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平臺再升級:年內新增4個綜保區,創建大灣區自由貿易組合港

9月16日,廣州南沙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綜保區”)正式通過驗收。

這是繼年內升級成功的廣州黃埔綜保區、深圳坪山綜保區、深圳前海綜保區後,今年粵港澳大灣區新增的第4個綜保區、粵港澳大灣區第8個綜保區。

所謂綜保區,是當前我國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之一,集合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區、港口功能於一身,可以發展國際中轉、配送、採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

在受訪專家看來,綜保區增多背後實際上是粵港澳大灣區對外開放平臺再升級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通過強化監管、優化服務與提升通關效能,進一步發揮出了綜保區在穩外貿、促開放方面的平臺作用。借升級綜保區契機,粵港澳大灣區也有望在培育新業態、接軌國際貿易規則方面獲得重大發展機遇。

晉級“國字號”開放平臺

廣州南沙綜保區位於南沙區東南部,珠江入海口西側,身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位置優越。其前身廣州南沙保稅港區,於2008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至今已發展了近12年。

對於升級綜保區的益處,廣州卓威腳輪有限公司(簡稱“廣州卓威”)亞太區財務總監年志鵬感受頗深。

該公司位於南沙綜保區加工區內,主要從事腳輪及配件生產。由於區內企業不具備一般納稅人資格,企業從國內供應商處採購的進項稅發票無法抵扣增值稅,這一度成爲常年困擾區內企業的“通病”。

“我們從國內採購原材料和產品內銷,往往需要通過專門設立的貿易公司進行。爲此,公司大部分內銷業務都是放在了區外的另外一家工廠來生產,這極大的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年志鵬直言。

保稅港區升級爲綜合保稅區後,廣州卓威已經正式提出申請在南沙綜保區內一般增值稅納稅人的試點資格。廣州海關隸屬南沙海關副關長鄧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如果順利成爲試點企業,該公司等於具備了“雙重身份”,既能享受對外保稅政策,又能享受國內採購進項增值稅全額抵扣、成品內銷按保稅貨物入區狀態徵稅等政策紅利,極大的降低企業內銷成本。

“如果我們可以成功申請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那麼從國內採購原材料或者成品內銷國內市場時,均可開具增值稅發票,參與國內環節的增值稅抵扣,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稅負成本,享受對接國內市場的便利,預計我們每年可以節約200萬人民幣稅負成本,節約運營成本80萬人民幣。”年志鵬說。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工作處處長黃祖活表示,不止南沙保稅區,凡新設綜保區均可“提前適用政策”,即自國務院批准設立綜保區之日起,區內相關企業就可享受包括整車保稅存儲、境內外保稅維修、承接境內區外委託加工等優惠政策,將極大地促進內銷便利、支持再製造業、促進研發創新等。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內晉級“國字號”開放平臺的綜保區(含在建)有8個,分佈在廣州、深圳、珠海、東莞4市。

助力新業態蓬勃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觀察到,綜保區實際在助力新業態蓬勃發展上也表現的極爲關鍵。以跨境電商、平行進口汽車保稅展示爲代表的創新業態蓬勃發展。

困擾跨境電商公司多年的退貨難題在綜保區迎刃而解,這讓廣州希音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的倉儲經理雷傑終於鬆了一口氣。

據介紹,此前從沙特、阿聯酋退回來的貨品,只能退到中國香港、中東等地海外倉重新理貨,一方面增加了企業經營海外倉的成本,另一方面因分散處置帶來的物流滯後,也影響了客戶的體驗度。

南沙綜保區創新推出的出口退貨“合包”模式,解決了出口電商貨物、保稅物流貨物分類監管的“弊端”。從海外退貨的商品,可以在南沙綜保區內重新上架,和新零售商品一同打包,同櫃發貨至新目的地。“單此一項,公司每年就可節約5000萬元成本,跨境物流效率也大幅提升。”雷傑說。

受益於此,2019年南沙綜保區實現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業務(BBC)進口值146.1億元,同比增長48.2%;2020年1-7月跨境電商進出口114.2億元,同比增長54.7%。

綜保區對於大灣區平行進口車業務也帶來了發展動力。以南沙保稅港區升級爲綜保區爲例,升級後其原來的保稅倉儲業務將由平行進口汽車拓展至中規車,有助於企業更好地利用綜合保稅區平臺對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運用保稅政策緩解資金壓力,更合理地調配運營資金。

廣州海昊報關服務有限公司市場負責人沈駿輝透露,其公司代理進口的汽車在境外入區環節可暫緩繳納相應稅款,在保稅狀態下開展國內銷售,確定買家後在內銷環節再繳納稅款,初步估計可節省約三分之一的週轉資金。

通過疊加綜合保稅區與自貿試驗區的政策,汽車“平行進口+保稅展示”新模式落地南沙。2019年,南沙汽車平行進口實現汽車保稅展示1.1萬臺,發展成爲全國第二大汽車平行進口口岸。

除南沙綜保區外,日前通過驗收的深圳前海綜保區,也曾創新推出了“全球中心倉”“MCC前海國際中轉集拼”“離港空運服務中心”等制度創新舉措,推動了以“保稅+”爲基礎的創新型貿易業態集聚發展。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前海綜保區將引導跨境電商、展示交易等新型貿易業態發展,推動深圳和前海建設成爲粵港澳大灣區新型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服務中心。

創建大灣區自由貿易組合港

日前,於南沙進行模式創新和監管的全球優品分撥中心項目,已在海南洋浦複製推廣,這成爲粵港澳大灣區依託重大改革項目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一個縮影。

實際上,全球優品分撥中心得益於南沙海關綜合運用“先進區後報關”“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等創新政策的支持,滿足了跨國企業產品在中國和亞太區域的物流倉儲一體化運營,目前已經吸引了美贊臣、雀巢、寶潔、達能、李氏大藥房等企業紛紛入駐。

作爲全球優品分撥中心背後的操盤者,廣東卓志集團很早就選擇落戶粵港澳大灣區的南沙保稅港區。

“我們看中的就是南沙保稅港區可以疊加自貿區的新政策。海關‘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制度就在幫助我們節約倉儲和物流成本的同時,爲我們擴展更多業務形態奠定了基礎。相信,南沙綜合保稅區獲批之後,政策優勢將會更大。”廣東卓志集團報關部經理楊海明說。

據透露,南沙接下來將對標最高水平開放形態,推動業務創新和監管制度創新,積極對接海南自貿港,通過搭建開放性的數字服務貿易平臺,促進產業聯動發展,爲創建大灣區自由貿易組合港提供實踐經驗。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創建大灣區自由貿易組合港實際上是大灣區主動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實現物理上與空間上的對接,從而夯實灣區與其他的自貿試驗區以及自由貿易港在空間、產業、金融、人才、科創等領域的協同和創新。

在他看來,創建大灣區自由貿易組合港,也可以立足目前大灣區的港口航運領域的基礎設施現狀,進一步完善組合港各個相關元素。例如,可以進一步完善組合港之中的集運和疏運體系,藉助海南自貿港政策的外溢效應,加快綠色港口、智慧港口的建設步伐。

“如果升級爲大灣區自由貿易組合港,這對粵港澳大灣區是一項重大利好。”林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大灣區的自由貿易組合港可以順理成章地與海南自貿港實現要素互補、資源融通,藉助海南自貿港的政策優勢接軌國際貿易規則,以強化粵港澳大灣區在全國範圍內實現區域融合發展的示範作用。

(作者:李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