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糖炒山楂

王勉,脫口秀新王。昨晚上線的《脫口秀大會3》總決賽中,他擊敗了脫口秀老將王建國、呼蘭,也戰勝了關注度頗高的女性脫口秀演員李雪琴、楊笠。一把吉他一首歌,別具一格的音樂脫口秀迎來了最高光時刻。

#王勉 世界以痛吻你你扇他巴掌啊##脫口秀大會冠軍王勉#等話題也先後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單,並被打上了“沸”的標記,累計話題閱讀量超過3億;不過話題榜單第一名仍然被#李雪琴髮長文#牢牢佔據着,超4億的閱讀量也再次印證了她是整季節目的“無冕之王”。

王勉並不是市場預測的熱門冠軍候選人。雖然他帶來的《飯圈女孩》《社恐之歌》《逃避現實》都曾收穫良好的舞臺效果,但從驚豔程度來講,他並非拔得頭籌者。即使審美本身就是很私人化的東西,比賽現場也是多元影響的結果,但他的奪冠仍然讓市場嗅到了一絲商業運營的味道。

王勉是笑果文化迫切需要樹立的行業新星。經歷了池子解約、卡姆吸毒之後的笑果文化,亟需洗滌污點記憶、喚醒市場熱情,王勉無疑是最佳人選——公司簽約藝人、曾在《吐槽大會》《週六現場》等綜藝中試煉,更是《脫口秀大會》三季以來的“老人”,從片頭到片尾,到如今的登頂,頗爲勵志。

更重要的是,相比王建國、呼蘭等人已然深厚的觀衆基礎,楊笠、李雪琴等搶佔女性主義紅利異軍突起,個人品牌效應漸起,唱着音樂脫口秀的王勉更需要“脫口秀大王”的加持,而笑果文化也需要他這樣足夠新鮮的血液來煥活生機。

真正有意思的是,在笑果文化和王勉的身影背後,我們似乎能夠看到太多喜劇廠牌如出一轍、亦或是殊途同歸的打法,角逐新德雲一哥的德雲社、入局短劇市場的開心麻花等亦是如此。2020年一場疫情放大了行業的紅利和痛點,也讓本就深陷人才斷層焦慮的喜劇廠牌愈發用力撞破焦慮,然後求生。

做大做強的喜劇廠牌,卻正在笑不出來

“喜劇脫口秀的需求端問題已經解決了,(當下)真正需要解決的是供應端的問題,也就是優秀的演員和他們好笑的表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笑果文化創始人、CEO賀曉曦表示。這句信息量頗大的話,或許可以視爲近五年來笑果文化、德雲社和開心麻花等喜劇廠牌發展的縮寫。

創立於2003年、今年十八歲的開心麻花正在走向他的青春;也是那一年,北京相聲大會更名爲德雲社,彼時兩大廠牌所依賴的還都是以線下演出爲主的表演方式,擁有自己的忠實觀衆但也“畫地爲牢”。真正讓他們風生水起的,是在2015年——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國產喜劇廠牌開啓了大爆發時期。

2015年,岳雲鵬二登春晚,沈騰四登春晚,這也是近十年來兩人迎來的第一個人氣峯值。不過關鍵性轉折點應該是當年電影市場兩部喜劇黑馬的出現,《煎餅俠》和《夏洛特煩惱》,岳雲鵬走紅的《五環之歌》是前者的主題曲,在當時傳唱度頗高;後者更是讓沈騰迎來了近十年來的搜索峯值(百度指數)。

讓岳雲鵬紅遍大街小巷的是2015—2016年他的瘋狂營業。據不完全統計這段時間他參與了5檔綜藝、電影作品達到6部。對他人氣助力最大的當屬《歡樂喜劇人2》,這檔節目匯聚了開心麻花、德雲社等多個喜劇廠牌,岳雲鵬正是本季的總冠軍,沈騰是第一季總冠軍。百度指數上的搜索峯值段,正是節目的總決賽段。

2015年也是笑果文化成立的第二年,彼時《今晚80後脫口秀》已經播出了三年,脫口秀仍是小衆產品,但編劇李誕、王建國小有名氣;若要說真正讓脫口秀被大衆市場所認知並喜愛,應該是從2017年笑果文化推出的《吐槽大會》,嬉笑怒罵中的年輕態度,讓市場眼前一亮。

搭上網綜市場爆發的快車,李誕夜成爲風口上的寵兒,當時的“蛋總”還頂着一頭鮮豔的短髮。三年時間,近10檔節目,是賀曉曦口中需求端問題已經解決的底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或是從事脫口秀、每逢線上節目播出必然掀起的線下表演熱,都讓市場振奮。

之後的時間裏,關於沈騰、岳雲鵬和李誕的故事走向了同樣的軌道,他們成爲喜劇市場爭相追捧的香餑餑,綜藝瘋狂刷臉、甚至是不斷排列組合出現,只是開心麻花沈騰、笑果文化李誕、德雲社岳雲鵬也正在成爲市場的固化符號,被等量化的背後是喜劇廠牌們對“臺柱子”的過度依賴。

