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学校接朵朵放学,发现朵朵班级教室后的板报换上了国际护牙日科普专辑:

朵朵学校的爱牙日板报

不得不感慨,现在学校在孩子生活习惯方面还是很关注的,帮助家长一起扛起育儿大旗。

记得以前看孙俪在微博上说到,她带两个孩子一起看拔牙纪录片。

纪录片里有个孩子不爱护牙齿,6岁就打麻药拔掉了7颗牙。两个孩子看得战战兢兢,看完立刻认真刷牙。

孙俪还调侃地说要把其中的“关键画面”打印出来贴在卫生间时时提醒俩娃。

身边遇到过很多妈妈粗心大意,不把孩子刷牙护牙的问题当回事,总觉得乳牙就算蛀虫也没关系,反正早晚会换掉!

一直到孩子对她们喊出:“妈妈,我好痛!”才恍然大悟自己的错误影响了孩子。

教会孩子理解刷牙的重要性,其实就是在帮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

说到教孩子刷牙,相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绘本。

不过最近我自己在查资料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些十分有趣的事:

原来从古至今,人类已经有数千年漫长且“奇葩”的护牙史。

在大概公元前5000多年前,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阿拉伯半岛)的苏美尔人已经关注到“虫牙”这件事。

苏美尔人为“虫牙”找了个最直观的病因:这是因为有“牙虫”钻进了牙齿,在里面打洞住下了!

而苏美尔人也很直接,既然有虫,那我们就把牙凿开,把虫挖出来吧。

在后人发现的古遗迹中,发现了很多被钻洞打孔的牙齿,甚至还有绘声绘色描画苏美尔人与“牙虫”斗争的壁画。

我把这段故事当做奇闻异事说给朵爸听,却没想到一旁玩耍的朵朵也一起认真地听了我讲的故事。

“妈妈,牙疼的话,就是里面有小虫子吗?”朵朵像个好奇宝宝般问我。

“他们牙疼是因为没有保护好牙齿,让它生病了。但是那个时候他们不懂牙疼的原因,就以为有小虫子在牙齿里钻洞。”

朵朵皱皱眉:“他们为什么不能保护牙齿呢?”

“因为那个时候没人教他们刷牙啊。朵朵你看,不刷牙就不能保护牙齿,牙疼了只能给牙钻洞抓小虫子!”

“呀!”朵朵惊呼:“那我每天都坚持刷牙,小虫子就不会再来找我了吗?”

听到这里我不禁乐开了花,没想到一个奇葩历史故事还有特别的教娃收获:

“那朵朵要记得,每天都要认真刷牙。”我故作严肃地把那副“凿牙抓虫”的壁画图拿给她看:

“朵朵你看,他们好惨,被钻了牙找小虫子也没找到,还要一直痛!”

朵朵连忙捂住一边脸,使劲点头保证一定好好刷牙。

看牙医,很艰辛

仔细想想,这算是无意间又和朵朵一起做了个讲故事的小游戏,自然而然地为她的“刷牙事业”添砖加瓦?

实际上亲子间这些无意展开的小游戏,就是最佳解决方案呢。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不只是孩子,可能大多数家长对蛀牙的概念也就停留在“不好好刷牙就会坏牙”上,但对究竟是什么让牙齿坏掉却一知半解。

有这么一部老动画电影,短短10分钟,就把整个蛀牙过程演绎得惟妙惟肖。

小红脸和小蓝脸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最喜欢结伴找寻那些不爱护牙齿的小朋友。

小明就是一个喜欢晚上睡前吃饼干、早上起床不刷牙的小朋友。

小红和小蓝当然不会错过小明这么合适的“好朋友”,在小明半夜吃零食时悄悄潜入,在小明的牙齿里安营扎寨。

他们把小明的牙齿当做狂欢乐园,又是“修房子”又是“锯家具”,这可苦了小明,牙疼到脸都肿了!

尝尽苦头的小明最终只能老老实实刷牙漱口,求助牙医。

其中牙医给小明治牙的一段,看得我都觉得牙开始隐隐作痛,仿佛自己化身小明,被牙医手中的钻子牢牢抓住。

朵朵是和我一起观看的,还没等看完就已经抱住一边脸,一脸惊恐地问我:“妈妈,我要刷牙!”

看,耳提面命无数次,不如来一场“电影教学课”。

没什么比让孩子自己体会到某件事的重要,更有教育效果的。

(如果大家想获得“小红脸和小蓝脸”的免费电影资源,关注朵妈陪娃公众号,搜索同名文章即可获得资源)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大家有用,别忘了转发给更多宝妈~

(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