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

校场:毫无核心科技的韩国军火为什么卖得那么好?

在前一阵子,韩国在MSPO-2020国际国防工业展览会上推出了K2PL主战坦克,用以竞争波兰“狼”式主战坦克项目,替换该国军队中的T-72M1和衍生自T-72的PT-91主战坦克。有意思的是,与K2PL竞争波兰订单的,是德国“豹2”A7主战坦克。身处北约与俄罗斯对抗前沿的波兰,长期以来一直是德国“豹2”坦克的忠实粉丝,此前波兰更是试图加入法德两国主导的下一代主战坦克——MGCS。这次波兰人之所以更加倾向于选择韩国坦克,也恰恰是因为其试图加入MGCS计划却被德法两国拒之门外。如果波兰的K2采购案最终落地,对于曾经饱受诟病的韩国武器来说,无疑是一次翻身的机会。

在K2PL之前,韩国就曾向土耳其转让了K2坦克的制造技术,帮助土耳其研发新一代的主战坦克,也就是目前仍处于原型车阶段的“阿勒泰”坦克。“阿勒泰”坦克根据土耳其陆军的要求,对K2进行了放大,在保留K2坦克的火炮和火控系统的同时,对装甲防护能力进行了提升,负重轮也随着坦克重量的上升增加到7对。不过2007年就已经签署研发协议的“阿勒泰”坦克由于动力系统等关键子系统的技术问题迟迟未能攻克,至今仍然没能进行量产,原定2021年服役的时间表也大概率会出现延迟。

在韩国与土耳其签订研制“阿勒泰”主战坦克协议的2007年,K2作为韩国用于替换K1的下一代主战坦克,本身也仍处于研发状态,但由于出色的纸面性能和优惠的附加条件,土耳其仍然选择了与韩国合作。根据韩国与土耳其的协议,韩国除了转移机密的复合装甲技术外,还授权土耳其生产火控系统等部件。在国际军火市场上,这样宽松的技术转让并不多见。K2的具体装甲结构目前并未公开,但K2采用的第二代KSAP复合装甲很可能采用了与第一代相同的类乔巴姆装甲构型,采用模块化结构,可以方便地替换受损的装甲模块。

从目前已经公开的K2PL主战坦克的外形来看,该型坦克基本就是“阿勒泰”坦克的翻版。同样采用了拥有7对负重轮的加长型底盘,同样采用了源自K2坦克的液气悬挂。但除此之外,K2PL采用的火炮、动力传动装置无一没有德国技术的影子。K2PL采用的火炮为一门源自莱茵金属的Rh120-L55的55倍径120毫米滑膛炮。这门炮虽然长得像Rh-120,但实际上是韩国对其逆向工程的产物。韩国声称该炮在发射国产K276穿甲弹的时候能够在2000米距离达到600毫米的穿甲能力,与德国DM53的表现接近。但一般认为K276的发射药和自锐钨技术均来自从德国引进的DM43A1穿甲弹,距离更先进的DM53恐怕还有些差距。而且就算K276打斜靶能够打到600mm,面对俄罗斯现役主力坦克T-90M、T-80BVM等依旧略显无力。

对于波兰而言,K2PL坦克尽管在应对俄军新型主战坦克的时候火力仍显得有点不够,但作为一辆运用了大量“豹2”坦克技术的主战坦克,K2PL在实现与“豹2”相近性能的情况下,却相对容易获得韩国的技术转让,只要给钱就行,也许这正是K2在出口上最大的竞争力。不过话说回来,K2坦克与K9自行榴弹炮一样,在关键的火炮与动力装置的技术上依然来源于德国,韩国直到2018年,才开始进行国产动力装置与德国传动系统的整合测试。K2坦克上完全由韩国自主研发的部件,只有底盘与液气悬挂系统。而波兰在采购新一代自行火炮的时候,干脆只购买了K9的底盘,用于搭配来自“蟹”式自行榴弹炮的炮塔。

在军用飞机领域,韩国同样延续了销售攒机产品的传统。目前韩国出口数量最多的作战飞机,就是与美国洛马公司联合研制的T-50“金鹰”教练机以及其改进型F/A-50轻型战斗机。目前,韩国已经向伊拉克出口了24架T-50IQ教练机,印尼和泰国也分别购买了16架和14架T-50教练机。就连已经多年未曾装备过喷气式战斗机的菲律宾,也向韩国订购了12架F/A-50PH轻型战斗机,并可能在未来追加购买36-40架。T-50系列可以说是目前海外用户最多的高级教练机之一,颇受伊拉克以及菲律宾等空军力量薄弱的国家喜爱。究其原因,可以说是T-50独特的定位导致的。在研发初期,韩国就将其定位为一款轻型超音速战斗机,韩国媒体还曾自豪地声称,韩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12个能够研制超音速战斗机的国家。

不过相比排在韩国前面的那11个国家/地区,韩国在T-50项目上甚至称不上有主导权。由于KAI此前从未展开过如此复杂的项目,韩国为了弥补薄弱的研发能力,不仅从总体设计到配套系统都基本依赖美国,还从台湾汉翔“挖”了不少参与过IDF研制的航空工程人员。最终,T-50采用了与IDF如出一辙的气动布局,仅仅是用一台F404发动机取代了两台TFE1042发动机。所以T-50也在台湾被戏称为“纬国号”。

