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羅源縣松山鎮八井村

青山環繞,溪水潺潺

充滿畲族風情的建築

爲這裏帶來一批又一批的遊客

幾公里外的北山村

千畝紅樹林鬱鬱蔥蔥

夕陽西下

這個小漁村彷彿鑲上了一層金邊

格外迷人

劉洋村數千畝茶園

和林地彷彿“人間祕境”

引人入勝

……

松山鎮打造漁鄉風情步道等項目。遊永健 攝

去年以來,羅源按照市委提出的“分階段分步驟實施鄉村振興初級版、中級版、高級版,爭取每兩到三年都上一個新臺階”工作思路,着力“抓兩頭帶中間”,一手抓美麗鄉村建設,一手抓試點示範工作。

因地制宜統籌規劃自然文化遺產資源、農業優勢產業和美麗鄉村建設新成果,積極引導金融、社會資金等支持鄉村振興工作,吸引各類人才到農村創新創業,幫助社會資本“下鄉”找到關注的熱點產業和領域,初步創建了起步食用菌產業發展特色鄉鎮、松山八井—竹裏畲族文化民俗小鎮、白塔紅色文化旅遊綜合體等鄉村振興不同示範樣板,推進以點串線帶面,形成具有羅源特色的鄉村振興發展新路。

劉其燚 攝

據瞭解,羅源縣2019年度在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覈中排名第二。

串點成線 抱團發展

福州市羅源縣松山鎮北山村的北山灣紅樹林景區 黃益輝 攝

上週末,福州林女士一家在羅源松山鎮度過了一個難忘的週末:早晨,一家人來到畲族文化民俗小鎮,探訪充滿神祕色彩的畲族民俗館,中午打卡八井村“網紅”農家樂,下午在竹裏的穀倉畫院體驗樹葉畫,傍晚來到北山村,吹着涼爽的海風,欣賞海邊落日……

松山鎮八井村隨處可見的畲元素牆繪、與村居融爲一體的雕塑、修復後的村落遺址,生動呈現着畲民生活場景,保留住畲村的生活記憶。

福州羅源松山鎮北山紅樹林公園 劉其燚 攝

這個曾經的貧困村,通過挖掘、改造、整合本村畲文化資源,培育羅源畲文化特色IP,打造集喫、住、體驗互動於一體的“網紅”畲家休閒遊小鎮,讓畲文化成爲當地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全新動力,促進畲鄉鄉村振興。

據介紹,爲進一步挖掘羅源畲族文化特色,打造畲族文化旅遊品牌,帶動全域旅遊產業發展,羅源整合松山鎮八井、竹裏、小獲3個村的資源,打造畲族文化民俗小鎮,以畲顯鎮、以旅興鎮、以景美鎮、以業活鎮,建成獨具特色的畲族鄉村振興樣本。

劉其燚 攝

現在民宿、旅遊公路等配套服務項目正在加緊建設;規劃的生態涵養區、畲族文創區等五個片區工作也在同步推進。這些文旅項目不僅保護傳承了畲族文化,而且培育了帶動村民致富、促進畲村振興的強大動能。

——八井村黨支部書記雷可壽介紹

羅源民族文化雲展廳上線 劉其燚 攝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後動。羅源縣結合自身實際,堅持高起點規劃,打破行政區劃,將一個個小村串點成線,推動多村“抱團發展”,走出一條“片區帶全域,組團促互補”的鄉村振興新路子,打造“三個組團”——松山鎮八井—竹裏畲族文化民俗小鎮、起步鎮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白塔鄉紅色文化旅遊綜合體。

目的是依靠資源統籌、優勢互補、區域協調,探索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振興‘羅源模式’,實現全域內的農業增效、農村增美、農民增收。

——羅源縣副縣長陳啓輝介紹

攥指成拳 破解難題

鄉村振興政策舉措、資源要素種類多、數量大,且散落於各部門、行業和領域,只有集成政策、整合資源,找準薄弱環節,集中力量攻堅,方能攥指成拳形成合力,破解制約鄉村振興的各類難題。

羅源縣委宣傳部供圖

“有了這筆貸款,我的養殖基地資金週轉沒問題了。”近日,羅源縣鑑江鎮養殖戶陳森在一顆懸着的心放下了——鄉鎮幹部幫他向鑑江農信社申請的“鮑魚貸”到賬了。

解決農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注入金融“活水”。

羅源縣攜手省農擔公司、羅源農信社在全省首創“政銀擔”合作,本着“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爲縣域內符合條件的農戶和涉農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提供信貸金融服務,信貸風險由三方共同承擔。

