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王振雅文/圖)

2020年9月18日晚7點,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凌鋒教授出現在西安機場,她身穿一件白色外套、腳蹬一雙深藍色運動鞋,三步並兩步的急匆匆地走着。

她的目的地是距離西安110公里外的陝西渭南市蒲城縣。那裏將舉辦中國志願醫生賦能基層蒲城站項目啓動會。

2017年3月,凌鋒聯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大一教授,成立中國醫師協會醫師志願者工作委員會,號召全國在冊的醫生加入志願醫生組織,目標之一就是走遍全國804個貧困縣,免費爲當地患者進行義診,緩解貧困地區的醫療資源短缺現象。

凌鋒將804個貧困縣逐一列表,“已經脫貧的縣”和“已經走過的縣”都用記號記得清清楚楚。

當天,健康時報記者跟隨凌鋒教授,來到蒲城縣,記錄她和志願者們的故事。

就地手術,疑難雜症帶回北京

“聽說北京的大專家來義診,一大早就開車來了。”9月19日上午10點30分左右,渭南市華州區人民醫院的一位醫生,帶着患者的病歷與醫學影像來找凌鋒教授看病。

“這個患者是在我們區醫院住院治療,今年67歲,女性,患有斜坡腦膜瘤,出現腦積水情況,腦幹也明顯受壓,現在對於做不做手術拿不定。”這位醫生介紹,問了許多西安的神經外科的專家,有的說做手術,有的說做不了。

凌鋒接過片子看後說,這是一個良性的瘤子,切除後能延長患者壽命,改善患者今後的生活質量。患者才67歲,應該去做手術。不過這個手術,需要顱底外科的顯微手術,難度較大,當地做不了。

“這個病人我們帶回了,來北京做手術吧。”聽到凌教授的話,這位醫生激動不已地說,“太好了,患者有救了。”

帶回基層無法處理的疑難雜症,是志願團隊的5項行動之一。2018年8 月30日~9月2日,中國志願醫生在承德義診時,帶回了複雜病人5例;2018年9月5日~9月8日,內蒙古站義診,帶回複雜病人3例;2020年7月30日~8月2 日,青海站義診,帶回病例1例……

條件成熟的志願醫生就在當地把手術做了。9月19日下午2點20分,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菅鳳增與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李維新在蒲城縣人民醫院,爲一位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進行了手術。李維新介紹,“手術不到20分鐘,第二天患者就能下牀,解決了患者長期的腰部疼痛。”

“其實,志願醫生的行動,不只是給患者義診,更重要的是幫助基層醫生,培訓他們,給他們做手術演示,建立長期幫扶的專項技術工作站。最終是希望通過1~3年,基層醫療水平上升,做到大病不出縣。”凌鋒介紹,這纔是真正做到賦能基層。

爲了扶貧、賦能基層醫療,從2017年3月20日開始,三年多時間裏,凌鋒教授帶領着約602名中國志願醫生走了170多個貧困縣,建立了160多個工作站。志願醫生團隊中的李維新教授就是一個代表,他自願在渭南市10個縣市區建設脊柱神經外科工作站。蒲城縣醫院就是其中一個,2019年建站後,該院神經外科建設提速,1年多的時間,開顱手術共做了291例,讓患者在本地就可以接受到以前不能在當地開展的手術治療。

給基層留下一支走不了的醫療隊

蒲城縣隸屬於陝西省渭南市,總人口約80萬人。在渭南地區,70%的地下水屬於高氟地下水,由此產生的地方性氟病分佈範圍廣泛,其中脊柱關節患病率11.11%。蒲城縣也不例外。

“2019年9月,我們志願醫生在渭南地區調研時,發現門診有大量的頸肩腰腿痛患者,很多病人已形成脊柱退行性變、脊柱側彎、椎管狹窄等,而此類疾病都需要脊柱手術,當地基層醫院幾乎沒有開展脊柱顯微手術的能力。”凌鋒教授告訴健康時報記者。

“例如,蒲城縣的頸椎管狹窄患者,在西安三級醫院治療要花6.7萬元,報銷50%後,個人承擔3.35萬元。而如果同樣疾病在縣級醫院手術不會超過4.5萬元,報銷70%後,個人承擔1.35萬元。”凌鋒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患者在當地就醫治療費用可省近2萬元左右。

然而,在渭南地區像蒲城縣一樣的基層醫院,脊柱神經外科業務幾乎是空白。此外,像蒲城縣醫院這樣,雖然經過李維新教授一年的培訓,掌握了技術的基層神經外科醫生,卻因爲沒有專業的設備和器械而開展不了脊柱手術。

“放水養魚,放醫療技術之水,養基層人才之魚,才能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凌鋒介紹,中國志願醫生團隊決定在蒲城縣醫院建立顯微脊柱外科中心,並給他們捐贈所需醫療設備。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東風就是一臺顯微鏡。”2020年9月19日,凌鋒帶領中國志願醫生,在蒲城縣醫院召開“中國志願醫生基層賦能項目蒲城站啓動會”。該項目啓動後,北京凌鋒公益基金會向蒲城縣醫院捐贈了一臺價值80萬元的蔡司S88手術顯微鏡。

