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存在很多因果关系,因为一个人从小如果顺应家长的意思,满足家长的要求就会获得奖赏,听从老师的要求会获得老师的表扬,到了职场以后给竞争对手打小报告,谄媚上级会让自己更安全。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把人最终往歧途上指引。不论是什么人都会把责任推给社会,说社会就是这样。难道社会也会犯罪吗?

现在提倡注重高情商的培养,而实际上体现出的却是对“情商”的误解。高情商指的是情绪的自我管理意识,其中包括了:情绪管理、心情自我调节、识别他人情绪、改善他人不良情绪。

总是能保持正确心态去面对周围事物才是高“情商”的表现。所以提倡了这么多年情商培养,结果如何已经一目了然了。人们更喜欢把那些会来事儿,有眼色,会拍马屁以及逢人说人话的市井之人定义为高情商,目标价值导向偏离了正轨,同时也带着一大群人往这个方向前进,结果太可怕恕我不敢细说不能细想。

跟现代流行的高情商与之相对立的是不顾及他人感受,凡是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无责任无担当的另一类群体,造成如今这种局面的实际上是教育的源头出了问题。那么关于教育家长和老师应当注重的点分别有什么呢?

教育本位失当的问题

纵观我儿子幼儿园的家长们,很多人对于孩子学业的教育很有一套,早早就开始帮老师分担学业教育的工作,孩子从小就开始认字、写字、做算术题、思维训练、才艺培养甚至诸如右脑开发等一系列伪科学范畴。

孩子处于不同年龄,在心智方面都会伴有相应的变化,针对这种认知变化,家长首要的任务并不是提早去谄媚老师的教育价值观,而是应该更多地关心孩子身心健康方面的成长。比如自我安全意识,生命体系认知、健全的人格。

现实中偶尔会听到一句骂人话的内容是“人格缺陷”,形容一个人自己懂得不多却总爱指责别人,处处与人树敌,把跟人做对当成一种追求,同时还缺乏自己我行为的约束。网上常常报道学生自杀或者校园暴力事件,这些都是人格缺陷所导致,所以家长们请冷静思考一下,一个很会学习但是却从小伴有人格缺陷的孩子对你来说真的是值得庆祝的事情吗?

教育的终端是什么

知识是无止境的,就算是翰林院的大学者也不可能是请老师来继续教自己知识,人到了十九至二十五岁的年纪,自我教育体系逐渐完成。任何教育的最终指向都会不约而同指向自我教育。

家庭教育带给一个人未来的身心健康成长,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生命健康意识的领悟,情感的正确表达方式;学校教育则带给一个人探索真相的冒险精神,包括正确的学习态度、有效的学习方法,不畏惧困难的精神;社会教育则会给一个人带来素养的快速提升,包括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所有教育阶段的最终指向应当是围绕孩子将来的自我教育体系,独立思维能力的形成,而不存在家庭教育一定是给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做铺垫一说。

高情商也是自我教育成功的体现

并不是每个人都天生出身富贵,但不代表世界上所有穷人都不配拥有华丽的人生,古今中外贫民逆袭的事例有很多,虽然当我们去了解真相的开始,总被误导为仅仅是运气好而已,但仔细分析就会得出天底下的每一次成功都绝没有偶然。

诚然X光、青霉素、火药、钻木取火都是偶然间发现,但仔细想想真的是偶然吗?科研项目的所谓偶然必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并且朝真相不停做着铺垫。古人因为发现圆形的物体比方形更加平稳,于是在发明轴承之前发现了钻木取火的方法。

别人可以传授知识以及道理,但如何正常运用还得看个人如何理解。最后希望看到今天内容的朋友别再曲解情商的定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