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鉴定造假:折射数据库建设短板

文/马进彪

近日,广东华医大司法鉴定中心涉嫌通过“调换血样”将当事人抱养的孩子鉴定为“亲生关系”,并成为非法领养“洗白身份”的秘密方式,在网上引发关注。广州市司法局称,已掌握了相关证据,正在抓紧全面调查工作,并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严肃处理。目前,该局已将发现的涉嫌犯罪的线索和证据材料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新华网9月15日)

亲子鉴定在医学上具有排他的唯一性,也正是因为如此,亲子鉴定的结果才具有了法律采信上的权威性。对于公民来说,尽管证明孩子是自己的骨肉会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如最原始的医院证明,或亲人朋友的证明等。

不过,一旦出现利益权的纠纷,如抚养权、继承权等关系到重大利益归属的情形,尤其是在家族“人际证明链条”中出现关键证人离世,或因年老而失忆的情况下,最根本的方法和结果就只能依靠亲子鉴定了。

因此,亲子鉴定并不仅仅是一种血样的医学鉴定,而且更是保护血缘继承权的最后一道防线。从这个角度来说,亲子鉴定的结果起到的是一种“血缘法律”的作用,它的存在,决定了是否可以享有法定继承权,同时,也从法律上决定了继承权的先后顺序保障。

而在这起亲子鉴定造假事件中,有“司法黄牛”声称,不用本人到场,即可做出“亲生”关系的司法鉴定报告,在记者未到现场的情况下,“司法黄牛”利用假血样和记者随意伪造的假名在3天内办好了亲子鉴定报告。

由此可见,目前亲子鉴定造假这样的乱象,犹如当初没有实施实名制之前的网上预购火车票。黄牛拉起了“产业链条”,网上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运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就连坐地分脏都形了网上的固定模式。但这侵占的是所有人的利益,伤害的是全社会的公平。

而亲子鉴定造假里的“司法黄牛”角色,与网上预订火车票的“车票黄牛”角色的滋生,其实都有着极为相似的生态环境。他们都可以在网上不见面地进行非法交易,并且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网络的大数据、云功能等传输更多的图片和视频材料,以备制造假证明,而这一切都不为外人所知,更是逃过了应有的监管。

无疑,这家广东华医大司法鉴定中心涉嫌严重违法,但这仅仅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与当初“车票黄牛”那样的生态环境,当初“车票黄牛”横行,主要是还没有完全实施实名制,所以黄牛不会被技术限制住。

而这家广东华医大司法鉴定中心涉嫌严重违法,除了跌破道德伦理、社会伦理以及法律底线以外,还借助了网络的便利条件,或者说是利用了目前亲子鉴定程序和规定存在的漏洞,而这也是“成全”亲子鉴定造假的重要条件。

不管在哪家医院出生的婴儿,医院都会留下最基本的原始证明信息,以及编号和条码等。试想,如果将全国所有婴儿的这些原始信息,包括血型信息在内,都即时纳入国家人口数据库,就会在技术层面形成信息内容代码的唯一性,这是每个婴儿都有的“身份证”,而建立起了这样的数据库,以“调换血样”实现“亲生关系”的事就不可能发生。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提升,尤其是在5G时代,为了提高社会总体运转效率,很多事情都要在网上远程进行,这是时代的大势所趋。这次,广东华医大司法鉴定中心造假,首先是跌破道德伦理、社会伦理以及法律伦理底线的问题,这毫无疑问。但另一方面,这也是网络建设中各种数据库工程还需依法加快建设的问题。

因此,广东华医大司法鉴定中心涉嫌造假这件事,客观上也是给大数据设库、大数据使用、大数据标准化处理、以及以区块链为基础形成息信共享,更加提高网络环境智慧化水平而提出的新课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