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省会南京最出名的历史标签大致有两个:六朝古都、明朝第一个国都,尤其是第一个。大家对六朝都非常熟悉:三国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东吴是双国都制,除了南京还有一个国都武昌(湖北鄂州),而在东晋南朝,南京可以说是独一份的存在。有人会非常好奇,在东晋南朝之后的隋唐时期,南京又是什么样的存在呢?简而言之,地位之低超出你的想象。但正因为南京在隋唐的地位低,恰从反方面证明南京之于全国的重要性。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当国家一统时,南京的地位必然受到打击。最早打击南京地位的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巡游至金陵,有相者认为金陵地形有王者,便被秦始皇掘地连冈,改称为秣陵。经过春秋战国的楚国与吴越五百多年的发展,南方的综合实力已经到了足以挑战中原霸权的地位,你看秦灭楚有多费劲?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的南岸,北有淮河为屏障,淮河之间还有滁州附近的张八岭,合肥、巢湖为之门户,防御条件较好。另外,南京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地肥沃,粮草丰足,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支撑南京作为国都。第一个在南京定都的朝代是三国东吴,劝吴主孙权定都于南京的是名臣张纮,来京(江苏镇江)与孙权谈判的刘备也认为秣陵足以定都,孙权遂都之,时间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南京“前横大江,南接重山,凭高为险,形势绝胜。”孙权以南京为都,可兼地利与钱粮两便,曹操英雄绝世也拿孙权毫无办法。之后的东晋南朝也是出于此种考虑定都于南京。自西晋之后,北方数百年大乱,破坏力要强于南方(除了侯景之乱)。就城市发展来说,南京的综合实力不逊于作为北方国都的长安(陕西西安)和洛阳。可问题在于,隋唐国都在北方的长安、洛阳,重心也势必放在北方,如果南方有像南京这样的强势城市,在隋唐统治者看来是有弊无利的。隋文帝杨坚也是出于这种考虑,但凡能威胁到长安的城市,杨坚都会“辣手摧花”。位于黄河下游的邺都是北方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杨坚在平定尉迟迥之乱后将邺都彻底毁掉。原因自然不全是尉迟迥据此为乱,而是邺都的存在影响了长安作为国都的存在,杨坚不喜欢南京也是这个原因。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军攻克陈朝国都南京,陈亡。杨坚立刻下诏,“建康城池宫室并平荡耕垦。”意思再明确不过——毁掉南京皇宫,“扩大耕地面积”,不能让南京影响长安的统治地位。至于南京的行政区划,隋朝在石头城设置蒋州,此时的南京地位与东晋南朝相比可谓判若云泥。站在隋朝便于统治全国的立场上来看,杨坚的做法自有他的道理。杨坚要将有人据南京为乱争夺天下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因为南京的地理条件实在太便于割据了。事实也证明了杨坚的判断,隋末大乱,杜伏威割据于丹阳(南京,隋炀帝改蒋州为丹阳)。杜伏威“进据丹阳,选用人士,大修器甲,薄于赋敛”,实力益强。杜伏威之长安后,辅公祏进据南京,差点与新兴于长安的唐朝形成南北割据之势,“(辅公祏据南京)几成东南大患” 。

唐朝统治者对南京的态度和隋朝差不多,就是不允许南京“再次强大起来”,否则必为朝廷大患。唐武德初年,南京还是扬州治所(曾复名蒋州),并置大都督府。但到了武德九年(公元627年),扬州治所迁到了江都(江苏扬州),原丹阳郡相关郡县被分割于他州,“金陵遂废”,置江宁县。唐朝皇帝没有学习隋炀帝杨广的,没事就跑到江南享受,南京自然也不会受到重视。而且在唐朝,今江苏扬州的地位要高于南京,为省级的淮南道治所。扬州(今江苏扬州,下同)位于长江以北的平原地带,在对北方的防御形势上要弱于南京,不利于割据,这是唐朝重扬州而轻南京的重要原因之一。

换言之,唐朝时的南京几乎是一座“空城”,诗豪刘禹锡感慨道:“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又作诗云:“(南京)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诗云“(南京)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南京在唐朝受冷落当然不是因为陈后主什么后庭花亡国,而是南京的地理形势不利于定都于北方的全国统治。至于明朝迁都后的南京地位崇高,那是特殊的历史形成的,毕竟朱元璋起家于南京,又是明朝旧都,与隋唐的形势不可同日而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