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经济特区迎来不惑之年,聚焦如何畅通三个循环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广东经济特区从建立之初至今已迎来不惑之年。

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发布会上表示,特区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深圳从一个边陲农业县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城市经济竞争力位居全球前列;珠海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汕头从一座偏远小城日益发展成为内秀外名的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

广东已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总量率先突破10万亿元、财政收入达1.27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14万亿元、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30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双双超过5万家、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达14家……

深圳为何被称为中国“硅谷”

当前,深圳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要求建设全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些都为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提供了吸引高端要素、高端资源、高端人才、高端项目的好机遇。

深圳一直都有中国“硅谷”之称,对此,深圳市委副书记、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在发布会上举了一个例子:“两年前,一个欧洲跨国巨头公司在深圳成立了第二个创新中心,第一个在硅谷。和跟他们的CEO签约以后,便询问他接下来做什么?他说,马上就落户深圳了,现在就去深圳湾看房子,以后就来深圳工作,住在深圳湾。

一个世界著名的龙头企业,为什么决定把第二个创新中心放在深圳?这家公司的CEO说,首先,硅谷是全球的创新中心,深圳也是全球的创新中心,不过深圳和硅谷不完全一样。硅谷更多强调软件创新,而深圳不但在软件创新方面有一定优势,更在硬件配套、产业配套、成果产业化方面有优势。第二,深圳毗邻香港,对国际化的人才引进,对一些成果的国际化合作有优势。特别是深圳周边有很好的产业配套,对创新推动很有帮助。再有,他个人来深圳11次,特别喜欢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环境很优美,很有活力,所以他选择了深圳。

陈如桂表示,深圳有很好的创新文化、创新生态,还有创新的产业配套。正是这种创新生态下,深圳的创新创业非常活跃,平均每十个人就有一个是创业者。现在深圳新经济占GDP比重超过6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接近40%。深圳的科技型企业有7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底已经达到1.7万家、在全国排第二。特别是深圳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9%左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PCT国际专利授权量连续十几年居全国第一,创新很有活力。

“三循环”促进特区经济发展

1980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特区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对此,马兴瑞表示:“在该背景下,我们主要畅通三个循环,一是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为重点畅通产业循环,大力开展稳链补链强链工作;二是以优化提升流通体系为着力点畅通市场循环;三是以城市群为依托畅通经济社会循环。”

同时,马兴瑞也指出,从今年上半年的形势来看,特别是7、8、9月,广东经济特别是珠三角经济恢复的态势是稳定的、良好的。GDP、财政收入、进出口、投资、消费等数据在7、8月份都表现得比较好。但是也要看到,目前经济形势还比较复杂,面临一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和突发因素,对广东经济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压力。

统计数据显示,8月,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2%,增速实现回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进出口总额增长3.5%;货运量增速由上月下降1.7%转为增长2.2%。

目前,特区建设进入深水区。站在新起点上,针对珠海、汕头,未来的发展重点在,珠海市委副书记、珠海市市长姚奕生表示,要发展新的产业,要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中医药、特色金融、商贸消费、文旅会展等重点产业,还要继续高标准地建设粤澳合作产业园,用这些来支撑粤澳极点的建设。另外,在教育方面,推动与澳门开展更多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