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9月以來,歐洲各國二次疫情暴發,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數持續上升。歐洲經濟復甦的步伐,或將因此被迫暫停。

當地時間9月20日,法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破45萬例。全法疫情高風險地區(紅區)當天增至55個省份。此前,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勒梅爾已宣佈被感染。

9月18日,英國首相約翰遜直言,英國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第二波新冠疫情,雖然他不希望實施第二輪全國封鎖,但政府可能需要出臺新的限制措施。

世衛組織警告稱,歐洲疫情防控形勢不容樂觀,各國必須加大防控力度,採取有力的隔離措施控制疫情,否則之前作出的一切努力都將付之東流。

路透社對分析師的調查顯示,新冠肺炎病例的重現對歐元區經濟復甦構成最大威脅,未來一年經濟增長和通脹水平都將受到負面影響。

9月21日,歐洲股市開盤大跌後持續下挫,截至記者發稿,西班牙IBEX35指數重挫3.4%,英國富時100指數跌3.2%,德國DAX指數跌2.9%,歐洲斯托克50指數跌2.5%。

英、法、西三國不樂觀

西班牙是歐洲疫情最早反彈的國家,也是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目前,西班牙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了60萬。

西班牙疫情最嚴重的馬德里部分地區從當地時間9月21日零時起再次實施封鎖措施。19日,馬德里大區官方公報正式發佈了全新的管控措施,共計37個區域約85萬居民將進入隔離狀態,政府將派遣國家警衛隊和軍事人員參與支持管控措施。

法國國家衛生機構表示,法國9月18日新增確診13215例,打破了疫情暴發以來的單日最高紀錄。法國政府已下令在戶外及工作場所必須戴口罩,嚴格執行自我隔離措施,並承諾將進一步加強檢測,但暫不會進行新一輪全國封鎖。

英國近幾周每天新增病例數超過4000例。英格蘭北部地區和首都倫敦情況尤爲嚴重。英國新冠病亡人數迄今超過4.1萬,居全球第五,排在美國、巴西、印度和墨西哥之後。

英國政府上週日宣佈,將對拒絕自我隔離的人員處以最高1萬英鎊的罰款,該規定將於9月28日生效。英國衛生大臣馬特·漢考克表示,英國正面臨感染激增的“引爆點”。

據英國天空新聞當地時間9月20日晚報道,英國英格蘭首席醫學官克里斯·惠蒂在一份聲明中發出警告說,英國的新冠病毒感染率正在“走向錯誤的方向”,英國正處於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關鍵時刻”。

除了西班牙、法國和英國,德國自9月16日起單日新增均在2000例左右,累計確診已經超過27萬。荷蘭、意大利、捷克等國家單日新增病例也在上千例,形勢異常嚴峻。

殭屍企業拖累經濟

由於歐洲二次疫情反彈,在封城等防控舉措的實施下,歐洲經濟復甦或將被迫暫停。

本月初,歐盟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經季調後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終值爲環比下降11.8%,歐盟GDP環比下降11.4%,兩項數據均創自1995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幅。報告指出,二季度GDP降幅主要是受消費者支出大幅下降影響,環比降幅達到12.4%。

在消費和經濟下滑的同時,歐洲一大波殭屍企業在低利率環境中不斷增加。

殭屍企業是指連年虧損、只能償還利息而無法償還本金的瀕臨破產邊緣的企業,須依靠政府的補貼和銀行持續貸款存活。

信貸機構Creditreform研究顯示,德國約有1/6,即約55萬家公司被視爲殭屍企業。美國銀行7月的報告顯示,在歐洲所有殭屍企業中,英國佔比達1/3,堪稱歐洲“殭屍之都”。這會嚴重削弱經濟復甦的能力。

英國前進(Onward)智庫指出,英國所有企業中,目前有20%是殭屍企業,比率自3月以來約上升4個百分點。在英國住宿和食品服務,以及藝術、娛樂和休閒兩項受疫情打擊最嚴重的領域中,殭屍公司的佔比分別飆升了9%和11%,比率分別達到23%和26%。

據悉,殭屍企業激增主要是因爲許多企業在疫情下營收減少,卻借發行新債續命,還有很多已經是“殭屍”的企業,在沒有破產也沒有重組債務的狀況下,仍接受政府紓困。

據國際結算銀行(BIS)數據,今年前8個月的非投資級公司,已發行價值3220億美元的債券,與2019全年的發行量持平。小公司接受由政府支持的銀行貸款,但出於疫情打擊了營收和現金流,讓公司很快就燒光了借來的現金,同時債務仍未償清,使公司成爲殭屍公司。

BBC的一項分析顯示,英國經濟在封鎖前有大量公司破產,然後在英國政府1600億英鎊的一攬子支持計劃下,破產率大爲放緩。但是,財政研究所(IFS)表示,許多公司早已經負債累累,將陷入困境。

前進智庫認爲,殭屍企業將對經濟造成連鎖反應,若政府不採取應對措施,最壞情況是當地每年商業投資或縮減420億英鎊、就業崗位減少逾40萬個,生產力減少將導致未來5年有410億英鎊蒸發。因此,報告建議企業可將疫情期間發行、且無法償還的債務,轉換成當公司開始獲得盈利時,才需要償付的債務,以解決負債問題。

德意志銀行行長警告稱,如果歐洲繼續擴大國家援助範圍,以保護經濟免受冠狀病毒大流行的侵襲,歐洲將創建成千上萬的“殭屍公司”,並失去與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競爭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