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提升;构建区域内的卒中救治地图;做牢扎实多学科协作;规范绿色通道建设;修得核心技术。
记者|宋攀
近日,在由中国县域卫生、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海南博鳌县域医疗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健康中国健康县域’中国县域健康大会”上,脑血管病权威专家、医院管理者代表相聚一堂,莅临“脑卒中防治能力建设分论坛”,就脑卒中防治关键模式、关键技术等话题进行了深度研讨,思想碰撞引人入胜。
01
吉训明:减少百万新发残疾 远程卒中中心是“利器”
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吉训明在论坛上宏观介绍了我国脑卒中防控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吉训明介绍,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1300多万,且仍以8%的速度递增。令人担忧的是,我国18岁以上成人脑卒中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均高于欧美国家。加强脑卒中防控,“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以下简称“百万减残工程”)是当前可考核,可落实的一个重要抓手。
据了解,百万减残工程旨在通过5年的推动,减少100万新发脑卒中残疾。吉训明指出,助力百万减残工程实施,破解心脑血管病防治供需瓶颈,借鉴国际经验,远程卒中中心是一种需大力推广的模式。与一般的远程医疗不同,远程卒中中心改变了患者等医生的传统方式,利用一键通、5G、数据快速传输等高新技术可实现医生等患者,上级医院实时指导下级医院。目前,依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立的国家远程卒中中心可开展远程指导静脉溶栓、介入手术,远程疑难病会诊、远程门诊、远程教学讲座、远程教学病历讨论等。国家远程卒中中心入网医院4150家。其中三级医院740家、二级医院2550家,一级医院及社区卫生院860家。
02
徐冰:借助卒中急救地图
构建从溶栓到取栓的桥接管理
数据显示,我国卒中救治还面临需求与服务供给不平衡的状态。卒中患者及时有效的转运机制至关重要,卒中急救地图被业内视为可以依赖的途径。沈阳市脑卒中诊疗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沈阳脑科医院副院长徐冰介绍了该市的情况。2017年7月15日,在沈阳市卫健委的支持下,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牵头构建的1.0版“沈阳市卒中急救”地图正式发布。这也是东北首个、全国第7个卒中救治地图。至今,沈阳市卒中急救地图已升级至3.0版本,实现各区县全覆盖。
如今,借助卒中急救地图APP,老百姓和医务人员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从初级到高级的转诊。此外,随着沈阳市区域卒中专科联盟的不断完善,沈阳市卒中中心救治体系逐步实现从初级卒中中心到高级卒中中心转运机制的构建,实现从溶栓到取栓的桥接管理。
03
方琪:多学科联合要有多个落地途径
在论坛现场,多位专家指出,给予卒中患者更快、更恰当的救治,多学科协作是必由之路。在卒中中心建设、认证评估中,多学科协作占比分数也较高。良好的多学科协作水平,不仅是缩短救治衔接时间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医疗质量,守护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多学科协作不能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要落地。”论坛现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苏大一附院”)副院长方琪在作《卒中中心建设的苏州经验》报告伊始,首要提及的就是多学科协作。在该院,多学科协作的落地途径包括急诊绿色通道现场多学科团队合作、线上(微信群)多学科合作、多学科脑卒中联合门诊、多学科血运重建团队、多学科复合手术团队、多学科卒中专病门诊、多学科社区筛查及义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院每周四下午都会开设多学科脑卒中联合门诊。在此门诊,多学科专家一起为有需求的卒中患者制定一对一的个性化方案。该院卒中专病门诊,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等医生排班坐诊,门诊设有标准化的筛查流程和评分体系。
04
王继跃:完善绿色通道建设 DNT最短8min
