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党的政策暖人心,脱贫致富奔小康,拉祜山乡变新样……”老达保村寨小广场的露天舞台上,村民正在演出,一曲《颂党恩》唱出了拉祜群众幸福的心声。

村民在演出

老达保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南部酒井乡勐根村,是一个典型的拉祜族村寨,这里的群众“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近年来,得益于各级政府的支持,老达保的拉祜群众利用自身的一技之长吃上了“旅游饭”,走出了一条文化和旅游促脱贫的路子。

拉祜族芦笙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石开穿着一身拉祜族传统服饰,手里举着芦笙,边吹边跳,合着芦笙的节拍起舞,还不时依着芦笙曲调的变化而变换舞蹈动作。年近花甲的李石开舞步铿锵有力,脸上的笑容也感染人心。“之前我们这里没有游客,天天干农活。从2012年开始,铺了柏油路、石板路。2013年成立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后,每天客人大批大批过来。游客走了,我们就换掉演出服,下地干农活。”

李石开介绍“牡帕密帕”

“我们自己的歌、自己的舞蹈不能丢。”自幼学习芦笙舞的李石开,师从父辈及多位民间艺人。据他回忆,年轻时,老达保人的生活很困难,文化生活也很枯燥,自己为了买一把吉他,还把家里的猪卖掉了。现如今,村里的老老少少能唱能跳,文化生活丰富了许多,全村有200多把吉他。“我们老达保唱歌、跳舞,脱贫致富了。”李石开说。

老达保有119户494人,全都是拉祜族群众。老达保自然风光秀丽,生态良好,拉祜族传统杆栏式建筑保存完好,是拉祜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这里也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牡帕密帕”(拉祜族“波阔嘎阔”演唱的一部长篇诗体创世神话)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是歌曲《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

村里的“牡帕密帕”传承人

作为澜沧县着力打造的文化扶贫示范点,2006年以来,村里实施了体验区景观改造、标识牌制作、民族民间歌舞乐提升等工程,为脱贫发展打牢硬件基础。同时,村里也加强了拉祜族传统技艺的传承,70%以上的村民掌握了拉祜族传统技艺,80%以上掌握了至少一门职业技能。

2013年,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在老达保揭牌成立,这是一家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的演艺公司。通过整合拉祜族特色文化鲜明的芦笙舞、摆舞,以及《快乐拉祜》《婚誓》《实在舍不得》等经典歌曲,该公司打造了老达保快乐拉祜风情实景演出,演员都是当地村民,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民族生态风情。

记者采访期间,遇到了从澜沧县富邦乡到此游玩的游客李建强,看完演出的他意犹未尽:“演出很震撼,气氛也非常好。以前都是通过影像资料或者同学朋友的介绍来了解拉祜文化,现在终于能够自己亲身体验和感受。以后还会带亲戚朋友过来的。”作为一名哈尼族群众,李建强希望,包括拉祜文化在内的民族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发扬,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村民在迎接游客

事实上,在老达保,拉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玉岚就是其中之一。

2014年,在外打工的李玉岚回到了老达保。她是村里少有的初中生,现在已经成为演艺公司的文艺演出骨干和节目主持人,近几年每年收入增加2万余元,她家实现了脱贫。“除了表演、主持,我还在村里开了家小店,平时做做我们这里的特色包包和衣服卖给游客。我的弟弟、弟媳今年也回家发展了,我们计划以后把自家的芒果种好,再开个餐馆。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完成就地演出730余场次,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受邀外出演出200余场次,实现演出总收入407余万元,群众分红325万元。演艺人员年人均分红达16250元,演出分红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的最重要渠道之一。老达保9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每户至少有1名家庭成员加入演艺公司,目前已有90户39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快乐拉祜”的雕塑

“一周7天,我有5天是在老达保。”酒井乡乡长李东明2016年初来到酒井乡工作,随着对老达保的深入了解,对这里的感情也愈发深厚,“现在,我和村民间已经能相互叫出对方的名字了。”李东明说,如今,来老达保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也渐渐地学会了说普通话,大家也都不再害怕跟“外面的人”打交道了。“现在交通仍是老达保发展的瓶颈,思茅至澜沧高速公路建成开通后,预计游客量能成倍增加。同时,我们也在规划,以老达保为核心,将民族文化和旅游项目、康养项目相结合,推动勐根村发展。”

名声在外的拉祜山寨老达保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截至2019年末,老达保村民小组农村经济总收入已经达到670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7万元。

村里的手工艺品小商店

随着近年来游客与日俱增,老达保已经开办了多家农家乐,能够满足游客住宿、餐饮需求,同时积极打造农耕文化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充满信心跟党走,我们共筑中国梦,幸福生活人人享,拉祜儿女齐欢唱……”清脆明亮的歌声在继续,拉祜村寨的幸福生活也在继续。

1. 索玛花盛放高山彝寨

2. 叮叮银响帮瓦曲村敲开致富门

3. 乞巧之乡“巧”做旅游文章

4. 马鬃岭“挖煤人”的高山茶园梦

5. “庆阳香包”里的幸福生活

6. 农村变景区,龙王坝走出苦日子

原题:《把拉祜族的快乐唱给游客听》

图文:王菀 崔洺梓

编辑:王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