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興瑞:廣東將以更大力度推動新時代經濟特區改革發展 

中國網地產訊  9月24日下午3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馬興瑞,中共深圳市委副書記、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長陳如桂,中共珠海市委副書記、珠海市人民政府市長姚奕生,中共汕頭市委副書記、汕頭市人民政府市長鄭劍戈介紹廣東省經濟特區發展成就,並答記者問。

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馬興瑞:

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今年是廣東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非常高興有機會在這裏向大家介紹廣東經濟特區的建設發展情況。首先,我代表廣東省委、省政府,對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給予廣東的關心關注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興辦經濟特區是我們黨和國家爲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大幕。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審時度勢,選擇廣東這塊熱土開篇佈局。以習仲勳老書記爲代表的廣東改革開放開創者先行者們敢闖敢試、敢爲人先,“殺出一條血路”。習仲勳同志向中央建議,希望允許廣東吸收港澳華僑資金、開展“三來一補”,允許在毗鄰港澳的深圳、珠海以及屬於重要僑鄉的汕頭,各劃出一塊地方,建設“貿易合作區”。鄧小平同志在聽取彙報後指示:“還是叫特區好,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叫做特區”。1979年7月,中央印發50號文,批准廣東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決定在深圳、珠海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3月,中央把“出口特區”改爲內涵更豐富的“經濟特區”;同年8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正式批准在廣東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廈門設立經濟特區。

特區的建設發展,一直傾注着歷屆中央領導人的巨大關懷和悉心指導。1984年、1992年,鄧小平同志兩次南下廣東視察,發表南方談話,充分肯定經濟特區取得的成就,勉勵特區“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江澤民同志勉勵特區“繼續當好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胡錦濤同志要求特區“不僅要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經濟特區新的歷史使命,明確要求成爲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試驗平臺、開拓者、實幹家。

40年來,廣東堅決貫徹中央創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意圖,在全國人民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解放思想、奮發有爲、勇立潮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廣東從一個經濟相對落後的農業省發展成爲全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總量率先突破10萬億元、達10.77萬億元,財政收入達1.27萬億元、是首個超萬億元的省份,外貿進出口總額達7.14萬億元、約佔全國1/4,區域創新綜合能力躍居全國首位,各類市場主體超過1300萬戶、約佔全國1/1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雙雙超過5萬家,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14家。深圳從一個邊陲農業縣發展成爲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城市經濟競爭力位居全球前列,珠海從一個落後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爲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汕頭從一座偏遠小城日益發展成爲內秀外名的活力特區、和美僑鄉、粵東明珠。

回顧特區40年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刻感受到,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偉大革命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廣東作爲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推動經濟特區在理論上、實踐上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創新。

第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保特區建設始終沿着黨指引的正確方向前進。在特區40年的發展歷程中,黨始終是把握方向、駕馭大局、引領前進的堅強領導核心。正是基於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對“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深切體悟,黨中央果斷作出創辦經濟特區這一英明偉大決策,及時對建設什麼樣的特區、怎樣建設特區提出明確要求,爲我們廓清思路、指引航向。廣東歷屆省委、省政府始終堅守中央創辦經濟特區的初心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羣衆不斷開創特區改革發展新局面。

第二,先行一步、主動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特區成爲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經濟特區是我國向世界開啓的“窗口”,根植着開放先行的基因。我們充分利用中央賦予的特殊政策、靈活措施,積極發揮毗鄰港澳、華僑衆多等優勢,率先打開國門搞建設,成立全國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第一家外資銀行,統籌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緊緊把握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等重大機遇,積極探索與國際接軌的投資貿易規則體系,努力塑造更多具有支撐作用的對外開放新優勢。特區累計引進外資1500億美元、佔全省1/3,世界500強企業有300多家在特區投資。

第三,敢闖敢試、大膽探索,特區成爲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改革創新是特區的靈魂,是特區與生俱來的重要使命。我們始終堅持市場爲取向的改革方向不動搖,大膽衝破思想束縛,堅持不爭論、堅決試,明確提出“允許改革失敗,不允許不改革”,率先推進價格闖關、土地拍賣、工程招標、證券市場等領域改革破題,探索出1000多項開全國先河的改革舉措,比如敲響新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誕生第一份勞動合同等等,率先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近年來我們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爲牽引,全面深化行政體制、文化體制、社會管理體制、生態文明體制等改革,率先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打造制度創新高地。