绿色通道建设是卒中中心建设的核心之一。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以下简称“脑科医院”)院长王继跃在论坛上分享了该院的建设经验。王继跃表示,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核心内涵建设要关注3个时间节点——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OTT(on set to treatment time,OTT)、从进院到静脉溶栓的时间(doorto needle time,DNT)、从进院到股动脉穿刺的时间(door-to-puncture time,DPT)。为此,脑科医院卒中中心从软硬件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优化。
让外界印象深刻的有,硬件升级,脑科医院在急诊旁边装修了包括6张ICU的急诊卒中病房;人员重组,将神经内、外科溶栓取栓团队重组,一起排班,设置专职卒中绿道护士。在多学科保障方面,急诊影像设置专用CT,CT血管造影(CTA) 24小时开放;急诊检验,绿道优先,24小时值班;收费处绿色通道卡先检查后交费。急诊和病房常规备份阿替普酶,尿激酶、造影剂等。
王继跃介绍,近三年,医院累积溶栓1700余例,DNT中位数时间39分钟,最短8分钟。累计取栓600余例。2019年4月,脑科医院还引进全国第二台国产移动CT救护车,为静脉溶栓向院前延伸、DNT时间进一步缩短提供了技术支撑。A-DNT(达到救护车溶栓时间ambulance-DNT)时间平均在20分钟以内。
2018年12月,脑科医院卒中中心被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和山东省脑防委认证为示范高级卒中中心。
05
章成:“链式双绕”卒中高效救治的“诀窍”
论坛现场,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章成分享的一组数据,让与会人士充分领略到该院卒中中心过硬的软实力。
章成介绍,该院卒中中心年接诊量在四川省居于领先地位。从临床效果来看,其中,脑血管再通率97%,良好预后率达67.67以上,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72小时内手术夹闭/介入栓塞完成率90%以上。2020年3、4、5月连续三月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介入再通技术综合排名全国前十。
这些结果的背后,是该院卒中中心对“时间就是生命”的生动诠释。在该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间隔(DNT)平均控制在21.2分钟(脑防委要求60分钟以内)。患者入院到动脉穿刺时间间隔(DPT)平均控制在65.45分钟(脑防委要求90分钟以内)。
他们是如何实现这一点的呢?章成在论坛中重点介绍了该院上下联动、多科协同、全力打造急性卒中链式双绕救治模式的经验。该经验得到了四川省卫健委的认可。2019年9月,四川省卫健委发文要求全省借鉴学习此经验。
章成介绍,所谓“链式”,是指在卒中急救中从疾病识别到实施救治的院前、院内各环节进行有效串联,并要求各个环节的救治措施做到标准化、流程化和个体化,如此以来极大地减少院前派遣、评估和转运延迟,从而使更多患者快速到达医院,在时间窗内接受溶栓/取栓治疗。而所谓双绕则是指在院内救治环节,较传统的绿色通道,绕行急诊科、绕行病房,直接进行多模式影像检查等后续治疗的救治模式。
06
王轩:复合手术掀开缺血性脑血管治疗新篇章
南开大学附属环湖医院医师王轩在论坛现场分享了复杂手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王轩介绍,以往,缺血性脑血管病手术治疗无外乎三个方面——支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搭桥。CEA通过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性斑块,从而预防由于斑块脱落引起的脑卒中。如果血管完全闭塞,且评估患者多次发生脑梗塞,血流动力学没有明显的血流代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给患者做搭桥手术。而如今,在前三个的基础上,行业内有了更加先进的手段——复合手术。复合手术要求医生同时掌握介入和开刀两项技术。王轩还以病例分享的形式给与会人员介绍了复合手术在介入闭塞载瘤动脉、支架术后剥脱补救、支架术后搭桥补救等中的应用。
脑卒中防治能力建设分论坛由美敦力公益支持。

—End—

【管理者园地】洪家文:不满足这5点,医共体很难达到 “紧密型”!

【专家访谈】刘峻:做实慢病管理,医共体必须打破这个瓶颈!

医共体建设的思与辩

霍勇:仅有胸痛中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推行“胸痛救治单元”!

重磅!2019中国县级医院百强揭晓,51家医院名次上升!第一名是……

我就知道你“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