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開設尚書房,後改爲上書房,其實就是“皇家子弟學校”,位於乾清門左側,非老師、家長親切交流。清代史家趙翼的《檐曝雜記》中載,五更天時,百官還沒上朝,雜役也在稀稀拉拉、迷迷糊糊地走動,皇子就已開始上學了。其中弘曆尤爲勤奮,人也聰明,每天都能早早背完老師講的文章,然後提前放學。

老師朱軾對此有點意見,問:“你爲什麼不留下來預習明天的功課呢?”弘曆不以爲然,次日,朱軾又勸道:“另外兩位阿哥還沒念完功課,你不如陪在一旁多讀點書。”弘曆覺得有理,開始主動留堂,學業大有進步。

弘曆偶爾也會叛逆,不服管教時就向雍正告狀,雍正對朱軾說:“無論你教或不教,他都是皇子,何必對他如此嚴苛?”朱軾淡定地說:“把他教好了,將來或許多個像堯、舜那樣的君,否則他就成了桀、紂之流。”弘曆被震住了,讀書越發勤勉。

對於傳道授業的恩師,弘曆向來恭敬,即使做了皇帝也是如此。乾隆南巡途經宿遷,想去拜訪已退休的老師徐用錫。御史登門傳報時,徐用錫想起自己當年曾因乾隆貪玩而予以體罰,嚇出一身冷汗,生怕他來報復,就命家人披麻戴孝、高搭靈棚,謊稱自己暴病身亡。乾隆聽說後悲痛不已,執意前來祭拜。徐用錫躺在靈榻上,越想越心虛—皇帝若真拜了,就再無轉圜的餘地,自己不死也得死!於是他忙爬起,一路跪到乾隆面前請罪。乾隆聽明原委後哈哈大笑,非但沒責怪他,反而誇他當年治學有方,君臣共敘舊情。

輪到乾隆當家長時,他對皇子、皇孫的學業同樣重視,可仍不時發生逃課的現象。比如四阿哥永珹曾以“拜神”爲由逃課一天,乾隆一眼看穿他的把戲,罵道:“拜神不過是一個早晨的事,犯得着賠上一天的功課嗎?”還有一次,八阿哥永璇擅自離校,溜回宮苑遊玩一天。他連逃課的正當藉口都編不出來,氣得乾隆咬牙切齒,痛罵一頓還覺不夠,又親自修訂並謄寫了一份校規,貼在上書房的牆上警示所有皇子。

更嚴重的一起逃課事件是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78歲高齡的乾隆忽然來了興致,翻閱起上書房的考勤記錄,結果發現所有在學的皇子、皇孫一連七天都沒上課。別看當時“皇家教育”在表面上搞得轟轟烈烈,其實濃厚的厭學情緒早在皇子、皇孫間瀰漫開來,他們逃課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只是這次正好撞在槍口上而已。

乾隆大發雷霆,問皇子、皇孫爲何逃課,結果他們給出的理由是“下雨”。乾隆氣得嘴都歪了,這時,十七阿哥永璘委屈地說:“其實我們每天都來上課,可老師往往不在,我們也就各自散了。”這下鍋就甩到了“皇家校長”劉墉身上,面對乾隆怒氣衝衝的質問,他吞吞吐吐地說:“老師們還有其他業務要忙,一時沒顧上教學工作。”乾隆一針見血地回道:“我特意讓你們擔任閒職,能有多忙?”

罵完老師,乾隆又回過頭來批評皇子、皇孫,“老師沒來,你們不會主動去請嗎?不會向我報告嗎?分明就是趁機偷懶!”

事後,劉墉被以“翫忽職守”的罪名降爲侍郎,其他漢族老師也受了相應的處分,但老師就沒那麼輕鬆了—內閣學士達椿不僅被革職,還捱了40大板,場面慘不忍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