與此同時,岳雲鵬、沈騰、李誕之後,頭部喜劇廠牌中鮮少湧現讓市場驚豔的頭部演員。近年來隨着造星機制多元化、觀衆口味多樣化,市場雖然也湧現了呼蘭、張博洋、張雲雷、孟鶴堂、秦霄賢等“明星”喜劇演員,但相比沈騰、李誕和岳雲鵬等人掀起的市場關注度,更多是在圈層內發酵。

一面是市場和觀衆亟需大量新鮮面孔和新鮮內容的出現來填補空白;另一面則是人才斷層、頭部乏力必然造成的頭部喜劇演員人氣和喜劇天賦的被透支。快速爆發、不斷做大做強的喜劇廠牌們,開始陷入人才斷層的焦慮。長此以往並非良計。

線下“擱淺”線上發力,喜劇廠牌“捧人”鏈條再延展

沈騰、岳雲鵬和李誕的成名故事,爲喜劇演員趟出了一條可視化的也行之有效的道路:線上。尤其是2020年疫情下線下全面擱淺的上半年,線上表演的“捧人”功能也被再次放大。

《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的花開並蒂,對應的應該是脫口秀產業和脫口秀新人走向大衆市場的兩條路徑,只是相比前者的一鳴驚人,行至第三季的《脫口秀大會》纔有了幾分迴歸初心的意味,而且還是在池子、卡姆危機後的絕處逢生。藝恩評價《脫口秀大會》,“辦了三季以後成功探索出了一條破圈之路”。

其實在節目首播時一點劇讀就曾評價,這檔節目最大的進步性在於它打破了往年笑果文化的“自娛自樂”,周奇墨、何廣智等線下脫口秀人的參與,李雪琴等天賦型選手的亮相,讓這成爲一場真正的行業盛會。從市場效果來看,這季節目也確實向市場推出了諸如李雪琴、楊蒙恩這樣潛力股演員。

《脫口秀大會》和王勉應該是笑果文化“推新”的一次成功案例。作爲笑果文化簽約藝人,王勉曾在《吐槽大會》《冒犯家族》《週六夜現場》等多檔節目中試煉,更是《脫口秀大會》三季以來的“老兵”,對於喜愛脫口秀的觀衆來講,這何嘗不是一種“養成”,從青澀到如今的風格化,見證了一個脫口秀演員的成長。

更重要的是,作爲本季冠軍接下來王勉的檔期安排可謂滿滿當當,不僅將在今晚和李誕一起解鎖蛋總的直播帶貨專場,還將搭檔鄧超、陳赫、鹿晗、黃渤一起參加《哈哈哈哈哈》,這陣容並不難預測其投注市場之後的爆款效應;除此之外,有消息稱他將參與剛剛官宣迴歸的《百變大咖秀》。

和《脫口秀大會》“推新”的初衷殊途同歸的,應該是同期在播出的德雲社團綜《德雲鬥笑社》,以選擇新德雲一哥爲切入口,德雲社多名相聲演員在節目中亮相,既有專業的相聲表演,也有脫下大褂之後的真實性格展現,綜藝和相聲的組合成爲打破圈層的有力武器。

藝恩數據顯示,近兩個月播出的非選秀類網絡綜藝中,《德雲鬥笑社》的市場熱度僅次於《脫口秀大會3》,豆瓣最高評分8.3分、知乎最高評分8.6。與此同時,在彈幕熱詞中,孟鶴堂、秦霄賢、周九良等演員名稱頻頻出現;截止9月12日,參與節目的相聲演員們粉絲數增長達到442萬。

除了《德雲鬥笑社》外,優酷發佈的年度片單中,《德雲大本營》也出現在閤家歡劇場,對標本山傳媒的《鄉村愛情》系列。據瞭解該劇又名《北緯路甲1號》,主演包括孟鶴堂、周九良、張九齡、王九龍和秦霄賢,預計2021年上線;同時,《相聲演義》《德雲瓦舍》(第一季)也在籌拍中。

在綜藝領域沒有系統化佈局、多以演員輸送爲主的開心麻花,將新人孵化的重心放在了今年熱門的短劇中。和優酷推出了《親愛的沒想到吧》《兄弟得罪了》兩部短劇,其中主演主要以開心麻花內部藝人爲主;除此之外劉思維、李海銀、馮滿等藝人還出現在《快樂大本營》特別企劃《站穩了朋友》、《認真的嘎嘎們》中。

在被疫情困住線下孵化渠道的上半年,喜劇廠牌們的線上佈局都有所延展:無論是即將走出“笑果出品”的新冠軍王勉、還是德雲社系列化佈局的線上劇綜,亦或是開心麻花的加碼,他們正在找到最有效也最快速的推新途徑。而系列化佈局也是這一階段喜劇廠牌們“捧人”的關鍵詞。

喜劇人才難“速成”,下一個岳雲鵬李誕談何容易?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線上演出是喜劇廠牌的造星捷徑,相反線下演練纔是脫口秀、相聲等新人主要的試煉場,德雲社的線下演出、笑果文化的開放麥、開心麻花的舞臺劇皆是如此。這是三大廠牌的共性,也是喜劇演員不同於影視劇最大的區別。

