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大米有文化,文/大米)

《八佰》在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电影市场一枝独秀,接近30亿的票房不但挤进了中国电影总票房前十的位置,还创造了单日票房冠军记录以及问鼎全球电影票房总冠军。但是《八佰》之后的电影市场后继乏力,无论是诺神的《信条》还是迪士尼的《花木兰》都无法让中国观众满意,究其原因还是中国观众审美水平提高,见多了大场面,流于表面的讨好也罢,还是缺乏创造力的烧脑也罢,都很难再提起兴趣。中国观众反而越来越喜欢更具有传统文化的国产电影,其实这个现象很普遍,在全世界屡见不鲜,不管是市场完全开放的日韩,还是相对保守的印度,好莱坞都顶多拿下半壁江山。像日本的二次元,韩国的现实主义,印度的歌舞剧都牢牢地占据着本土观众的心。

所以中国电影行业之前担心的"狼来了"其实有点杞人忧天的感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真正志根于观众内心的本土文化才是一个国家电影市场最大的核心吸引力。

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不得不提到"西游记"这个IP,这个电影经过日本、香港的不断创造,再后来通过央视杨洁导演的电视剧从而在中国观众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最大的IP。但是再大的IP也禁不住无数人不停地薅羊毛,从周星驰到刘镇伟,再到无数的网大作品,观众已经对西游记完全审美疲劳。

很多观众都在不停地发出灵魂拷问:中国这么多传统文学,为何你们就逮着西游记一只羊薅,薅的跟葛优似的?除了"西游IP"之外中国影视行业开发比较好的还有"聊斋IP",从最早香港经典的《倩女幽魂》系列,再到乌尔善的《画皮》系列都票房和口碑不错。甚至还有最早国产《画皮》都成了很多人的童年阴影系列,但是"聊着IP"在目前大形势下开发难度很大,只能说委屈了蒲松龄了。

于是很多电影工作者不断地在研究市场和思考,试图打破"西游怪圈",最终大家不约而同的选中了"封神"这个IP。从饺子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炮而红之后,"封神IP"彻底进入到了人民群众的视野中。2020年注定了是"封神之年",国庆档另外一部动画片《姜太公》也已经定档,目前来看票房十亿问题不大。而乌尔善的《封神三部曲》也已经基本完成拍摄,第一部基本预定了贺岁档,每年一部。"封神IP"已经拉开大幕。

"封神IP"之所以这么晚才受到电影市场的欢迎,究其原因或许跟早期作品的"错误定位"有关。我还记得童年最早读过的一本长篇小说就是《封神演义》,那个时候家里老有这么两本书放到我床头,从小学开始出于对新鲜事物的渴望,断断续续的读完了这两本书,也成为了我童年的启蒙书籍。至少在我那个年代来说《封神演义》本身并没有多少"暗黑"的情节,包括"比干挖心"这种比较恐怖的情节,写的都很清新,反而是《西游记》这本书的"暗黑"程度远远超过了《封神演义》,真正读来让人不寒而栗。

但是在早期的影视改编上,两个经典著作却走向了相反的方向,杨洁导演把暗黑《西游记》彻底做成了一部全家欢的经典电视剧,包括"女儿国"这种经典章回的二次创作,虽然也有一些像"三打白骨精"这种略微恐怖的场面,但是大多是通过场景和生效的营造出来的精神恐怖,而没有太多视觉恐怖元素。但是和《西游记》几乎同一时代出现的《封神榜》则完全做成了"少儿不宜",其香艳、恐怖大胆的视觉特效彻底把这个题材给标签化了,虽然后期偶尔也有一些作品出来,但是都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力。反而"西游记"在杨洁导演的艺术化的创造下,其人物形象更加熠熠生辉。

但是,打破这种偏见的一个重要人物终于横空出世了,那就是在大陆观众心目中其形象不亚于孙悟空的"哪吒"。

哪吒是一个特别奇怪的人物形象,它来源于佛教,但是成长与道教,最终成为中国宗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神仙。哪吒横跨了佛道两教,同时也横跨了《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两部著作,游走于各种次元世界。

中国民间有大量供养哪吒的"哪吒庙",其数量要比供奉孙悟空的要多,可见哪吒这个形象在民间的地位。

哪吒也是"封神IP"的领军人物,随着《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封神IP"未来十年必将接棒"西游IP",成为中国魔幻电影的又一杆大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