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天休论命,修行在个人”出自唐代孙思邈,表明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取决于个人的行为。

五十知天命,本应是顺应天命,准备安度晚年的时候,却有很多人的生命定格在这一时刻。

是否能长寿,这由多种因素,如基因、饮食习惯、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影响,决定了他们50岁后的生活状态。

50岁后是各种疾病爆发的时候,控制饮食、养生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能帮助你远离疾困扰,拥有快乐的晚年生活。

50岁后,能做到“四不贪”的人,往往身体不错!

第一不要贪

中国是一个酒文化非常浓厚的国家,不少生意也都是在酒桌上促成的。

然而,肝主疏泄,饮酒行阳气,过度饮酒对肝脏的伤害非常大。酗酒的人会有脾气暴躁、目赤的特征,就是肝脏受损的表现。

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大部分需要通过肝脏代谢掉。其次,酒精中还含有少量的甲醇和醛类,也是肝细胞代谢的产物。

此外,饮酒过多会使心肌退化,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第二不要贪

《黄帝内经》里讲"秋冬养阴",秋分将至,很多人已经把“贴秋膘”提上日程。

然而夏季冷食吃得太多,不少人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这个时候猛然进补势必难以消化,尤其是体质虚弱的人更要注意。

所以,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留一点适应的时间,可先补食一些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第三

50岁后,大多数人已经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心理上也会放松,尤其是娱乐没有时间限制,这也是为什么麻将迷、棋迷多出现在中年人身上。

经常坐在麻将场上,长期不运动,不仅会造成腰肌劳损,对胃和血管也是很大的考验。

无论是打麻将还是下棋,有输就有赢,强烈的情绪波动,会使心跳加快,血压突然升高,诱发多种血管疾病。

第四不要贪“多”

《内径》有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是谓五劳所伤。”可见很多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养生同样如此。

上年纪的人更加固执,认为一种养生方式可行,就加倍施行,以求双倍的回报。

要知道任何事情,过量也会“好心办坏事”。

坚持做好三件事,科学养生,离长寿更进一步!

1、饮食“三高五低”

高新鲜度:吃新鲜的饮食可以保证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最大程度被身体吸收;

高纤维:这类饮食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保证排便顺畅;

高蛋白质:是我们健康的必需品,生活中主要来自鸡蛋、大豆制品和各种肉类中。

“五低”饮食是指低糖、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低刺激性。

这样的饮食方式是非常健康的,尤其对50岁以后的人。

建议食盐摄入量控制在每人每天6克以内;脂肪摄入量不应超过总膳食热量的15%至30%。这对预防肥胖、高血脂、冠心病等慢性病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2、常饮水

起床后,许多人选择喝一杯淡盐水,认为这样可以清理肠道。

然而现代人饮食中钠摄入过多,在不缺盐的情况下喝盐水,会增加钠的摄入量,使人感到口渴,会使血管的压力增加。

喝茶能有效补充体内水分,快速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九绿康平降养护血管,清理血管的作用,将白果、枸杞、苦丁茶、橘皮、甘草、黄精、茯苓、蒲公英、决明子按照比例搭配成茶包。

白果:清理血管中杂质,养护心脏,减少心律不齐;

黄精:增强血管弹性,减缓动脉硬化,降低血管堵塞的概率;

枸杞:促进血液循环,修复受损的血管壁,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

甘草:可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血管堵塞几率;

茯苓:健脾和胃,和药性,对血管养护有积极作用。

如果觉得搭配麻烦,可选择包装好的茶包代茶饮,同款茶包:九绿康平降,每天常喝,养护血管健康

3、适度锻炼

每天散步一小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锻炼方式。

50岁以上的人群,要想通过运动增强人体机能,方法一定要用好。

开始走路前,用正常速度热身5分钟,然后逐渐加快步伐,让心跳加快。这时候肺部呼吸要深一些,保持快走至少15分钟后,慢慢放松身体。

走路姿势:尽量抬头、挺胸、收腹。走路时挥动手臂,挺直背部,走得越快越好,但注意不要拉伤筋骨。

在散步结束时,最好热身5分钟,做一些伸展运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