第四,強化創新引領,特區成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典範。特區從“三來一補”和加工貿易起步,在加快築牢產業基礎的同時,特區人敢於打破既有路徑依賴,準確把握全球經濟科技發展大勢,在全國首開先河重獎科技人員,大力吸引國內外創新要素集聚,率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構建起以企業爲主體的區域創新體系,催生出華爲、騰訊、格力等世界級創新企業,闖出一條以高水平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路子。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4.9%左右、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在全球率先實現5G獨立組網全覆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爲全國的一面旗幟。

第五,堅持苦幹實幹,特區成爲用奮鬥創造幸福生活的最佳詮釋。埋頭苦幹是特區精神的重要內核。正是在這裏,率先發出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時代強音。40年來,一代代特區建設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鬥,推動中央建設經濟特區的偉大構想一步步變爲現實。特區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現代化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生態宜居水平居全國前列,人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特區以海納百川的包容,爲無數創新創業者提供奮鬥圓夢的廣闊天地,孕育出集中體現時代風貌的特區精神,交出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份精彩答卷。

40年來,廣東經濟特區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史上的奇蹟,發揮了重要的“試驗田”和“窗口”作用。這些輝煌成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生動縮影,雄辯證明了黨中央關於興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決策是完全正確的,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英明偉大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發展高度重視、對特區建設寄予厚望,多次親臨廣東視察指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2年12月,總書記黨的十八大後離京考察調研第一站就來到廣東,來到深圳、珠海,強調要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2018年3月,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要求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指示要發揮好經濟特區的示範帶動作用。2018年10月,總書記再次親臨廣東視察,明確要求深圳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加快珠海、汕頭兩個經濟特區發展。尤其令我們振奮的是,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賦予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重大使命,爲廣東、爲特區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擘畫了宏偉藍圖、注入了強大動力。

廣東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更大力度推動新時代經濟特區改革發展。

一是紮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以特區新作爲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堅持“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紮實抓好規則銜接、設施聯通等工作,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順利通車,民生領域“灣區通”全面推進,形成強大“虹吸”效應,充分展現出“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勃勃生機。聚焦“五大戰略定位”和“五個率先”重點任務,出臺支持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的系統政策措施,加快打造全球標杆城市,形成與大灣區利好疊加的“雙區驅動效應”。推動深圳與廣州“雙城聯動、比翼雙飛”,形成牽引帶動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建設的強勁動力。

二是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以特區新探索持續激發發展活力。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力推動綜合改革試點等落地見效,在要素市場化配置等方面積極探索,大力推進“放管服”、商事制度、數字政府等重大改革,深圳成爲全國營商環境最優的地區之一。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高標準建設廣東自貿試驗區,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加快推進汕頭華僑試驗區建設,深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海南自貿港的戰略對接,提升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特區新優勢加快轉換髮展動能。堅持把創新作爲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充分發揮特區創新資源優勢,下定決心大抓自主創新,集中力量解決“卡脖子”問題,狠抓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大力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佈局建設省實驗室等重大平臺,攜手港澳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成爲聚集全球創新資源的強大磁場,特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比2012年增加6倍。

四是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特區新擔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發揮特區產業集聚作用,大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強核、強鏈等六大工程,前瞻部署戰略性產業集羣建設,積極發展5G、4K/8K、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深圳市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比重均超70%;珠海市培育形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一批現代產業集羣;汕頭市打造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的隱形冠軍。

五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特區新實踐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着力打造優質均等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用心用情用功解決教育、醫療、就業、養老、住房、環保等關係羣衆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下足“繡花”功夫推進社會治理智能化、科學化、精準化,特區面貌發生新的變化,人民羣衆得到更多實惠。深圳市最低工資標準、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智慧城市發展水平均居全國領先水平,成爲我國超大城市治理的樣本。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廣東經濟特區綜合實力在高水平上又實現了新的跨越,正以更加開放、更加自信,更有活力和魅力的嶄新姿態走向世界、邁向現代化新徵程。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努力把特區辦得更好、辦出水平,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範例,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推動廣東加快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回答各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