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小一件海派旗袍,承载的不仅是历久弥新的本土文化。

国庆长假即将到来,回忆一年前的金秋十月,自己设计的服装登上了国庆70 周年群众游行上海彩车,东华大学上海环东华时尚创意中心主任韩哲宇至今都很激动。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彩车上这套令人印象深刻的“花仙子”海派旗袍,韩哲宇和他的团队成员还是一群“科技+时尚”达人。

在9月22日下午举行的长宁区天山路街道首届“天山科普论坛”上,韩哲宇和来自天山街道的驻区企业、学校代表都分享了自己所处行业中最前沿的科技趋势,台下就座的观众则是社区居民、企业白领与街道干部和社工。通过发挥辖区丰富的企业资源和楼宇党群阵地优势,天山路街道与驻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共建共享,如今进一步拓展到了创新发展和科普惠民平台的建设。

去年5月,韩哲宇和团队接到任务,要设计制作参加国庆70 周年群众游行上海彩车上模特所穿的服装。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任务,设计出的成品要符合国庆欢愉、祥和的氛围,更要体现上海的城市精神与文化内涵,也要在天安门广场几十万的现场人群中,能够令人眼前一亮。最终,历经近5个月的打磨,韩哲宇带领的师生团队设计修改20余稿,经历上百个通宵,赶制完成了以“花仙子”为主题、中西合璧的海派旗袍,传递了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旗袍上的上海市花白玉兰则彰显着上海奋发向上的城市精神。

“服装早已不再是为了满足蔽体保暖,而是一种文化符号,更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韩哲宇说,中国一直是全球纺织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服装制造业大国。然而,中国的服装设计却与纺织业大国的地位并不相称。除了设计创意尚有差距,在服装科技应用上的不足成,让青年一代的中国设计师找到了奋斗的目标。

2017 年起,韩哲宇和团队就开始尝试跨学科、跨单位、跨国界组织研发设计团队,探索如何把实验室诞生的最新科技应用到服装设计中。“这个过程绝不是把元器件缝到衣服上这么简单。”韩哲宇说,3年来,他和团队研发、设计、制作了10多个科技旗袍系列。从最初注重发光、变色、变形等外在视觉的变化,慢慢关注到女性乳腺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的舒适性、环境保护等关乎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更深层次的研究。

今年,韩哲宇和团队最新的研发成果是一款变形旗袍,采用了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制的一款遇水会发生变形的薄膜,利用该薄膜的特性,在服装上模拟自然界中花瓣随湿度变化呈现不同形状的行为。同时,团队还与上海家化合作,引入诞生于1898 年的上海本土化妆品牌“双妹”,将香水作为引起薄膜变化的“雨露”,穿着旗袍时喷洒香水,着装效果就会发生相应变化。

更特殊的是一款采用柔性TPU 材料,通过3D打印制成的旗袍,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套采用该技术制成的旗袍成衣。韩哲宇说,多年来,纺织服装业都是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第二大污染行业。而TPU 材料具有良好的柔性特征,并且可以100%回收利用,洗涤时不会产生微颗粒。与此同时,使用3D 打印技术制造的衣片,不仅在尺寸、图案、肌理等多方面都可实现个性化定制,理论上还可实现“零废料”。“我们正在探索,实现环保服装大批量定制的新途径。”

小小一件海派旗袍,承载的不仅是历久弥新的本土文化,更承载了青年一代设计师努力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决心。韩哲宇在分享的最后说,过去3 年中,团队不仅解决了大量的科学难题和技术问题,还要处理科学家与艺术家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外成员间的文化差异等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身在上海,这群年轻的服装行业“新探路人”也积极尝试与市场对接、与产业融合,更好地服务上海和中国的经济发展。

论坛上,来自天一小学的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得主陈俊涵分享了自己从加湿器、剃须刀中获得灵感,发明“U 型二次擦面设计白板擦”,解决老师上课擦板书困难的整个发明过程。此外,天山中医医院、古北路小学“机器人”小组以及天山路街道辖区企业华燕房盟网络科技、乐言科技都进行了分享。活动现场还举办了“科普为民集市”,来自天山中医院的志愿医师团队带来了专家义诊、骨密度测定、中医适宜技术体验等服务,居民们现场体验了VR观影、智能药盒专业用药管理、3D打印画展等科技产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