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長征運載火箭

近日,有網友對中國長征11號一箭九星在海上成功發射後,西方國家爲何陷入沉默提出了疑問,對此這些國家的軍方表示:主要是擔憂東風31導彈會搭載在大型驅逐艦上,專家表示,這種擔憂完全是多餘的。

圖爲海射運載火箭

此次長征11號運載火箭,用一箭九星的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順利送入太空軌道,該組衛星具體分爲三顆視頻成像模式衛星和六顆推掃成像模式衛星,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全球僅有兩個國傢俱備這種海上發射衛星的能力,要知道臨近赤道發射衛星,不僅能節省衛星調姿變軌的燃料,還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轉爲火箭的飛行省力。

而目前中國最靠南的陸基衛星發射中心,在位於北緯19度的文昌,所以必須發展海上發射平臺來彌補緯度0到19度區間的空白,因爲海上發射非常靈活多變,可以根據實際的科學要求,選擇任意維度的發射點,既填補了空白,又能節省資金,還有助於延展其它領域的技術,對航天科技的發展有非常有利的一面,因此發展海射火箭技術就非常緊要。

圖爲陸基發射運載火箭

另外陸基發射火箭,必須考慮殘骸落區安全,一般需要通過精密的計算,對實際落區進行人口疏散,要全力做到保證人員安全,民衆財產不受損失等諸多工作,同時落區的選擇會制約發射軌道的設計,也影響火箭的運載能力,雖然陸基發射臺大多建於人口稀少的地方,但同時也是高緯度地區,因此不符合進一步探索太空,發展航天科技的要求,若是換在海上發射火箭,則能完全避免此類問題。

儘管海上發射具有這麼多的優勢和好處,但相比於陸基發射臺,起伏波動的海上平臺給發射帶來了新的技術考驗,在陸基發射任務中,控制和監測火箭信號都是通過有線通信系統傳輸,而在海射任務中,是通過無線傳輸形式來實現,而且以往火箭的飛行安全控制需要地面人員監測和控制,但換海射後,火箭的飛行完全是自動智能化,因此長征11號的成功,向世界展示出的不僅僅是衛星和運載火箭的先進技術,同時也表明中國在無線通信,自動駕駛和智能飛行領域取得了巨大突破。

圖爲運載火箭

此外長十一發射成功,標誌着中國固體燃料火箭在軍民兩用之間的轉換日趨穩定,例如東風31導彈的發射原理和飛行原理和長征11號大同小異,能在船上發射大型運載火箭,就能在驅逐艦上搭載洲際導彈,只是中國一向都是世界和平的堅定擁護者,長征一號亦然,總的來說長征11號的成功,爲邁向科技強國做出了重大貢獻,也將豐富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