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以來便是一個崇尚愛國主義的國家,愛國主義精神早已成爲我們的民族精神,歷史各個時期文人武將都將能爲國家貢獻一份力量作爲自己的信仰,以及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包括在現代社會普通民主觀看了愛國主義情懷爲題材的電視劇、文章、電影等都會情不自禁的熱血澎湃。大多數與愛國有關題材的作品講述國與家之間的故事,正所謂沒有國又怎麼會有家呢。

楊家將則是起源於北宋初期並延續很長一段時間的知名軍事家族,其滿門忠烈,精忠於國家,曾爲國家立下許多功勞,四代人駐守邊疆爲國家平等邊遠地區,對於宋朝而言這樣一個存在正是國家之福分,民族之氣運,讓人感到無比敬佩。

許許多多的影視文藝作品也進入人們的視線,被廣泛流傳,比如《忠烈楊家將》、《楊門虎將》、《楊門女將》等。講述了楊家子女精忠報國等一系列精彩故事、歌頌了其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去學習。接下來我們來具體瞭解一下楊家將的情況吧。

到底楊家是不是像流傳的那樣勇猛、經常打勝仗呢。如果正像流傳那樣無敵的存在,爲什麼在北宋處於危急存亡之際沒能夠貢獻出一份力量,甚至是沒能見到楊家將的雄姿。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現象,人們心中難免會有所疑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我們所認識的楊家將並非是歷史上真正的楊家將,爲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大多數都是經過後天演義形成的,而這些文學影視作品又存在不同程度的美化也就是說這些都是作者主觀色彩在其中,不少都是不存在的內容。

拋開刻板印象,到底歷史上真正的楊家又是怎樣一番模樣呢?首先,我們瞭解一下楊家將的第一代,就是大衆口中的楊老令公。經過了民間的演義戲劇化,印象當中的楊業楊老令公給人一種極具威嚴的形象,用渾身是膽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在五代時期,作爲北漢一名將領與馮進珂一起駐紮在團栢谷,抵禦宋朝的軍隊進攻,在宋太祖趙匡胤御駕親征討伐北漢戰役中,自知不是宋軍對手便撤退回到太原地區,此時北漢主公得知後萬分生氣故卸去了二人的兵權。之後,北漢被宋軍所滅,楊業苦苦支撐,宋太祖從前就聽說過其名號,就讓北漢前君主勸其歸降,並且授予其重要職務,在北宋與契丹之間的戰爭中多次立下戰功,契丹人每次見到楊業都會落荒而逃,後宋太祖決定趁遼國更換君主,三路出兵討伐遼國,但不幸楊業被契丹人所抓,最後死於遼國。

正史中記載,楊令公的確存在七個後代,但真正戰死的只有一個兒子,其餘兒子並非演義中所描述那樣個個驍勇善戰,大多數都在地方做着小官職務,並沒有十分出衆。

楊延昭則深受楊老令公真傳,楊業曾經提到過這個兒子真像我。果不其然,在楊業去世後,楊延昭迅速成長爲一名優秀的將領,常年鎮守邊疆防止遼國的南下入侵。在澶淵之戰中更是有種令人驚訝的表現。真是虎父無犬子啊。

在我們熟悉的作品當中,楊延昭兒子楊宗保及其兒媳婦都是英雄好漢,在對抗遼國入侵戰鬥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實際上楊宗保並不存在。楊延昭有三個兒子。其中較爲出名的爲楊文廣,也是成爲了一名優秀的將軍,子承父業在邊疆征戰多年,最後病逝。

但在此之後,並沒有出現能夠擔當大任的武將,從此楊家便走上落沒,況且在快到宋朝末期時,經歷了不知多少代,歷史始終無法同小說混爲一談。

相關文章