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是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同时今年也是全国脱贫攻坚的

收官之年。

在这特殊的时刻,达州日报社采访组一行深入农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见到了好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看到了农民增收的笑脸,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特别是在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整洁的办公楼、现代化的生产车间、旅游景点般的办公环境……让人耳目一新。

唐祥华陪同客人考察

董事长唐祥华告诉记者,该公司位于大竹县月华食品园,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先进民营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全省首批试点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如今,公司主要围绕“乡村振兴换新颜、农民增收心不变”发展愿景,逐一实现“农区变景区、景区变园区、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田园变家园”,重点打造该公司醪糟文化广场以及中国醪糟历史文化博物馆。

助力脱贫攻坚 实施产业融合

近年来,该公司积极响应精准扶贫的号召,始终坚持“发展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突出绿色、生态、有机特色,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真正办成服务“三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惠农型企业,充分发挥出产业扶贫的基础性作用。

一粒糯米醪糟香,十万农户奔小康。公司建有优质糯稻基地10万亩,带动大竹县、广安市邻水县、达州万源市等两县一市24个乡镇、80多个村、10多万人从事糯稻产业。采取免费发放种子、制定保护价等八大措施,坚持以订单合同最低保护价收购,使农民户均年增收 2200 元,基地内 3506 户、10817 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让糯稻成了他们的“摇钱树”。

就业造血拔穷根,增收致富奔小康。公司安排糯稻基地内贫困户子女、月华镇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25人到公司务工,人均月工资超2800元,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一人上班,全家脱贫”。群众称赞“挣钱顾家两不误,醪糟架起致富桥”。2018年,公司被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中华企业联合会认定为全国“就业扶贫典型企业”。

开展旅游闯新路,打造景区奔小康;产业融合促发展,乡村振兴换新颜。2018 年,公司成功创建东汉醪糟国家3A级工业旅游景区、四川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实现了达州工业旅游零的突破。2018年12月,仅接待达州市金龙旅行社一家游客就达2500人,带动贫困户21户、70多人从事旅游服务。

助力环境保护 规范生产行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碧水蓝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公司始终为实现天蓝、水清、草绿的生态环境,通过规范生产行为奉献力量。

一是开展技术革新,节能降耗。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大力开展了智能化配米生产线、醪糟自动化生产线、糯米粉自动化生产线等系列技术改造,减少生产活动诸多环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同时,通过科技创新,企业也得以做大做强。2018年4月,公司投资2500万元建设的2万吨黑糯米粉节能环保智能化生产线于当年9月竣工投产,糯米粉生产总规模达6.5万吨,生产能力跃居全国第二、西南第一。

二是新建管道,减少燃煤污染。投资1200万元,建设从石河气站到公司9.2公里天然气专用管道,实现了大竹民营企业天然气直供零的突破。

三是新上环保项目,治理废水污染。公司投入1600万元资金,实施日处理废水 1500 吨的第二期环保升级扩建项目,将有效治理废水污染。

四是签订战略协议,实施煤改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年用气量 530 万立方米的战略协议,为实施煤改气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助力公益事业 开展扶危济困

近年来,公司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关注民生,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公益事业。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2013年“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公司积极参加抗震救灾活动,第一时间将爱心物资送往灾区。先后为地震灾区和驻竹武警部队、消防大队、敬老院等累计捐赠产品、善款530多万元,为300多名贫困群众、贫困儿童排忧解难,对贫困学子捐资助学。每年走访慰问糯稻基地贫困群众 50人。多次深入对口帮扶的万源市石窝镇兰草溪村等贫困村,与困难群众沟通交流、助解难题,送去慰问金和生活用品等,并累计捐款50余万元。

始终坚持农产品加工和糯稻产业发展,生产经营醪糟、糯米粉、饮料、米酒等系列产品,且畅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出口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具规模的醪糟生产、自营进出口经营企业,成功跻身 2018年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500 强。

公司2018年11月被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四川省优秀民营企业”;产品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四川老字号、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系四川名牌、绿色食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第26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标志产品。

公司将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契机,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县委的部署要求,大力发展传统产业,弘扬工匠精神,打造百年老店,做大做强企业,勇担社会责任,为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和达州的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 | 陈首江 熊廷江 曾雪梅 刘河林

通讯员 | 马峰

编辑 | 刘民婕

责编 | 潘丹

值班编委 | 付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