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西与利物浦的比赛结束后,凯帕的巨大失误成了热点。在切尔西的引援计划里,守门员也是重要的补强项目,相信比赛过后,俱乐部高层会加快门将位置补强的脚步。

不过,与当年的卡利乌斯相比,凯帕的失误并未对比赛的最终结局产生决定性影响——在那之前,切尔西已经是少一人作战,而且球队处于落后的局势,即便凯帕稳稳当当,恐怕切尔西也很难追回比分。

比赛真正的转折点,是克里斯滕森在半场结束前被罚下场,而凯帕的失误,或多或少也是受此影响。所以,在总结输球的教训时,绝不能把目光都放在凯帕身上,因为即便没有他,切尔西恐怕也难逃输球的结局。

上赛季,切尔西没少给利物浦制造麻烦。欧洲超级杯上,切尔西的基本盘相当不稳,却仍旧把利物浦拖进点球大战;联赛中虽然被利物浦双杀,但比赛过程也算荡气回肠;足总杯1/8决赛,蓝军更是把利物浦挡在了8强大门之外。

其中,足总杯的胜利对切尔西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那场比赛,兰帕德没有像往常一样执着于控球率,而是利用高效的反击将对手击垮,之后蓝军的战术套路便更加丰富,这也成为他们最终保住欧冠联赛席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番对阵利物浦,兰帕德仍然把战术重点放到中后场防守环节。蓝军主帅的思路并无不妥,因为蒂亚戈的加盟,让利物浦的中场战术选择更加丰富。哪怕西班牙中场坐在替补席上,也能对场上球员产生影响。

有了蒂亚戈坐镇,克洛普便可放心地将法比尼奥撤回到后卫线,这样球队的两名中后卫均成了可靠的出球点;中场方面,由于不再需要策应出球点,纳比-凯塔、维纳尔杜姆和亨德森的跑动变得更加灵活,球队的向前传递也更为坚决。

这种情况下,如果切尔西敢于实施前场压迫,那么利物浦的后场长传以及中场球员的前插,能给切尔西的防线制造出巨大压力。在此情况下,兰帕德只能将防线整体后撤。

当然,兰帕德也不会采取消极防御的防守策略,否则球队便会在三叉戟不间断的穿插攻击之下,被消耗得毫无还手之力。切尔西把防守重点放到了中场,压缩利物浦的推进空间。

——如果利物浦走地面推进,那么他们将在中场遇到切尔西的梯次防御,一旦球被断掉,那么切尔西便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前场的维尔纳,向利物浦防线发动冲击;

——如果利物浦以长传发动进攻,便限制其接球空间。防不住你出球,挡住你接球也是一样的。

上半场对马内的限制比较成功

兰帕德的这套积极防御战略,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若日尼奥和里斯-詹姆斯成功限制住了马内;状态尚未恢复的菲尔米诺也难以发挥作用。上半场进入中盘阶段后,切尔西的进攻开始有了明显起色,唯一一次射门机会也是出自这个阶段。

但是,上半场双方的射门次数比是1-7,切尔西完全处于下风,这说明,球队的防御体系还存在漏洞。而这个漏洞就出现在左路防区——他们限制住了马内和菲尔米诺,却难以阻挡萨拉赫的持球攻击。

问题就出在左边后卫马科斯-阿隆索身上。利物浦在左路和中路的攻击均受到阻击,自然要在右路寻找缺口,阿隆索本该做好准备。可每当切尔西的左路形成弱侧,阿隆索便很难发挥作用,只能眼睁睁看着萨拉赫内切射门,或者支援队友进行插上攻击:

即便能够限制住萨拉赫的活动空间,在他身后的阿诺德也能获得发动攻击的空间:

上半场,利物浦较有威胁的攻势,大都是从阿隆索的防区发动。为了彻底限制住对方的推进。占据场上主动,切尔西只能在上半场收官阶段展开前场压迫,而这一变化正中利物浦的下怀,蓝军大举压上后,利物浦后场出球点的优势终于得以发挥,比赛形势也发生重大转折。

如果不是阿隆索的防区成为对手的前场落脚点,那么兰帕德完全可以继续坚持既定战术。就这样,马科斯-阿隆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任务,切尔西下半场的崩溃同样发端于他的防区。

马科斯-阿隆索是一名优缺点都很突出的球员。在被利物浦打穿防线之前,阿隆索还曾有一次不错的防守,面对蒂亚戈的调度,他的预判、选位都很准确,拦截时机也把握得很好。可见阿隆索的正面防守能力并无问题,可在需要转身速度时,他便成为整条防线的隐患。

阿隆索更擅长于正面防守

左后卫一直是切尔西需要补强的位置,夏天他们引进了奇尔维尔,但蓝军新援尚未达到比赛要求,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因此,在一段时期内,埃莫森和马科斯-阿隆索仍是球队左路所倚重的对象。而这两名球员均存在不足,所以,左后卫仍旧是切尔西当下的短板。

面对利物浦这样的强队时,在球员选择上必须慎重。如果上场的是防守更为稳定的埃默森,那么切尔西的防御体系或许不会出现如此大的漏洞。当然,兰帕德选择马科斯-阿隆索,主要还是倚重他的助攻能力,阿隆索的前插,的确能给球队的进攻端带来极大帮助。

但选择阿隆索,还要布置相应的方案,来保护他的弱点,以免被对手利用。可阿隆索的身前,分别是维尔纳和科瓦契奇这两名攻击手,保护作用相当有限,这也给后来的被动埋下隐患。所以,在奇尔维尔融入球队之前,兰帕德还需要针对左路短板做出针对性调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