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想到麦当劳时,你会想到什么? 是巨无霸汉堡,是麦乐鸡,还是蜜桃派?可最近,一部刚刚上映的港片,却刻画了这样一群社会边缘人士:他们白天在外劳作,晚上回麦当劳睡觉休息。影片在香港金像奖上夺得十项提名,既有名导加持,也有巨星助阵。 题材本身,就感动了无数观众。 这部片,也有一个好听且诗意的名字——

《麦路人》

I'm Linving It

2020.9.17

本片的主创阵容,云集了当下港片的中坚力量。

监制郑保瑞,是港片大师杜琪峰的得意门生。

《狗咬狗》、《意外》、《杀破狼2》等口碑之作都是他的作品。

导演黄庆勋是郑保瑞的徒弟。

他一直辅佐郑保瑞,多次担当副导演,《麦路人》是他首执导筒、全权操刀的作品。

演员方面,用群星璀璨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男主郭富城,名列“四大天王”之一,近年来主攻演艺,赞誉颇丰。

女主杨千嬅,粤语歌坛实力唱将,最近因为《处处吻》再度翻红大江南北。

杨千嬅与郭富城

有此二位影视歌全能艺人坐镇,本片还吸引了不少金牌绿叶的加盟。

万梓良、鲍起静、张达明、苗可秀……各个都是久经考验的老戏骨。

万梓良、张达明《麦路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香港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一位老妇人夜宿伏案在麦当劳的桌椅上,不料却意外猝死。

当大家发现她早已没了气息时,距离她的死亡已经过去了七个小时。

其间,不断有顾客从旁经过,甚至在拥挤的人群下,与其拼桌而坐。 但谁都没有发觉她的死亡,只当她是睡着了。

现场图片

除了哀叹生命的脆弱外,也不难发现一个现象: 这样的“麦难民”,在香港早已见怪不怪了。

这些社会边缘人士,是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

已然成为社会边缘人最后的庇护所

导演黄庆勋深以为然,便调查并创作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家麦当劳里,生活着一群形色各异的“社会边缘人”。

白天他们各忙各的,晚上来到这里聊天休憩。

阿珍是一家酒馆的驻唱歌手,唱功平平,并不出挑。

年轻时候,还跑过一些大场,如今却也人老珠黄,只得呆在小酒馆里忍气吞声。

杨千嬅 饰 阿珍

“妈妈”是个年轻的寡妇,因为丈夫意外离世,被婆婆认作是“克夫命”而逐出家门。

她带着女儿“小妹”,颠沛流离,终日疲惫劳作,只为替嗜赌成性的婆婆还债。

刘雅瑟 饰 妈妈

“口水祥”是个不讨喜的人。

他身材瘦小,长相丑陋,就连招工都备受嫌弃,连个用武之地都没有。

张达明 饰 口水祥

与此相对的,则是家庭条件最好的“等伯”

年轻时是个消防员,退休后也算有房子有老伴,怎么看都不像是能跟麦难民混在一起的人。

直到有天,诈骗集团骗走了老伴所有的钱,一时间接受不了的她,在等伯面前跳楼自杀。

等伯从此精神失常,每晚守在麦当劳,点上一杯水,“等”着老伴回来。

万梓良 饰 等伯

这些人中最重要的,则是落魄金融家博哥

十年前春风得意,只可惜在商业竞争中破产坐牢,出狱后一蹶不振。

好在,无论贫富,他一直都是个善良的人。

精神上,他帮大家打气,受了委屈也帮忙出头。

物质上,会利用人脉帮大家介绍工作,必要时也会拿出自己的积蓄解燃眉之急。

本片所讲述的,就是这群人的悲欢离合……

郭富城 饰 博哥

《麦路人》真的十全十美吗?

四郎认为并不。

本片的问题很明显:

后半段煽情过度、新人导演把控失当、还没能在现实题材和艺术处理中达到微妙平衡。

但是四郎依然推荐大家去了解这部电影。

原因则在于,这是一部真正探索现实、怜悯社会边缘人的诚意之作。

《麦路人》的片名,虽然短短三个字,却大有玄机。

“麦路人”的繁体字体中,“麦”由许多个“人”组成,而“路”中的“口”字,也着实不少。

这一个个密密麻麻的人口,影射的正是寸土寸金的香港。

繁体片名

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相当一部分市民,都难以有处私人的容身之所。

家里连处伸脚的地方都没有,又何苦自讨没趣,斥巨资买一张睡觉的床呢?

倒不如一起来到街上,来到这一家家全天候营业的快餐店,让它们成为新的寄托。

一方面,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受生活所迫的无奈;

但从另一角度看,这何尝不是对举步维艰的生活环境的变相控诉?

片中灯火通明,实则暗流涌动的香港

《麦路人》通过呈现这些人的生活,直冲要害,反映了诸多社会问题。

比如“妈妈”的故事。

丈夫外出打工意外身亡,又与她本人有何干系?

