄比例及发病率推算,我国有近千万患者,粤港澳大湾区有近80万患者。其高致死率、致残率在高发病率和低知晓率现状面前,随着人口老龄化,该病已经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刘军指出,家中有一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其每年直接与间接经济支出约为13.2万元,“世界上所有患者每年的治疗费用占据全球每年GDP的1%,这无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会出现短期记忆的遗忘,“几十年前的事情还记得,但最近发生的却容易忘,这种现象往往就需要警惕。”刘军介绍,此时不进行早期诊治,随着疾病的进展,远期记忆也会丧失、时间空间的定位能力也会下降,导致老人走丢现象的发生。“此外,多疑、猜忌、囤积物品、半夜游荡甚至随地大小便等精神行为症状往往最为困扰家属。”他指出,2-3年时间,患者就会发展到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

早诊早治是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关键,但其早期最为常见的短期记忆遗忘却常被理解为年纪增长带来的自然退化而被忽略。事实上,早期干预能够将“生活无法自理”这一严重进展,由2、3年时间拉长至10年以上,而治疗费用远远低于24小时照护付出的经济成本。“我们希望患者能够有尊严地老去,通过药物、康复治疗延缓疾病进展,让患者拥有更强的生活自理能力,不需要给家庭带来太大负担。”刘军称,防治窗口需要前移,当早期出现轻度认知障碍的就要及早就医。

除了群众对疾病的知晓率低,医疗资源在其中的投入也有所不足。刘军表示,目前广州地区开设记忆门诊的医院不足10家,他牵头发起了一项涵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认知障碍筛查,希望通过了解区域发病率等数据,指导制定疾病防治系列措施。


长者突然体重减轻,应密切监测认知功能

事实上,通过对危险因素的防治,可以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中多个与饮食习惯有关,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副主委、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医学科兼心理科主任医师徐武华指出,科学饮食、合理运动、脑力锻炼,这些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外周胰岛素抵抗状态会使阿尔茨海默病患病风险增加约70%。及时未达到糖尿病标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异常也会增加痴呆风险,而规范的降糖治疗有可能降低痴呆的发病风险。”徐武华表示,早期筛查血糖异常的人群,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积极预防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服药将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罹患糖尿病就可以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在体重控制方面,徐武华建议65岁以下人群应维持正常体重指数(BMI),通过体育锻炼、热量控制使BMI达到并维持在18.5~24.9kg/m²范围内;65岁以上人群不宜太瘦,若出现体重减轻趋势,应密切监测其认知功能状态。

采写     南都记者王道斌      通讯员杨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