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实控人成为黑恶势力,中科新材冤不冤?

来源:红刊财经

日前,中纪委公开曝光了6起涉黑涉恶犯罪和领导干部充当黑社会“保护伞”的典型案例。其中一起为广东省深圳市委原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华楠帮助张伟为首的涉黑组织利用金融平台利诱受害人借款或融资,非法攫取巨额财富的事件。而这个张伟是深市上市公司中科新材( ST中科创 )的实际控制人,同时,他通过中科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个平台,成为中科新材的控股大股东,本人当上了中科新材的董事长,中科新材所具有的上市公司这块招牌成为他翻云覆雨的重要道具。而在张伟的罪恶暴露以后,李华楠曾经利用其具有的权力,向公安部门打招呼使其一度逃脱法律制裁。

张伟已经在去年因涉嫌黑社会犯罪被逮捕,并在最近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而李华楠则在今年8月已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在李华楠案尘埃落定后,中纪委将其列入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典型案例,有其特殊的警醒意义。与其他“保护伞”案例有明显区别的是,在李华楠“保护伞”之下的,是一个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因此,这起案件相比于其他同类案件来说,也就具有更重要的发人深省之处。尽管中科新材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在张伟案发后,已经多次发布澄清公告,意图撇清与张伟的关系,但张伟旗下的中科创资产管理公司既然成为中科新材的控股大股东,上市公司被卷进这起漩涡中,也是客观事实。

一家上市公司被卷入黑恶事件,按照股份制企业的一般原理,这也意味着该公司的中小股东也被裹挟着上了黑恶势力的“贼船”,这无疑是一件让人愤慨的事。但是,从中科新材遭遇的这起“不白之冤”,我们却可以看出A股上市公司存在的一个问题,这就是上市公司与权力走得太近。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一直享有很高的地位。上世纪90年代时,企业上市一度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绩,地方政府常常动用各种资源,为一些资质不符的企业成功上市提供各种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官员与上市公司打得火热,为自己捞取不法之财,最终成为腐败分子,这样的人在A股市场上不乏其例,而那些被腐败官员染指的上市公司,给A股市场带来的祸害,至今仍是广大投资者的恶梦。

这种在地方政府加持之下的上市公司形成了A股市场的一大特色。即以中科新材来说,当它成为黑恶势力敛财工具的时候,它之所以能够产生那么大的能量,在市场上有很大的欺骗性,其背后无疑是因为像李华楠这样的腐败官员的支持,而李华楠之所以能够明目张胆地充当一个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其打出的一个幌子就是为上市公司服务。这种黑恶势力与腐败官员的相互勾结,已经成为A股市场的一个“毒瘤”,而上市公司则深受其害。

中科新材的事件比较极端,但它却说明了一个道理,权力庇护下的上市公司,表面上得到了特殊保护,到头来却是害人害己。中科创系入主中科新材以后,以“88财富网”为平台拓展“套路贷”,被包装为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甚至入选博鳌亚洲论坛银牌战略合作伙伴,赞助并参加APEC峰会。可以想见,在这背后,来自政府部门的各种特殊支持是少不了的,这也正是李华楠之流为其充当“保护伞”的合法外衣。而中科新材在这个过程中,也是风光一时,使它能够超越市场化的界线得到各种一般企业不能得到的利益,而中科创系借此推出坑人的“套路贷”也就得心应手。但是当“套路贷”东窗事发的时候,中科新材就只能成为黑恶势力的牺牲品。

上市公司本应当是市场经济体制中最具市场化的要素,来自权力的过度保护不仅容易滋生腐败,而且使上市公司只能呆在温室里,难以长大。时至今日,企业上市依然是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在科创板建立、创业板改制以后,地方政府对于推动辖下企业进入这两个“板”抱有相当高的热情,各种超市场手段时有可见。而当政府官员不断地出没在资本市场里的时候,上市公司也就成了滋生腐败官员的温床。但是,温室里的花朵虽然好看,却难以抵御风雨的打击,权力庇护下的上市公司虽然可以一路顺风,但终究是长不大的。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上市公司同其他经济体一样,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不能再指望依赖来自权力的特殊庇护而生存,而是应该真正地投入市场,创造并锚定自己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一条新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