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大放水,

通胀是否终将归来?

美联储宣布新政策方针,

“平均通胀目标”如何影响市场?

欧元飙升,美元重回跌势,

欧洲央行为何按兵不动?

9月16日,美联储在两天议息会议后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0.25%不变。并预期可能一直到2023年底,都不会加息,以帮助美国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复苏。

9月10日,加拿大央行决定维持0.25%的央行基准利率不变,同时会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9月17日,英格兰银行在议息后宣布维持货币政策不变,符合市场预期。9月17日,日本央行议息后决定,维持短期利率目标在-0.1%。

主要地区通胀率指标方面,美国8月份潜在通胀坚挺,通缩担忧得以缓解。除去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8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0.4%,7月份上涨0.6%,为1991年1月以来最大涨幅。截至7月份的12个月中,美联储首选的通胀指标“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上涨了1.3%。

9月1日,欧元区公布的19国8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示,欧元区通胀率下滑0.2%,低于此前经济学家预期的上升0.2%,这也是欧元区CPI四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利得证券海外投资总监

王荣昆

通缩可以看成是现在一个时间框架内的一个短暂的经济现象,但在长线的经济现象之中,我们仍然觉得通胀必须会来临。在未来的几年之中,通胀以及恶性通胀一定是会来临的,通胀转型到恶性通胀所需要的时间通常非常的短,它真正来临的时候,市场可能会被打一个措手不及。所以不管未来的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以及财政刺激政策会怎么样,最受益的仍然是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的泡沫在最近这一个月有一点去泡沫化的趋势之后,仍然会不断的在膨胀。

平安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总监

夏 乐

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海啸之后,美国已经执行了一个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当时并没有引起通货膨胀。而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劳资关系的变化等都是和整个未来的政策取向有着非常重大的联系。我个人认为在未来三年左右的时间里,通货紧缩仍然是美国面临更重要的一个挑战,而不是通货膨胀。

8月27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布,对货币政策执行框架进行重大调整,对就业和通胀采取更宽松的立场,将2012年开始实施的2%通胀目标,改为平均通胀目标,未来将允许通胀在一段时间内适度超出2%的目标。这是美联储奉行通胀和就业双目标政策40年来首次调整。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谢亚轩

如果美联储把一段时间的平均通胀水平超过2%作为目标,也就意味着美联储意外出现货币政策收紧,以及它更快出现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性都下降了,所以它使得我们对未来美联储保持宽松货币的预期会更为稳定。未来美联储宽松最直接的影响是美元的汇率,或者以美元指数为衡量,它会出现明显的回落。

9月10号,欧洲央行公布最新利率决议,维持三大主要利率不变,上调欧元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维持当前宽松货币政策不变。行长拉加德淡化了对欧元走强的担忧,表示“无须对欧元涨势过度反应”。拉加德针对欧元涨势较为温和的言语再次激发欧元进一步走高。不少机构投资者认为,欧洲央行的口头干预只能放慢欧元升值的步伐,不会改变其中期上升的趋势,因为美元全面走低才刚刚开始。

利得证券海外投资总监

王荣昆

通过彭博去追踪的环球贸易的一些行为可以看出,在7-8月期间,由美元做主导的这些环球贸易活动,恢复的还是蛮快的。所以欧元区一些相关的一些领导层,他们会觉得欧元上升以及美汇下跌为代价来换取环球贸易复苏,这么一个逻辑其实是行得通的。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上半年全球央行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宽松措施,越来越接近政策极限,市场也将格外关注各央行如何应对当前以及以后的挑战,尤其是何时会选择退出。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谢亚轩

目前来看各国的政策是趋同的,就是大家为了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带来经济显著的下滑,整体上都采取了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未来我们会看到,各国的政策会根据自己的经济基本面和通胀来相继的进行抉择。但是到了2021年,可能会需要根据各国的经济情况和通胀情况,再来判断它的货币政策的走向。

过去10年中,全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货币宽松,而通胀却始终起不来,为了从“三低”环境中走出来,全球各大央行只有不停尝试新的办法,从量化宽松,到负利率,再到最近的平均通胀目标。通胀阵营坚信,对抗新冠疫情耗资庞大,使发达经济体的物价进入上涨轨道,通胀将达到几十年来未曾见过的水平。通缩阵营则认为,疫情正在加剧过去12年左右的状况,即通货紧缩而非过热。这场巨变将会如何发展,只能拭目以待。

《财经正前方》正在关注

水势汹涌?

——全球通胀观察

编辑:李皓敏、栗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