我們針對農戶和小微企業推出了多種特色貸款,包括‘鮑魚貸’‘花卉貸’‘菌菇寶’等,扶持羅源縣海產養殖、菌菇產業發展。

截至6月底,已經支持菌菇類貸款2.65億元,支持海產養殖類貸款7.35億元,引導金融資本流向農業企業,加快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

——羅源縣農信社主任劉曉宏介紹

劉其燚 攝

統籌整合涉農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集中力量辦大事。羅源縣在全縣範圍內全面啓動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將分散在多個部門的涉農資金統一納入鄉村振興專項資金,使得扶持更趨本土化、精準化。

據介紹,2019年羅源縣將鄉村振興專項資金向農業產業進行傾斜,2000萬元資金對食用菌、茶葉、畜牧、果蔬、花卉苗木、竹業、水產和鄉村旅遊業進行“精準滴灌”。

劉其燚 攝

政策集成、資源整合需要平臺思維。

羅源在全省首創“社團+企業”運作模式,探索成立了社會團體“羅源縣秀美山川家園事務服務中心”,引進非公企業“美城環境公司”,實行農村環境第三方治理,形成“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生態整治鏈條,打通農村污染治理“最後一公里”,實現全縣環境治理一體化。

該模式被列入全省首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典型經驗。

以平臺推動各類涉農要素對接,既要“連天接地”,把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結合起來,也要瞄準痛點,解決制約鄉村振興的難題。

福州羅源縣松山鎮推廣現代農業技術 任思言 攝

羅源以破解融資難爲靶點,創新地方債券使用方式助力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建設,積極對接省、市有關部門,成功爭取並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1.92億元,重點支持鄉村產業園區、鄉村文旅產業、生態環境保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等4個方面7個項目建設,爲全面支持鄉村振興提供資金保障,形成了“收支自求平衡、統籌集中整合、撬動社會資本、盤活資源要素”的地方政府債券使用模式。

產業興旺 大有希望

產業強,鄉村振興底氣才足。小小一朵秀珍菇,成爲羅源縣起步鎮的“致富菇”。

在羅源特色農產品中,秀珍菇可謂是“一菇獨秀”,不僅成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農產品,還佔據國內市場逾60%份額。去年,起步鎮獲批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獲得中央1000萬元資金補助。

受技術條件限制,以往秀珍菇每年只生產一季,這成爲制約起步鎮秀珍菇產業發展的問題之一。9月1日,中國菌物學會與羅源縣食用菌研發中心在北京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簽訂協議,中國菌物學會羅源縣食用菌研發中心學會服務站正式成立。

學會服務站建成後,羅源縣將依託該國家級學會服務站,試驗推廣優良菌種選育、液態菌種培育、菌包生產工藝優化、週年化栽培等秀珍菇增效技術,實現生產週期縮短、出菇率和品質提高的目標。

劉其燚 攝

起步鎮的食用菌產業強鎮建設圍繞“兩區一中心”進行,即食用菌種植核心區、食用菌產業三產融合區和食用菌研發中心。

食用菌種植核心區以長治片爲核心,涵蓋起步、沈厝、黨林、上長治、下長治、洋北、護國等村,目前已引進4家市級龍頭企業,1家國家高新技術、省級龍頭企業;在瀋海高速起步出口原花卉市場地塊建設食用菌產業三產融合區,打造農產品線上線下交易平臺、體驗中心。

——起步鎮黨委副書記林霞介紹

劉其燚 攝

產業興旺,創造了源頭活水,激發了內生動力,才能讓鄉村留住年輕人,集聚起各種發展要素,培育發展新動能。

羅源堅持“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做到疫情防控與農業生產兩不誤,持續念好新時代的“山海田經”,培育鄉村產業發展動能,農業優勢產業發展持續提質增效,農業指標增幅穩中有升,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研學旅行成爲鄉村經濟發展新引擎,“一菇獨秀,八產並進”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羅源縣副縣長陳啓輝介紹

劉其燚 攝

未來,羅源將重點抓好鄉村振興試點鎮、村的示範工作,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分梯次、有重點、多樣化地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不斷升級、農村不斷進步、農民不斷發展。

一張藍圖從容運筆

羅川鄉村再謀新篇

記者 任思言

通訊員 劉其燚 肖丹

部分圖片來源於羅源縣委宣傳部

編輯 張新

監製 林洪相 黎倫俊 趙金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