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科技重塑未來出行的安全、效率和體驗

新浪科技訊 9月22日下午消息,由新浪科技、新浪5G聯合主辦的“Refresh Your Life”新浪5G Open Day近日開幕。滴滴出行聯合創始人、CTO兼滴滴自動駕駛CEO張博在未來出行分論壇演講中闡述了他對5G等新技術賦能未來出行的見解。他表示,5G、AI、大數據等新技術,將推動未來20年出行行業從基礎設施、交通工具、共享出行三個層面發生變革。

在基礎設施層,張博表示,滴滴出行藉助AI、網約車大數據等,通過智能紅綠燈、動態道路分配、更科學的路網設計等,降低交通擁堵率,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和通行率。

他介紹,滴滴目前在100多個城市,通過實時調控紅綠燈時長,延長擁堵路段入口處的紅燈時間,延長出口處的綠燈時間,並且跟相鄰街道形成區域交通的綠波帶,提高整個區域的交通效率。在基礎設施層,智能地圖等也已經成爲滴滴核心技術。藉助精準定位和推薦上車點技術,目前70%的訂單已經不需要司乘提前電話溝通。

在中間的交通工具層,未來10年會發生兩個重要變革,第一能源會從汽油變成電,第二是智能化。滴滴正在跟車企、硬件供應商等聯合,推動交通工具向智能化、新能源化方向變革。

張博介紹,滴滴在自動駕駛方向低調研發了四年時間,現在在中美一共有300多位工程師和科學家。目前滴滴已經形成了自動駕駛感知、預測、規劃、控制、高精地圖等一系列完整的解決方案和技術模塊,以及自動駕駛落地服務能力。今年6月,滴滴自動駕駛已經在上海面向公衆提供了載人示範應用。

在共享出行層,他認爲共享會成爲趨勢。“各種交通資源應該滿足我不用的時候你用,你不用的時候我用。每輛車有3個座位和1個後備箱,理想的狀態是1輛車介入滴滴網絡,3個座位能馬上被利用,車輛使用效率顯著提升,馬路上不應該再停放空閒車輛,這是我們未來想象的場景,我們希望推動交通變革,讓所有人的出行更加安全高效。”

在張博看來,滴滴擁有的海量大數據,以及全球領先的共享出行網絡,是滴滴在這三大層面變革中的優勢。

他舉例稱,滴滴的車輛會每幾秒鐘上傳位置、速度和方向,每天新增106TB日軌跡數據,每天處理4875TB數據,每天路徑規劃數據是400億次,定位次數是150億次,這是很大的地圖交易引擎。利用這些網約車運營大數據、路網安全數據,結合滴滴混合派單方式,可以確定自動駕駛技術在哪些區域能夠落地,且具有商業價值,並最終實現自動駕駛的快速落地和商業化運營。

對於5G,張博表示會帶來更高的帶寬、更低的延時和更大的接入密度,它是未來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重要基礎設施。當自動駕駛到來之後,車與車之間需要進行實時的通訊,車與道路基礎設施也需要通訊,實現車路協同。而5G會加速車與車、車與道路之間通訊的建設,會使得自動駕駛在更加聰明的道路、車輛上落地,從而加速自動駕駛的商業化。

歡迎持續關注新浪5G Open Day,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國際電信協會(ITS)常務理事、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呂廷傑,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白楊學者趙子忠,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璞,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文遠知行創始人兼CEO韓旭,小冰公司CEO李笛等院士專家、領軍企業高管共話5G新機遇。(張俊)

以下爲演講全文:

過去20年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基本解決了信息流動問題,滴滴希望解決物理世界人和物體的流動。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會推動未來20年整個出行行業從基礎設施、交通工具、共享出行這3個層面發生變革。

在基礎設施層,滴滴出行藉助AI、網約車大數據等,通過智能紅綠燈、動態道路分配、更科學的路網設計等,降低交通擁堵率,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和通行率。滴滴目前在100多個城市,通過實時調控紅綠燈時長,延長擁堵路段入口處的紅燈時間,延長出口處的綠燈時間,並且跟相鄰街道形成區域交通的綠波帶,提高整個區域的交通效率,降低城市道路交通擁堵率。

