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獅計劃,希特勒和空軍老大戈林,想用轟炸把英國人打服。

英國人積極備戰,每個人腰上都跨着木盒子,裏面放着防毒面具。

還做了很多長鐵籠,分發給住在高層的百姓,遇有轟炸,就鑽到裏面,牆砸下來,還有鐵絲擋着。

還有一些人,會收到一塊倒U型鋼板,地上挖坑,板上填土,就可做個防空洞,一家人窩裏面,正正好。

(英國防空洞老照片)

很多人就是靠着這兩種防空裝置,逃得一命。

就在德軍轟炸英國時,皇家空軍也沒閒着,各種炮彈,懟了回去。

整個二戰中,德國5萬以上人口的城市都被炸了,哪怕到了戰爭快要結束時,對有些城市的轟炸,也沒有軍事意義,但,仍要炸,因爲,那裏狂熱支持戰爭的德國人,還沒捱過炸。

爲了最大限度炸掉德國的戰爭能力,盟軍甚至發明了一種炸法。

先用巨型炸彈,破壞城市房屋的屋頂、窗戶和牆壁,再投放大量燃燒彈,“利用建築內因空氣流動而產生的煙囪式抽風效果使火焰迅速增長蔓延,最後投小型炸彈包括定時炸彈等,炸斷水管,製造路障,殺傷消防人員,使火勢連成一片,難以撲救……巨大灼熱的氣流柱吸掉周圍幾千噸的空氣,人不是燒死就是悶死”。

(被轟炸的德國城市)

這樣的打法,只爲一個目的,那就是炸垮德國人的信心,瓦解他們的抵抗意志,加速戰爭的結束。

在這種情況之下,德國在偏僻鄉村建了5000多所學校,把很多孩子,都轉移了出去。

但他們的父母,不能一起走,得留在城裏幹活。

少年洛特向《德意志的另一行淚》的作者朱維毅講了他父母的故事。

他家有三個男人,卻沒有一個上過前線。父親一戰時掛彩,二戰時是柏林一個郵局的頭兒,地位重要,沒有被徵;哥哥呢,是個演員,雖然上過前線慰問表演,但沒有當過兵。他自己還小,被轉移到了村裏。

有天父親寫信,告訴他,自己差點死了。

原來,他母親覺得公共防空洞最靠譜,父親卻認爲容易發生垮塌踐踏甚至窒息,一死就是一大羣。所以,他在自家院子,建了個英國人類似的防空洞,只不過,僅能容下他自己而已。

洛特一家和防空洞

(圖源《德意志的另一行淚》)

轟炸一來,夫妻各躲各的,頗有大難臨頭各自飛的味道。

那次,院子裏落了三顆炸彈,小防空洞裏面一半被炸塌,他爸半截身體被壓住,昏死過去。

如果當時他母親沒有及時回來,可能也就那樣流血過多死掉了……

洛特的父親創下了幾個紀錄——

100歲時,收到了總統魏茨澤克的親筆祝壽信。

也是柏林最年長的司機,103歲的時候,纔沒再開車了。

至他去世時,是柏林最長壽的人,活了106歲。

俗話講,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死”過一次的人,可能命真的就硬一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