“捐贈的這80萬,是我一個個門診費攢出來的,我的義診就是北京凌鋒公益基金會宣傳的窗口。”凌鋒說,扶持一個基層脊柱中心,每年完成100例脊柱手術,將會給當地百姓節省大約200萬,這個付出值得。

非洲考察救了同胞一命

“每個醫生都有愛心,而中國志願者醫生就是讓醫生的愛心有釋放的平臺。”凌鋒介紹,中國志願醫生非洲項目最早萌芽於一次國外考察。

2017年,凌鋒教授受原國家衛計委邀請,到埃塞俄比亞、幾內亞等東非地區考察。

“治療兒童腦積水這一疾病,國際上已經存在成熟的、費用較低的技術。然而這項技術卻未引入幾內亞,較差醫療條件使得當地婦女、兒童死亡率非常高。”凌鋒介紹,爲了幫助幾內亞的患者以及醫師,設立了中國志願者幾內亞兒童腦積水項目,並與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WFNS)的項目緊密聯合。

2017年9月11日,剛成立不久的中國志願者醫生,在一次行動中聲名大噪,被贊爲“戰狼III行動”。

當時,47歲的文曉彥,是埃塞俄比亞東方鋼鐵有限公司的一名中國機修工,突發大腦中動脈瘤破裂,情況十分危急。巧遇凌鋒教授帶領的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的4名中國志願醫生小分隊正在當地進行學術交流和考察。

但是,中國志願醫生在當地行醫資質受限,不能直接給患者做手術。9月13日,凌鋒教授、鮑遇海教授和陳革教授以指導專家的身份組成手術團隊爲患者進行手術,手術非常成功。

“中國志願醫生,無論是基層還是援外,對於醫生自己也是一個很好的成長,總會遇到沒遇到的情況,”凌鋒常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中國志願醫生幾內亞站,是中國志願醫生項目成立以來首次赴國外開展醫療援助活動。2018年4月11日,中國志願醫生與幾內亞醫生神經外科團隊就一位4個月大腦積水患兒治療方案進行交流討論,決定於次日對其進行手術治療。然而在4月12日9點45分,腦積水 患兒剛剛麻醉完成,手術室突然停電。

北京朝陽醫院派駐中幾友好醫院醫療隊李曉北隊長立即將醫療隊駐地所用發電機電池拆卸並裝至中幾醫院發電機上,總算是有驚無險,及時保障了手術的順利進行。近3個小時後,當日中午12時46分,手術順利結束,腦積水患兒麻醉甦醒後送回普通病房。

返程路上遇車禍:走,我們是醫生

2020年9月19日晚9點,中國志願醫生蒲城站活動結束後,凌鋒教授一行人返程行駛到陝西西安閻良區G5(西禹高速)路段時,遇到前方發生多車追尾重大交通事故。他們的車被堵在了高速路上。

“走,我們是醫生,如果需要急救,我們能幫上忙。”凌鋒教授得知前方發生車禍時,第一時間帶領中國志願醫生菅鳳增、李維新以及志願者張建東、菅豐,一路小跑,徒步大約1.5公里趕赴現場救援。

多車追尾,其中包括多輛大貨車、小轎車的車體破損,事故現場非常慘烈。記者現場看到,情況最嚴重的是兩輛大卡車追尾。後車車頭撞進前車車尾,後車駕駛室被擠壓變形,駕駛室內情況難以查明。

“遇到現場救護,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查驗傷情,瞭解事故原因,判斷傷員位置和預估人數。”凌鋒介紹。

軍醫出身的李維新教授立即攀上後車駕駛室的側縫中給司機驗傷。

“當時已經沒有生命體徵了,但無法判斷駕駛室內還有無其它傷員。”李維新告訴記者。期間,李維新曾嘗試從後車車廂進入到駕駛室查看情況,但打開後車車廂之後,車廂堆滿貨物,根本無法前行到駕駛室位置。

隨即救援逐步展開,消防隊員、路政人員、指揮調度車輛趕來,最終將兩輛大卡車拉開,暴露出後車的駕駛室和車廂,沒有發現新的傷員。“後車車內,只有一個人。已經沒有呼吸了”現場救援人員喊道。

後車司機被擡出,凌鋒教授爲其蓋上遮身布,“上去摸了一下,已經沒有呼吸了。”

“後腦勺全沒了,人已經不行了。”當地救護人員告訴健康時報記者,一名大貨車司機不幸離世。

“雖然沒機會救人,但醫生在現場,會起到讓現場工作人員安心的作用。”李維新說。

“中國志願醫生,在人的生命發生危險時一定要挺身而出。”凌鋒說,“傷情就是命令,車禍就有傷員。隨時隨地用我們的良心和技術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就是我們中國志願醫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