以今年三大廠牌推出的“新人”爲例,無論是《脫口秀大會3》中笑果文化旗下的王勉、楊笠,還是《德雲鬥笑社》中的孟鶴堂、周九良等人,亦或是開心麻花短劇中的劉思維等人,都有一定的線下表演經驗和觀衆基礎。這也讓他們在線上面對觀衆時專業技術過硬,更容易一鳴驚人。

這個不可省略或跳躍的過程,也意味着喜劇廠牌想要培養新人,需要的時間更久、花費的精力也更多,當然具體到各大喜劇品類、喜劇廠牌中,這又與產業現狀、公司人才培養機制等密切相關。

《德雲鬥笑社》的上線,將德雲社作爲傳統戲班注重規矩的一面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作用在新人培養上,便是一個長期的、大浪淘沙的過程。據郭德綱介紹,德雲社每年也有春季招生,3000人報名通過面試的基本上有50人,“三年學徒兩年效力”之後大概會剩下10人,而在十年八年之後,“能剩下倆人就很知足了”。

“現在社裏算上學員總共有400人,這人數這幾年都沒增長過”。以培養爲主的新人養成並不是一個速成的過程,岳雲鵬從拜師學藝到首次辦專場歷時十年,張雲雷11歲就拜郭德綱爲師,唯一的特例應該是郭德綱口中“沒等學會就紅了”的秦霄賢,《德雲鬥笑社》中郭德綱也在不斷教其“規矩”、以及保持清醒的市場認知。

開心麻花的人才培養路徑大致與德雲社相一致。從出演第一部舞臺劇到首登熒屏沈騰用了近10年的時間,而讓他躋身喜劇演員頭部陣容的《夏洛特煩惱》和《歡樂喜劇人》則是在12年後;2005年加入開心麻花的馬麗,雖然期間有不同的小品提升人氣值,但同樣是在2015年迎來爆發期,成爲市場追捧的喜劇女演員。

和相聲、小品的養成不同的,是脫口秀產業的“新”和“速成”。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脫口秀產業走了八年的時間,作爲脫口秀廠牌的笑果文化建立了一套線上線下並行的人才輸出路徑,爲新人搭建的練兵場如笑果工廠、《脫口秀大會》等,作爲人才輸出口的《吐槽大會》同樣自成IP。而越來越多始於熱愛的年輕人開始加入這個行業,不斷爲市場注入新鮮血液。

而在這裏面,最早一批入局的王建國、李誕等人,基本上是8年“藝齡”,當下活躍在市場上的呼蘭、楊笠、王勉等人多是2-3年的藝齡。公開數據顯示,在美國一個從0開始的脫口秀演員要開辦個人專場,一般需要9年的時間;國產脫口秀人才培養的速成背後,是一個亟待成長的產業的必然。

當然吐槽文化和年輕潮流文化的契合,也爲這個產業帶來了更多的天賦型選手,諸如本季《脫口秀大會》中的李雪琴,初入市場便驚豔四座。不過總決賽後李雪琴的發文,仍然談及了一個頗爲嚴肅的問題,那就是天賦之外持續產出優質內容、以及表演經驗同樣重要,這是84分到85分的“質的變化”。

三大喜劇廠牌的人才培養機制背後,也就不難理解喜劇產業揮之不去的“學歷梗”了。德雲社的養成機制決定了其中不乏小學和初中學歷者,但同樣不可一概而論,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等學歷者亦在其列;呼蘭、李雪琴、龐博等高學歷脫口秀演員備受關注,也不意味着在社會大學中成長的人講不好脫口秀,畢竟大量的段子內容脫胎於生活現實,共鳴感纔是最重要的。喜劇從來不是學歷的藝術。

雖然喜劇廠牌們線上線下打通的人才培養輸出機制逐漸成熟,但市場對喜劇演員的高要求決定了它不會是一個噴發的過程。郭德綱在接受採訪中表示每年計劃捧1-2個人,而“有樣”,是他口中“捧人”的第一步,也就是相聲基本功過硬;而每年《脫口秀大會》的海選突圍賽同樣是一次大浪淘沙的過程。市場只會爲真正好笑的人買單,也是喜劇廠牌們握在手中的第一道防線。

另一個並不利好的維度,是非頭部喜劇演員們並不體面的生活現狀。“我是一名全職的脫口秀演員,一個月能掙1500”,《脫口秀大會3》中何廣智自嘲道,而這種現狀也決定了大部分脫口秀演員其實都身兼多職,像王建國、程璐等本身還是笑果文化旗下編劇;德雲社中同樣有“會50段纔有資格開工資”的規定。

或許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喜劇廠牌們仍將面臨優質演員和內容供給不足、喜劇市場仍將面臨頭部稀缺的問題,但這是喜劇人才難以速成的特質所決定的。值得肯定的是,以德雲社、笑果文化和開心麻花在內的頭部喜劇廠牌已然意識到這一點並在持續發力;而我們或許該保有一份寬容,就像沈騰在《脫口秀大會3》總決賽上說的那樣,“不要吝嗇自己的笑聲和掌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