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處處充滿選擇,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需要父母做出正確的選擇,父母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會決定孩子價值觀的發展方向,現在依然有很多父母信奉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打罵孩子被視爲有效又高效的教育方法。

但其實無論在父母的打罵之下,最終對孩子的影響是好是壞,這種行爲本身都是不理性的,打罵孩子明面上是在教育,實則是在侵犯孩子的身體健康和自尊心,前不久在武漢的一所中學就發生一件以打罵孩子爲誘因的事件。

一名14歲的初中男孩因爲課後時間打撲克被請了家長,他的媽媽當天來到學校管教孩子,孩子一直低頭承受着,但母親的怒火越來越盛,在扇了最後幾巴掌之後被老師勸阻着離開,男孩在走廊駐足了幾分鐘後,毅然決然地翻過背後的陽臺,墜樓離世。

網上有些人發表評論說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不懂事,太脆弱,父母的幾下打罵都承受不了,然而在孩子14歲的這樣的一個成長的敏感期,我們可以說他對生命不夠尊重和珍惜,但是直接將父母的打罵當成一件小事,不去在意一個孩子在衆人面前遭到的羞辱打罵。

不得不說中國式教育中的一絲陰霾,孩子的輕生真的只是因爲脆弱麼,他們也知道離開只是一瞬間的事,但或許他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反抗能換來父母對自己行爲的後悔,因爲他們也知道其他的抗議方式,父母或許還是不屑一顧。

許多父母,習慣以一種教育掌控者的身份給予孩子壓力,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時代在不斷發展,曾經家長這一輩所經受的教育並不一定適合現在的孩子,那麼到底如何做到不打罵孩子?

打罵孩子之所以會有效果是源自孩子的恐懼和害怕,他們不會像大人那樣更能忍受痛苦,而打罵孩子的方式對於家長來說也是最省事、省力的教育方式,盛怒之下發個脾氣,對孩子展示展示威嚴就能讓孩子記住大多數的錯誤。但這種方法其實不僅不夠有效,還存在着各種弊端,相反家長如果在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下,對孩子採取一些溫和的方式往往有着更好的效果。

不打罵孩子,首先需要父母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憤怒,尤其不要在憤怒的情緒中對孩子實施任何懲罰,因爲在這種情況下往往也會引起孩子的情緒激動,在激動的情緒下催生出各種不夠理智的行爲,最終產生一些無法挽回的後果。

家長可以提前就和孩子說好自己生氣的底線,以及予以打罵等懲罰的標準,讓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被懲罰的原因,這樣在孩子真的觸碰了這條紅線前,可以通過重申自己的要求來讓孩子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不要輕易發怒,更不用輕易地越過使用暴力這條紅線。

在不得不採取行動或者發火邊緣時,走開冷靜一段時間,可以是幾分鐘,也可以是更久,給自己一個冷靜思考的時間,做出更好的應對,而不是直接上去對孩子一頓打。童年身體上的傷害有可能給孩子造成一輩子的陰影,在少年墜樓消息發佈後的評論中,有很多人小時候都經受過父母的打罵羞辱,這些行爲給這些的心中都留下了一道看不見的疤痕。

父母有時候會選擇打罵,其誘因就是孩子不成器,其實就是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在不同的階段,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其實都是有限度的,家長要學會調整,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鼓勵而不是責難,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能更健康地長大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