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问家长送孩子去学校是为什么?

回答肯定会是:为了学习。

那么我在问学校是什么机构?

回答也一定会是:教育机构。

所以我就想反问一下,学习是否等同于教育?

回答必定是:不是。

那么家长们你们送孩子去学校到底是干什么呢?为什么没人回答学校是学习机构?

先来看看学习和教育两者的区别:

学习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学习是指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通过阅读、理解、消化转化为自己可用的经验和知识;狭义的学习是指通过已知的信息范围,自己单独实践或发起群体事件、将行为不断的改进并加以提升,同时融入情感、习惯、技能、方式方法等多方面因素最终创造出对世界有益的结果与价值。

再来看看教育是什么意思:

从孟子开始,教育就被定了型,最直白的表现方式就是“授业”。通过对被教育的对象进行有实质性的引导与督促,让受教育者对于知识有新的认识,拓宽眼界,掌握知识在现实中的运用方式,增加意识的感官维度以此来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中国教育被一再吐槽的原因并非完全归罪于教育的体制,真正的问题是不论家长、老师、校长、教育工作人员的无知与不懂教育。所以才会引起教育不断的失当,最终导致教育的轨迹越来越偏离。

虽然说了这么多也不会如今的教育体制改进有任何推进作用。但我依然希望能在我有生之年能让哪怕一位家长看懂并醒悟。那么关于教育,特别是孩子的学校教育环节家长到底应该做点什么才是对孩子来说有教育意义的工作呢?

关于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方法之前已经讲过不止一次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索,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关于孩子在校的教育,家长最该注意的是什么呢?

在校的人际关系处理情况

家长不可能和老师一样对每个孩子的情况了如指掌,但至少可以通过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孩子在学校最好的朋友是谁,这位朋友有什么优点和性格特征。另外就是孩子在学校最讨厌的同学是谁,为什么讨厌?

不要觉得这种工作很多余,这才是间接观察孩子身心发展变化的最好时机。首先跟谁好和讨厌谁已经说明孩子的身心开始朝哪方面发展,正所谓物以类聚,他喜欢的人必定跟他有相同之处才能互相吸引。所以这一点家长必须得比孩子的成绩还要关心。

最喜欢的老师和最讨厌的老师

还是同样道理,就算只是觉得老师好看而喜欢一个老师的话,起码也能间接看出孩子的喜好倾向。孩子的心思相对简单,对于老师的喜好也许是老师的态度、也或许是看长相自己觉得喜欢,又或者喜欢听老师的声音,也或者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

但是孩子讨厌一个老师的话这里的说法就很多了,比如老师就是看孩子不顺眼,也或者只是一次误会,又或者跟孩子八字不合,总之原因多种多样。孩子的心理变化家长如果不及时处理任由发展的话,则是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很不利。

孩子在学校除了学习外的生活所遇到的困扰

除了上课,之外就剩下了课间休息还有课间操的时间,这点点时间足够发生很多事情,比如孩子之间的嬉笑、打闹、误会、冲突、恶作剧、糗事等等。这些行为多数是短时效的,但不代表不能对孩子产生长远记忆。

往往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对于人的影响比长时效性的更大。虽然听上去有些不符合逻辑但是现实中的影响就是如此,我们恨一个人,或者恨一件事物真的只需要短短一个瞬间就足够了。

今日小结

每个人的改变都是由点点滴滴的小细节所构成。每个家长的成熟也都是由孩童时期经历而构成的。但是长大之后人就会自然而然地开始失忆,只记得自己的过往经历却忘却了自己认知的每一次变化是因为什么。

所以请不要再剥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权利了。更不要让自己的悲剧在孩子身上重演。一时的成绩好只会换来短暂的夸赞,良好的身心成长才会另一个人拥有美好的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