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发作后几个月内恢复到平时的性活动水平与长期生存率呈正相关。这是今天发表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杂志《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

"性行为和性活动是幸福的标志,"研究作者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Yariv Gerber教授说。"心脏病发作后不久恢复性活动可能是一个人作为一个健康,功能,年轻和精力充沛的人的自我感觉的一部分。这可能会导致普遍的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性活动是一种身体锻炼,会增加心率和血压。突然剧烈的体力消耗有时会导致心脏病发作(医学上称为心肌梗塞)。尽管有这种诱发作用,但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与心脏有关的不良后果的长期风险。同样,偶发性的性活动有时也会引发心脏事件,然而这种风险在经常锻炼的个体中较低。

"由于这个原因和其他原因,一些患者(包括年轻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后长期犹豫是否要恢复性活动,"Gerber教授说。

这项研究考察了首次心脏病发作住院后不久恢复性活动是否与20多年的生存率有关。

数据来自以色列首次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该研究包括495名在1992年至1993年因首次心脏病发作而住院的65岁或以下的性活跃患者。平均年龄为53岁,90%为男性。

通过访谈收集了两个时间点的性活动频率信息:首次住院期间(心脏病发作前一年的性活动报告)和3-6个月后(该时间点的性活动报告)。根据两次访谈中报告的频率,参与者被分为两组:在心脏病发作后放弃性活动或减少性活动频率的人(47%)和心脏病发作后保持或增加性活动频率的人(53%)。

在22年的中位随访中,有211名(43%)患者死亡。在比较两组之间的死亡风险时,研究者考虑了其他特征的基线差异,这些特征也可以预测死亡率,如社会经济地位、抑郁、体力活动、肥胖、自我评价的健康状况和心脏病发作的严重程度。

在心脏病发作后的头6个月内保持/增加性活动的频率,与放弃/减少性活动频率相比,死亡风险降低35%。与维持/增加性活动频率相关的生存获益主要归因于癌症等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降低。

Gerber教授说,心脏病发作后不久再次变得性活跃可能是更好的临床和社会心理康复(即更好的恢复)的标志。"改善身体素质,加强配偶关系,以及在几个月内从事件的最初冲击中'反弹'的心理能力是在维持/增加组中观察到的生存获益的可能解释之一,"他说。

"另一方面,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不佳的患者可能不太可能再次开始性生活,"他补充道。"他们也可能不太可能在随访期间坚持癌症筛查测试和其他预防措施。这可能解释了在我们的研究中看到的恢复性活动和癌症死亡率之间的强烈反向关系。"

Gerber教授指出,妇女所占比例较低,参与者的年龄相对较小,这可能限制了结果对女性和老年人的普遍适用性。他补充说,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不能假设因果关系。"维持规律性的性活动需要众多的生理和社会心理健康参数,"他说。"有鉴于此,性活动本身的净收益仍然是一个争论的问题。"

Gerber教授总结道。"这些发现应该有助于减少患者对心脏病发作后不久就恢复正常性活动水平的担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