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的新型消費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繼9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一攬子支持新型消費發展的政策後,僅過去12天時間,新型消費再度迎來政策“紅包”。

9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消費示範城市和領先企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顯著提高,“互聯網+服務”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得到普及並趨於成熟。

具體來看,《意見》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四方面舉措:一是加力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二是加快新型消費基礎設施和服務保障能力建設;三是優化新型消費發展環境;四是加大新型消費政策支持力度。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一系列有針對性政策措施的出臺,將助推新型消費成爲中國經濟的“加速器”,爲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實支撐。

工作人員用手機直播推薦書籍。新華社記者任超攝

消費,事關民生福祉。相對於傳統消費,新型消費開始向文化、娛樂、旅遊、教育、健康、養生等服務領域擴張滲透。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就像一個催化劑,雖然給國民經濟運行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衝擊,但新型消費特別是信息消費卻展示了旺盛活力與巨大潛力。從日用品、農產品直播到無接觸配送,從在線教育到“雲問診”“雲旅遊”,基於網絡非接觸式的多種新型消費模式的擴容提質,不僅有效保障了“宅家”羣衆的日常生活需要,更推動了國內消費恢復,促進了經濟企穩回升。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增長了26.2%;上半年全國電商直播超過1000萬場,活躍主播人數超過40萬,觀看人次超過500億,上架商品數超過2000萬;今年前8個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8%,高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個百分點……新型消費在疫情中逆勢快速崛起的背後,是我國基於網絡數字技術等現代信息新技術的層出不窮。

以網絡直播方式舉行的室內音樂會。新華社記者任瓏攝

近年來,以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5G等爲代表的技術創新爲新型消費提供了強勁的動力與市場前景,電子商務、新零售以及像移動支付、物流快遞等相關配套領域的完善壯大也推動了線上線下加快融合,但一些領域也逐步暴露出了基礎設施不足、監管和規範滯後等問題。比如,老年人對掃碼點餐、在線掛號、網購車票等數字技術應用的不適應;一些偏遠村落還不能享受到快遞的便捷服務;無序競爭、虛假宣傳、隱私泄露等情況還時有發生……

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無論是最大限度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還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型消費都被寄予厚望。這就意味着,要促進新業態、新模式引導下的新型消費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針對目前所存在的一些瓶頸、難題、短板、弱項找準對策,將《意見》提出的政策措施落地落細落實。

求變、尋新,方致遠。新型消費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產物,發展空間廣闊。在政策利好不斷的生存環境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促進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值得更多期待。(長城網評論員蘆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