受限于韩国薄弱的航空研发能力,T-50的机载设备也基本上是“万国牌”。除了购自美国的F404涡扇发动机之外,包括雷达在内的关键航电也全靠从美国和以色列引进,甚至还从霍尼韦尔引进了H-764G导航系统以及HG9550雷达高度表之类技术水平并不高的机载设备。作为一个缺乏航空传统的国家,韩国与土耳其、印度等国家一样,从组装国外飞机开始发展本国航空工业。1981年,韩国开始组装F-5E/F战斗机,随后在1994年开始组装生产KF-16战斗机。直到1999年,韩国才开始生产自行研制的首架国产飞机--KT-1初级教练机。而通过研制T-50教练机,韩国初步掌握了现代化作战飞机的研制技术。

由洛马操刀的T-50,与由达索操刀的LCA战斗机一样,都使用了同样的F404发动机,甚至都曾经采用过以色列制造的EL/M-2032脉冲多普勒雷达,而两者飞控系统的硬件也都来自英国BAE公司。在主要飞行性能上,T-50与LCA也是半斤八两,连进气道都采用了相似的布局。韩国在最初的宣传中,也干脆将T-50改型F/A-50称为Light Combat Aircraft(LCA)。印度LCA得益于无尾三角翼布局,极速稍快于采用常规布局的T-50,而T-50由于继承了F-16和IDF成熟的气动外形,在机动能力上也勉强摸到了三代机的门槛。不过,相比心比天高的印度,韩国研制T-50的历程还算顺利。

但是在将T-50改进为F/A-50轻型战斗机的过程中,韩国航空工业就暴露出了研发能力不足的弱点,F/A-50原计划取消后座,改为单座布局,但由于原始设计由洛马全盘负责,韩国没有能力独自修改T-50的总体布置,所以最后只能沿用T-50的双座布局。使得脱胎于教练机的的韩国首架国产战斗机,在飞行性能上甚至相比教练型还有所下降。目前的F/A-50虽然号称是一架战斗机,但与目前的LCA一样,仍然不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韩国计划在F/A-50Block10型上集成美制AAQ-33瞄准吊舱,并在BLock20批次上通过调整雷达的软件,获得制导中程空空导弹的能力。

身为世界造船大国的韩国,在军用舰艇建造上也同样起步较晚。而且同样以“攒机”起家。1994年开工的KDX-1(服役后改称KD-1型)型驱逐舰在设计上受德国MEKO型护卫舰很大影响,在武备上也集成了美制“鱼叉”反舰导弹、MK48垂直发射系统以及“海麻雀”舰空导弹,荷兰“守门员”近防炮以及意大利奥托·布雷达127毫米舰炮,舰上采用的KDCOM-1作战指挥系统则是英国SSCS MK7作战系统的国产化版本。受限于设计经验不足,唯一由韩国自行研发的舰体还出现了吃水过小导致远洋航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而在KDX-2型驱逐舰上,韩国从第四艘“王建”号开始,加装了自行研制的K-VLS垂直发射系统以及“红鲨”反潜导弹等装备,随后更是建造出排水量过万吨级的KDX-3型导弹驱逐舰,以128单元的垂发数量成为当年纸面上火力最强的驱逐舰。但与很多韩国武器一样,KDX-3型驱逐舰的MK41和K-VLS垂发互不兼容,无法形成合力,自产的K-VLS系统的利用率并不高,因此在韩国计划建造的第二批KDX-3型驱逐舰上,韩国取消了K-VLS系统,只保留80单元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而在“独岛”级两栖攻击舰上,韩国也在总体设计上翻了车。“独岛”级采用的电子设备与动力都是成熟的货架产品,但由于舰岛的设计不良,设置于舰岛后部的SMART-L警戒雷达在工作时出现雷达波照射到舰体导致虚警率大增的问题,直到今天也没能解决。“独岛”号的可靠性也备受诟病,在2013年的一次进水事故中,“独岛”号在两台发电机进水故障之后,剩余的两台发电机有一台因为起火而损坏,而在灭火过程中,喷洒的海水损坏了最后一台发电机,使得失去电力供应的“独岛”号最后只能被拖回维修。

受益于在自行建造舰艇过程中发展的K-VLS系统等技术,韩国现在已经能够出口“大邱”级护卫舰等作战舰艇,韩国甚至成功向英国出口了排水量2.6万吨的“潮汐”级补给舰,开创了英国海军首次从国外进口舰艇的纪录。但韩国舰艇的质量仍然令用户颇有微词,2001年出口孟加拉国的“班加班德湖”号护卫舰,服役不到半年就发生龙骨断裂,不得不匆匆退役,被孟加拉国赠予了“废铁”的雅号。而自行建造的KDX-2型驱逐舰,也出现过垂发所在的B炮位在发射导弹后发生开裂的事故。

纵观韩国的军火出口,虽然依靠货源上的优势,韩国能够买到各种性能优良的西方子系统,给了那些想使用美欧先进装备,但却由于价格、政治因素以及技术转让等原因未能如愿的国家一个相对不错的选择。但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研发毕竟不是攒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结果,就是使得韩国的装备往往在服役后出现不少原厂都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韩国这样的弹丸小国而言,靠攒机获得一些订单是一回事,对核心技术的拥有国构成实质性竞争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等待韩国军火出口的或许就是当头一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