在婆婆眼里,她的宝贝儿子,正是被眼前这个瘟神连累致死。

为此,婆婆嗜赌成性,疯狂向高利贷借钱,让被其逐出家门的儿媳替她打工还债。

被一同逐出家门的“小妹”

婆婆还为这场剥削,定下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克夫。

一边愿打,另一边也愿挨。

“妈妈”为了还债,不惜卖身,也要挽救眼前这个将自己逼入绝境的婆婆。

“克夫之命”——一个已然被时代抛弃的迷信糟粕,却恰恰把一对婆媳栓的死死的。

“妈妈”的悲剧,终究还是悲在了封建礼教。

卖身还债的“妈妈”

另一场悲剧,来自等伯。

那位被诈骗分子坑走全部财产,最终恼怒之下跳楼的老伴,影射的正是老年诈骗问题。

近年来,无数双毒手,渐渐伸向了甄别能力尚未完善的老年群体。

他们生活枯燥乏味,或许骗子的几句关心问候,就能让其彻底沦陷。

当今社会,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

而在等伯身上,我们才能真真切切体会到诈骗本身带来的惨痛后果。

精神失常的等伯

哭嚎着要进门

《麦路人》片名的第二层含义,则在于它的读音。

在粤语中,“麦”与“陌”相似,麦路人也等同于了“陌路人”。

而这个片名,同时又兼具着“同是天涯沦落人”般的古韵。

社会批判外,又如何能让这些被生活折磨的人显得生灵活现呢?

“麦路人”们

对此,本片分别作出了“残酷”与“温情”的诠释。

《麦路人》最让四郎印象深刻的桥段,来自于结尾。

“妈妈”死后,博哥和阿珍接下了抚养“小妹”的重担。

小妹背着书包,与门外的博哥和阿珍依依惜别,大人再三叮嘱,小妹也说会在里面照顾好自己。

此时,观众都以为,小妹是去上学了。

谁知,下一个镜头对准了门匾,原来这里是孤儿院。

本以为博哥和阿珍会一直抚养小妹长大,可没想到,生活拮据的二人,还是向物质低下了头。

曾经母女间的甜蜜过往

也随着妈妈的离世而消逝

作为现实题材,《麦路人》总是这样,在悄无声息中呈现生活中最为残忍的一面。

有次,大家偶遇了博哥曾经的下属。

曾经马首是瞻的手下人,如今成为了吆五喝六的老板,看着落魄的博哥,阴阳怪气不吝奚落。

当大家自尊心被激起,纷纷打算上前理论时,却被博哥拦下,全盘认栽。

而博哥此举,只为了拿到下属手中的赏钱,好请大家吃顿大餐。

独自吸烟的博哥

总是默默承受一切

如此戳人心窝的桥段,在片中还有很多。

可好在,片中依然不乏温情。

博哥曾说,自己大学时所学的经济学理论告诉他:

感情投资是所有投资中,付出最小回报率最高的的投资。

在片中,似乎许多人也知晓并认同这一信条,并为之努力践行。

麦路人们的暖心合影

当博哥被查出肺癌后,麦路人们纷纷往红包里塞进自己仅有的积蓄,打趣着递给博哥。

阿珍为了给博哥治病,卖掉了自己所有珍视的演出服,却依然还差300块。

阿珍没有办法,只得跟买家说明了一切,对方也补齐了剩下的钱。

麦路人所在的街道,常年树立着一个冰箱,美其名曰“食物银行”

店家如果当天有卖不完的食物,都会存放在这里,供需要的人果腹。

“食物银行”

这些暖心的细节,也让这部现实题材作品,瞬间有了温度。

毕竟,有影的地方,自然也有光。

看到《麦路人》这样的港片,四郎不免心生感慨。

如今人们常说,港片已经不复当年的辉煌,逐步走向没落。

这话或许属实。

毕竟,通过郭富城和杨千嬅这样老派的主角配置,足以看出当下香港电影的青黄不接。

但与此同时,四郎也不得不佩服香港电影人的勇气。

虽说巅峰已过,但港片对于社会边缘人士的关怀,依然还在。

有聚焦老年同志群体的《叔·叔》;

有对妓女进行细腻刻画的《三夫》;

还有聚焦中年瘫痪人群,与社会地位卑微的菲律宾女佣的《沦落人》。

无论巅峰或失意,港片的初心也始终没变过:

关心边缘人群,关怀社会失语者,为他们发声。

《叔·叔》剧照

虽说本片依旧存在着拍摄方面的问题,但能做到这一点,必定是值得鼓励的。

关心这群常常被忽略的人,也同样是对观众自身的鞭策。

或许我们身边没有麦路人,但也一定会有落魄者。

而对于这些面临着窘迫生存状态的人,我们的关怀和问候是否已经达到了呢?

这正是《麦路人》向观众提出的疑问。

本片镜头一览

就让那些残忍的桥段,永远封存在电影里。

真正的现实,还是需要爱的接力,去传递,去守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