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张越熙

9月24日,在上海召开的外滩大会上,罗汉堂秘书长陈龙教授针对科技背景下的金融是否会被重新定义,从金融理念、如何界定好金融以及金融本质出发,提出了三个观点。

他提到,从金融普惠的理念来看,好的金融有五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不应该是空转的;第二应该是普惠的,所有需要金融的个体和实体都应该公平地获得金融机会;第三个它应该是可承担的;第四个它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各样真实的需求都应该得到满足;最后一点它应该在商业上是可持续的,这五个条件应该叫五好金融。

在他看来,当前金融发展现状离“五好金融”还很远。“世界上17亿人没有银行帐户,中国18岁以上的成人里面,75%的还没有信用卡。我们想起金融来,想起金融很有钱,会追逐钱,会产生危机。我们即便要有风险和回报的趋势,但是对于回报我们还是比较少思考如何把金融作为一个服务业去做,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每一个个体当做自己的理想和使命去做,这是比较少的,所以差得还很远的。”他总结这种差距存在归因于信息的缺失。

陈龙提到,因为金融本质上是信息的服务,如果没有信息,金融机构没有办法判断用户在哪里,他的需求是什么,他的风险有多大,就没有办法提供好的金融服务,所以只好聚焦于相对有钱的,信用更好的这样的群体,这是所谓的二八金融背后这样的原因。他强调,没有好的技术就不会有“五好”金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