在基礎設施層,智能地圖等也已經成爲滴滴核心技術。地圖貫穿在整個出行全鏈路,乘客打開滴滴App,第1步就是準確定位乘客所在位置,然後給乘客推薦最合適的上車地點,這時大家會看到首頁有小綠點,可以根據你的定位推薦最適合你上車的地點。藉助精準定位和推薦上車點技術,目前70%的訂單已經不需要司乘提前電話溝通。

在中間的交通工具層,未來10年會發生兩個重要變革,第一能源會從汽油變成電,第二是智能化,滴滴現在加大投入自動駕駛,我們在自動駕駛方向非常低調地研發了四年時間,現在在中美一共有300多位工程師和科學家。滴滴正在跟車企、硬件供應商等聯合,推動交通工具向智能化、新能源化方向變革。目前,滴滴已經形成了自動駕駛感知、預測、規劃、控制、高精地圖等一系列完整的解決方案和技術模塊,以及自動駕駛落地服務能力。6月27日,滴滴自動駕駛已經在上海面向公衆提供了載人示範應用。

在共享出行層,我認爲共享會成爲趨勢,各種交通資源應該滿足我不用的時候你用,你不用的時候我用。每輛車有3個座位和1個後備箱,理想的狀態是1輛車介入滴滴網絡,3個座位能馬上被利用,車輛使用效率顯著提升,馬路上不應該再停放空閒車輛,這是我們未來想象的場景,我們希望推動交通變革,讓所有人的出行更加安全高效。

滴滴擁有海量大數據,以及全球領先的共享出行網絡。這些都是滴滴不斷更新迭代技術的基礎和優勢資源。

基於這個龐大的網絡,滴滴現在已經擁有非常寶貴的交通大數據,我們的車輛會每幾秒鐘上傳位置、速度和方向,我們每天新增106TB日軌跡數據,每天處理4875TB數據,每天路徑規劃數據是400億次,定位次數是150億次,這是很大的地圖交易引擎。滴滴網約車每秒鐘都會上傳位置、速度和方向。如果把北京的滴滴車輛軌跡放在一起,我們大概每天會覆蓋北京400遍,馬路上任何路況變化,哪裏發生交通事故和擁堵,後臺都會第一時間知道,並且通知整個網約車更新路徑規劃。每天都有數十萬級滴滴乘客和司機上報和分享最新路況信息。

利用這些網約車運營大數據、路網安全數據,結合滴滴混合派單方式,我們可以確定自動駕駛技術在哪些區域能夠落地,且具有商業價值,並最終實現自動駕駛的快速落地和商業化運營。

我們每天會精細化處理相關信息,提升司機和乘客的出行效率。同時,現在滴滴網約車上安裝的桔視攝像頭有着更豐富的數據,這些豐富的實時地圖生態數據也都是滴滴獨特優勢。目前,在滴滴地圖和路徑規劃,研發自動駕駛,提高網約車預估到達時間準確率、提高出行安全等方面,大數據都在發揮着作用。

基於網約車大數據和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滴滴ETA(預估達到時間)在過去幾年間得到持續優化。比如,乘客出發的時候,滴滴App預估行程大概需要20分鐘,但到底是19分鐘還是21分鐘,我們會持續優化,時間誤差也在持續下降。2015年時,預估到達時間平均有20%誤差,2019年已經降低到10%左右,處於行業領先位置。

此外,滴滴豐富的大數據,也給滴滴發展地圖業務帶來了很多優勢。滴滴地圖起源於2015年,當時滴滴是剛剛創業三年的創業公司。滴滴爲什麼要做地圖呢?我發現滴滴上層出行網絡和地圖是有明顯的正反饋,當我們上層出行網絡越繁榮的時候,我們就會有越多的實時新鮮的地圖數據,當我們地圖數據變得越來越豐富了以後,就更有能力做更好的地圖,就會使得我們上層出行網絡體驗變得更好,效率更高。

5G技術會帶來更高的帶寬、更低的延時和更大的接入密度,它是未來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重要基礎設施。

當自動駕駛到來之後,車與車之間需要進行實時的通訊,車與道路的基礎設施也需要通訊,實現車路協同。我覺得5G到來會加速車與車、車與道路之間通訊的建設,會使得自動駕駛在更加聰明的道路、車輛上落地,從而加速自動駕駛的商業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